从1993年省水行政主管部门首次组织省内南水北调线路查勘以来,经过十余年的工作,对其必要性、工程技术、经济可行性与合理性的认识都在不断地深化,形成了以下几点结论性意见:
(1)关中地区是一个资源型缺水地区,区内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潜力已十分有限,跨流域调水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
(2)从汉江干、支流调水的省内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关中地区缺水问题最有效的措施和唯一的选择。
(3)根据关中地区水资源供需分析结果,在查勘工作的基础上,经过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论证,规划选定由东线引乾入石、中线引汉济渭和西线引红济石三条调水线路的总体布局和组合,规模配置合理,位置高,控制受水区范围大,既可解决当前的急需,又可满足中、远期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
(4)根据三条调水线路的水文水利计算结果,在不影响调水河流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调水17.0亿立方米规模均可得到满足。其中引汉济渭工程的调水量可达到15.5亿立方米,供水保证率可达到76.9%。(www.daowen.com)
(5)与国内外已建成同类工程对比分析,陕西省南水北调选定的三项工程,在经济上是合理的,技术上是可行的。按照需水量17.0亿立方米规模计算,三项工程的单位调水量投资最高为5.45元,在国内仍属偏低。越岭隧洞的最大长度为63千米,其中埋深在700米以上洞段仅16.4千米,借鉴国内外超长隧洞的施工经验,隧洞工程在技术上也是可行的。
(6)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的环境影响轻微,通过一定的改善和补偿措施可以得到解决。三项工程调水量占本省汉江干流出境水量的6.3%,除影响已建成的石泉和安康电站保证出力1.0万千瓦,年电量1.56亿千瓦时外,对下游各部门用水影响甚微;远期考虑引嘉入汉补水工程,将对下游水量及环境无任何影响;引汉济渭的黄金峡梯级,与石泉水库相衔接,对区间水生动植物及河道生态环境基本不产生影响;调水工程对地表产生的轻微植被破坏和少量淹没损失均可得到妥善解决。
(7)为促进陕西省南水北调工程的早日实施,建议抓紧进行引红济石、引乾入石立项前的准备工作,与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同时尽早安排引汉济渭工程的前期勘察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