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了解全省水利发展现状

深入了解全省水利发展现状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国建立以来,陕西水利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严重,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加严重。缺水不仅严重制约了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渭河水质的污染程度,渭河沿岸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

深入了解全省水利发展现状

面对干旱频发的严峻挑战,陕西人民为之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艰苦努力,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治水历史。古代有郑国渠。“渠就,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今1867万平方千米),“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郑国渠与四川的都江堰、广西的灵渠秉承为我国古代著名的三大水利工程。近代有缘起于1928—1930年连续大旱之后相继建设的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关中八惠”,开创了陕西乃至全国近代水利建设的先河(钱正英语)。新中国建立以来,陕西水利建设进入突飞猛进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就,支撑了全省经济社会长期的可持续发展。但在20世纪80、90年代以来,随着工农业生产不断迈上新的台阶,城市规模小城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以及水生态环境恶化,全省因资源性、工程性和水质性的缺水问题日益凸显,而渭河流域关中地区的问题更加突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气候变化、降水减少、用水增加、水保持作用减少下泄等十大原因,渭河林家村水文站年平均径流量只有10.72亿立方米,较以前的21.8亿立方米减少51%,其中,1991年只有4.02亿立方米。这一时期,渭河入黄水量年平均为43.4亿立方米,较以前减少44.6亿立方米。渭河流域的关中地区水资源紧缺的问题更加严重,干旱造成的经济损失也更加严重。

1994年11月到1995年8月旱灾,陕西省自上年12月到当年7月中旬,连续220多天未降透雨,降水比常年同期减少6~9成,为历史罕见,造成粮食减产27亿公斤,造成经济损失多达66.75亿元。干旱不仅危及农业与农村,危及工业与城市,也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全。干旱最严重时段关中各大中城市和县城供水严重不足,西安市每天仅能供水50万吨,只能满足正常需用水量的一半,成为全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加之长期地下水严重超采,西安市区地面沉降与地裂缝活动加剧,举世闻名的大雁塔出现倾斜,地质灾害危及到城市安全。原国家水利部部长、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带领多名院士来陕西视察后,针对西安市水资源严重不足、地下水严重超采、西安城区地裂缝活动加剧等问题,发出了“抢救西安”的强烈呼吁。缺水不仅严重制约了关中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带来了严重的水生态环境问题,加剧了渭河水质的污染程度,渭河沿岸群众的生存环境受到极大威胁。当时人们对渭河生态环境变化有生动形象的概括:50年代淘米洗菜,80年代鱼虾不在,90年代恶臭难耐。渭河生命健康堪忧!关中经济社会发展受制于水!(www.daowen.com)

面对渭河流域关中地区日趋紧张的水资源供需矛盾及其引发的诸多生态环境问题,人们把目光转向了水资源丰富的秦岭以南的汉江、嘉陵江流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