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渴之水:陕西省采取的应对关中地区缺水问题

解渴之水:陕西省采取的应对关中地区缺水问题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时任黄委会主任李国英对陕西省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希望省政府立足省内调水,解决关中缺水问题。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研究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同期国务院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引汉济渭工程列为支撑关中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水从哪里来的问题解决以后,经几届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相关省的理解配合,终于迎来了引汉济渭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

解渴之水:陕西省采取的应对关中地区缺水问题

水从哪里来?陕西省水利界的领导、专家学者及全省上下为之进行了坚持不懈的艰苦探索。

基于国家的发展战略和解决黄河缺水问题,水利部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要求黄河水利委员会研究从长江上游向黄河调水的问题,2004年又研究从三峡库区调水入渭济黄(简称“小江调水”)工程,黄河水利委员会为此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这些工程由于规模大、投资大、技术复杂、相关利益方诉求不一,论证历时长。因此,尽管这些重大工程对关中的缺水问题都给予了重点关注,但除小江调水把引汉济渭和引嘉济汉曾考虑作为其第一期项目且对陕西省有很大启发外,其他项目对陕西省来说,都是远水解不了近渴。

为此,陕西水利界基于陕西省水量71%在陕南这一实际,为尽快解决陕西省缺水问题,提出了从陕南汉江流域调水穿秦岭进入关中渭河流域的许多设想,并于1993年完成了全面普查,2003年完成了综合规划,此后逐步把目标锁定为年可调水0.94亿立方米引红(红岩河)济石(石头河)工程,年可调水0.46亿立方米的引乾(乾祐河)济石(石砭峪河)工程和年可调水15亿立方米的引汉济渭工程,在各方的努力下,引汉济渭工程被列入渭河重点治理规划,并于2005年12月26日获国务院批复。在这期间,鉴于引汉济渭工程规模大、投资多、技术复杂、建设期长,而引亁济石、引红济石调水量小,一时难以缓解关中缺水,为此还研究过引洮(洮河—甘肃省)济渭工程。

在诸多方案比选中,水利部和黄河、长江两大流域机构领导同志为陕西省提出过很多宝贵意见,并给予了很大帮助。还是钱正英副主席,在她的直接关注和不懈的支持下,“引汉济渭”四字终被多数专家同意写进渭河重点治理规划中,使后续的前期工作有了规划上的依据。2002年,时任水利部规划计划司司长的矫勇在水利部听取陕西省对渭河重点治理规划的工作汇报时指出,引洮济渭是从小河向大河调水,是从干旱地区向半干旱半湿润地区调水,且调水量很少,对解决关中缺水问题的作用不大,且跨省调水协调难度大,建议陕西省把解决关中缺水问题的目标放在省内调水上。时任黄委会主任李国英对陕西省提出了同样的建议,希望省政府立足省内调水,解决关中缺水问题。(www.daowen.com)

自此以后,陕西省下决心实施省内南水北调工程。省委书记李建国在他亲自挂帅的调研报告上,明确提出开工建设“两引八库”工程(“两引”指引红济石与引汉济渭),并大踏步地推进了引汉济渭工程的前期工作,从而也抓住了两大难得的历史机遇。一是1998年长江流域大水之后,国家加大了大江大河治理,陕西省委、省政府领导抓住这一机遇,争取水利部把渭河治理列入了国家大江大河治理项目。此后,受水利部委托,黄河水利委员会(以下简称黄委会)牵头开始制定渭河治理规划。二是2003年陕西省渭河流域发生了“3·8”大水,国家进一步加快了渭河流域治理规划过程中的协调与审批步伐,并几经调整最终由国务院批准了《渭河流域近期重点治理规划》。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研究引汉济渭调水工程。同期国务院制定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把引汉济渭工程列为支撑关中发展的重要水源工程。

2007年7月,担任陕西省委书记不久的赵乐际同志组织省委中心学习组听取了水利专家关于渭河保护与治理研究的专题讲座,在全面了解渭河历史功绩、渭河面临困境的基础上,在陕西省最高决策层第一次认定了解决关中水问题的诸多重大举措:其中列在首位的举措是务必加快实施引汉济渭调水工程。水从哪里来的问题解决以后,经几届省委、省政府的强力推进,相关部委的大力支持,相关省的理解配合,终于迎来了引汉济渭工程全面开工建设的新的历史起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