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电故障的诊断方法很多,但就其过程而言,还是比较复杂的,因此维修人员在掌握基本方法的同时,应努力钻研新技术,以适应不断高速发展的高新技术的需要。彩电故障的常用诊断方法如下:
(1)观察法
电器出现故障后,通过对导线和电器组件可能产生的高温、冒烟,甚至出现电火花、焦煳气味等,靠观察和嗅觉(闻气味)来发现较为浅显的故障部位。
(2)触摸法
用手触摸电器组件表面,根据温度的高低进行故障诊断。电器组件正常工作时,应有合适的工作温度,若温度过高、过低,将意味着有故障。
(3)短路检验法
短路检验法是将某一部分电路或某个元器件短路,同时观察电压、电流、电阻的数据变化或彩电图像、伴音、光栅的变化,从而对故障进行分析与判断的一种方法。分为导线短路法、电容短路法和电阻短路法三种。实际应用时一般将短路线、电容和电阻两端连接到两个鳄鱼夹上,组成短路线夹。但对于元器件密集的电路和对外界信号敏感的电路不宜采用短路线夹,最好采用焊接法。
①导线短路法。该方法适用于被短路两点直流电位相同或相近的情况。由于导线短路后直接引起有关引脚电压的变化,方便维修者进行判断。该法通常适用于快速判断小阻值退耦电阻、印制板、连接线是否开路,振荡电路是否起振,效果较好。
②电容短路法。用导线直接短路会影响电路直流工作状态或影响判断结果的情况下,一般采用电容短路法。该法通常用来判断电路中的自激振荡是否正常,电路噪声或交流噪声的具体来源。通用采用逐级短路逐步缩小故障范围,从而找到具体的故障元器件。同时对电容的开路性故障,也可采用此法在原电容两端并联一只同型号电容(相当于电容短路),如故障排除,则说明原电容已失容或开路。
③电阻短路法。将电阻跨接在有关电路的两端,利用电阻对电位的影响,建立起一种便于检查的工作状态。该法可用来判断彩电行场不同步、亮度不足、画面缺色等故障。也可用来检验集成电路和晶体管是否失效。
(4)机件更换法(www.daowen.com)
对于难以诊断且故障涉及面较大的故障,可利用更换机件的方法以确定或缩小故障范围。如高压火花弱,若怀疑是电容器故障时,可换用良好的电容器进行试火,若火花变强,说明原电容器损坏,反之,应继续查找。
(5)仪表检测法
利用万用表等仪表,对电器组件进行检测,以确定其技术状况。对现代电气设备来说,仪表检测法有省时、省力和诊断准确的优点,但要求操作者必须具备熟练应用万用表的技能,以及对电器组件的原理、标准资料能准确地把握。
(6)加热诱导法
检修实际电路发现,许多故障是由于电路元器件热稳定性不良引起,但在查找具体元器件时却往往难以判断,因为常温下对元器件的检测往往是正常,找不到故障元器件。为此可采用加热诱导法,即对怀疑部件用电烙铁进行加热,使故障元器件表现出来。
加热诱导法分为对怀疑元器件直接加热和对其引脚加热等方式。具体方式应视不同的元器件而定。值得指出的是,加热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为3~4s,该法对判断小电解电容容量是否减少特别有效。维修人员都知道,对于小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减少故障是比较难查找具体元器件的,采用测量工具,由于容量太小,加上测量工具的误差,容易造成误判。可对电解电容器加热,以激活电解液,使其恢复容量,如故障现象改善,则说明该电解电容器的容量已减少。
(7)振动移位法
实践表明:彩电显像管引脚内部的极片变形而引起的故障不少,而极片封装在显像管内部,不能触及,解决此类故障常采用振动移位法。其具体方法是,用一个小木槌,在显像管颈部轻轻地来回左右上下叩击,同时改变显像管的位置,以便于变形的极片恢复原状。
该法常用来排除显像管碰极、灯丝断路等故障。注意排除碰极故障时,应给灯丝加上比正常灯丝电压稍高的电压,使极片加热变软;排除灯丝断路故障时,应在灯丝两端串接一只220V的白炽灯泡,使灯丝加热吸合,同时,通过灯泡的亮灭程度,判断灯丝激活的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