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女性美容有妙招:金色秀发的诀窍

女性美容有妙招:金色秀发的诀窍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青春年少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当今世界唯一能够接受的理想化社会价值。据1996年3日的法国《观点》杂志报道,商人们已经把目光对准了未成年的“准女人”。五十年代,几乎所有美国电影都参与制造了一出金发神话,那时节,金发女郎如天使般风靡西方世界。

女性美容有妙招:金色秀发的诀窍

想要符合时代要求,除了必须苗条,年轻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越来越多的服装美容产品被担心落伍的消费者纳入必备之列。

1995年1月5日的《新观察家》刊登了全球最具影响力的50个男人的详细资料,其中包括精英(Elite)模特经纪公司的老板约翰·卡萨布兰卡斯(John Casablancas)。资料显示,他“用25年时间制造了大批卓越女孩,专门生产美丽,供全世界享受”。制造也好、生产也罢,这些字眼的意思强调的无非是找到理想模特材料的重要性,有了这个基础,才可能对外形进行再加工,从而造就优秀模特。在1995年7月28日的《科学》杂志中,美国的研究人员宣称他们找到了控制人体胖瘦的基因,也就是人类曾长期求之不得的调节食欲的基因。这些研究人员希望以此为基础,开发出一种瘦身激素针剂,并以希腊语中的“瘦小”(Leptos)为词源,将其命名为“Leptine”。这种神奇激素一旦问世,从事减肥及相关美容事业的人士还能有多少年好日子过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些人士和他们的事业一直受到各类消费者保护机构的攻击,指责他们生产的减肥霜缺乏效力,这些瓶装或管装减肥霜每年在法国要卖出150万支。要命的是,想要全身减肥的人必须以节食来配合,而想要局部减肥的人还需要穿上紧身马裤才能达到广告中宣称的效果,因为节食对局部减肥不起作用。穿上这种马裤,女性消费者总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匹马,情绪因此受到很大刺激。

美容化妆品生产商深知减肥产品的大量上市会给他们带来怎样的效益,为此他们竭力使消费者相信,每个人都是自己身体的主人,想对哪个部位减肥就能对哪个部位减肥,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日益普及的女性美容行为从根本上反映了她们普罗米修斯(Prometheus,希腊神话中为人类盗取火种的天神——译者注)般反抗精神的胜利,也体现了现代科技与疗效对社会文化的推动作用。”法国哲学家吉尔·利波维茨基(Gilles Lipovetsky)如是说。

想要符合时代要求,除了必须苗条,年轻也是必不可少的条件。年老则姿色衰败、体弱多病、皱纹横生、丑陋不堪。年老色衰甚至未老先衰会让女性在争奇斗艳的永恒战争中失去胜出的资格,提前被淘汰出局,成为可悲的社会弃儿。自然规律不可抗拒,为了表示对年华逝去的老同志的尊重,人们给已届第三年龄(老龄的代名词——译者注)的他们冠以一个不失尊严的统称:成年人,并礼貌地将这一少数阶层排除在选美大赛之外。青春年少是患有精神分裂症的当今世界唯一能够接受的理想化社会价值。这个社会奉行青春至上的价值观,身体刚开始走下坡路的青壮年就已经沦为被嘲讽的对象;这个社会奉行唯年龄论,“成年人”们的“自然”美甚至被不屑一顾的人们当作笑柄。有“青春源泉”之称的法国依云(Evian)矿泉水做过一则水中芭蕾的广告,就是这种价值观的极致反映:画面上,一会儿是天赋异禀的婴儿在水中潇洒畅游,一会儿是笨手笨脚的老头老太太在拙劣地舞蹈

到了九十年代,以阿尔法羟酸为基础的新一代抗衰老药问世,简称AHA。但这种靠清除表皮来达到抗皱效果的神奇药物一度曾很不被看好,因为一旦用量稍大,就会导致皮肤严重发炎并伴有烧灼感。十分了解女性心理的化妆品巨头们在吊女人胃口方面确实不乏想象力,它们不惜用各种宣传手段,鼓励女人们去尝试最折磨人的美容手段。

要想永葆青春,就要敢于投资、舍得花钱,而且要从小做起。据1996年3日的法国《观点》杂志报道,商人们已经把目光对准了未成年的“准女人”。为了让不满12岁的女孩认识到自己身体的价值,他们推出了一种专门适用于小学生的示范性化妆盒。这种打着普及教育幌子的尝试其实就是要把“准女人”们培养成为成熟的消费者,让她们尽早地从追求时尚中体会到乐趣。这期《观点》还分析说:“根据法国国际传播集团(Interdeco)的一项调查,在刚满8岁的女孩中,有30%知道穿衣服要赶时髦,有32%的女孩坚持穿衣服要看牌子。”从摇篮开始培养女性是把她们尽早列入消费阶层的一个好办法。有人发现:“平均而言,西方的孩子从6岁开始就知道鄙视和嫌弃他们的肥胖同伴,在这方面,女孩比男孩更早熟。”甚至发生过8岁女孩就开始节食的奇闻。

时装业和美容业比着赛着推出最新流行趋势,越来越多的服装和美容产品被担心落伍的消费者纳入必备之列。“作为时尚公司的代表作,以缩写字母为商标的珠宝饰品始终居于广告的首要位置。流行杂志上,大牌奢侈品公司的新款皮鞋、流行运动鞋、经典手包、时髦腰带占据了大量版面,成为最新流行趋势的重要标志。”这是1996年12月16日《纺织报》的一段报道。如今,大大小小的“人体装备”制造商意识到,仅仅用生产设备去制造产品还远远不够,还必须遵从广告与市场营销法则,让消费者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借助消费者对品牌的追随心理卖出更好的价钱。(www.daowen.com)

继时装业与美容业之后,发型师们也学会了利用广告的巨大冲击力推销自己。1995年,法国整体造型大师让-克劳德·比基恩(Jean-Claude Biguine)创办了每两周一次的新型沙龙。自1981年开业后,他的公司经14年发展,年营业额从2400万法郎跃升至4.2亿法郎。他的主导思想就是要想方设法普及产业化理发模式,扩大品牌影响,从而提高无形资产价值,取悦公司内的全体股东。确实,他的理发连锁店是以美容业巨头们大量的研发投入为后盾的,欧莱雅就是最大的一个。为了掩饰岁月留下的痕迹、追赶流行趋势,每两个妇女当中就有一个需要经常染发。五十年代,几乎所有美国电影都参与制造了一出金发神话,那时节,金发女郎如天使般风靡西方世界。有评论说:“电影里的好人都是金发,而坏蛋都是棕发。尽管拍电影的人借用了儿童思维,但还是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对某些人种的歧视。”这个问题我们回头再说。电影主人公的金发下面,永远是一张没有血色的苍白面孔。化妆大师们对白色粉底的偏爱似乎永无休止,他们化妆出来的每一张脸都洁白得近乎病态。对此,法国化妆师弗朗索瓦·纳斯(Franxois Nars)解释说:“从时尚的角度考虑,我们就是要表现某种极致。当然,在现实生活中,女性还是应该保持正常。”这种一门心思追求时尚的单纯考虑,实际上不失为把时尚由高到低推至社会各阶层的好办法。

1996年5月11日的《观点》说道:“从乘包机去海边晒太阳到接受人工日光浴灯照射,黝黑的肤色渐渐占据了社会的整个肌体。”从此,晒黑皮肤就成了一件“顺应民意”的事情。

如今,以前的为了面子被迫花钱保养自己已渐渐转变为接受媒体和舆论影响而主动进行自我保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要想保持健康就不能贪图享受的道理。通过运动或坐禅保持身体活力的做法逐步开始深入人心。热衷保养的女人们都成了滋补与运动方面的行家里手——当然不是毫无节制的瞎动滥补,而是以保持身材苗条为前提的营养与锻炼。比如跳绳,这项既有趣味又有强度的运动就越来越受到美国人的青睐,伴着单调而有节奏的击地声,“啪啪”作响的绳子似乎下决心要把数百万脂肪肝患者从浑浑噩噩中抽醒。

要想减少体重,除了运动,还必须自我控制饮食。应运而生的各种食物代用品销量惊人,年增幅超过25%。一些追求完美减肥效果的保守人士更偏爱美国亨氏体重监察减肥(Weight Watchers)公司组织的集体心理疗法,这家公司已经帮助全世界2500万妇女以及若干名男人减轻了体重。如果这法子还嫌不够,还有吸脂术等着你。法国每年要做6万例吸脂术,是美国的10倍。当然,这种手术并非万无一失。巴西顶级模特克劳迪娅·莉兹(Claudia Liz)做完吸脂术后整整昏迷了三天,苏醒后发现还留下了后遗症。其实,她的体重只不过增加了两公斤而已,但苛刻的经纪公司却不能容忍旗下模特因为这点多余脂肪而从穿38码服装改成穿40码。在模特公司看来,“全世界对完美女人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这样的女人即使在最激进的女权主义者眼里也是魅力无限的。完美女人永远都应该秀发飘逸、皓齿明眸、珠光宝气、笑容灿烂”。尽管主流时尚对人性的重视程度十分有限,但好日子还是在日渐临近。

在这个消费至上的世界,对感恩心、人伦情和人性化的渴求与呼唤有如天边红日喷薄欲出。全世界的时尚界都不禁为之战栗,开始绞尽脑汁思索新的应对之策,须臾不敢懈怠。于是,因人而异的量身定制又悄然兴起,一改大生产多年形成的千人一款。审美意识的改善使得人人得以随心所欲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服装款式,放纵个性地想怎么化妆就怎么化妆。以人为本的商业风尚与消除个性的世界化趋势居然做到了和平共处,而那些愤然反对世界化与资本化的国粹主义者本还一直以为国际化营销是根本行不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