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打造完美身材? 超短裙再次流行

如何打造完美身材? 超短裙再次流行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该捍卫正宗时尚的高级模特们为了赚钱而终日忙于其他商业活动,于是,“变装皇后”和站街女郎的无风格时尚便大行其道。所有女人都希望自己胸部高耸的同时身材瘦削、屁股撅起的同时大腿细长。为了凸显身材,超短裙再次流行,而且短得不超过30厘米,活像系在髋上的一条宽带子。在这盘带子里,克劳馥把身体比作每个人都要高度关注的一桩个人生意,强调要像管理企业那样去管理身体:投资多多、汗水多多,希望也多多。

异常兴奋的内衣生产商们看到商机再现,纷纷推波助澜,开始从头到脚为女人生产各种做工复杂又华而不实的内衣……

1993年1月3日的《Elle》杂志诘问道:“这年头还有什么不敢穿的吗?谁爱穿啥就穿啥,可以特别无所顾忌,但不可以特别有品位。要穿就穿这样的行头:荧光乳罩、乳白皮鞋、彩色网眼长筒袜、豹皮灯笼裤、毛皮围巾,还得再戴个脚链,涂上又蓝又绿的眼影。”本该捍卫正宗时尚的高级模特们为了赚钱而终日忙于其他商业活动,于是,“变装皇后”和站街女郎的无风格时尚便大行其道。法比娜·特尔温根(Fabienne Terwinghen)、纳奥米·坎贝尔(Naomi Campbell)、塔嘉娜·帕缇兹(Tatjana Patitz)、艾玛·西奥伯格(Emma Sjoberg)和希瑟·斯图尔特-怀特(Heather Stewart-Whyte)等模特们所展示的“与其说是兽皮不如说是人皮”。女人们的装束倒是越来越符合美国善待动物协会的理念。更有甚者,意大利绿党领袖玛丽亚·里帕·迪美娜(Maria Ripa di Meana)居然全裸出现在海报上,海报的口号更令人叫绝:“这是我唯一穿而无愧的皮衣。”为了强化人们的伦理道德,越来越多的女人不惜牺牲色相、暴露春光。丰满如梦露的金发名模爱娃·赫兹戈娃裸露上身,胸前只扣了两个小筐来为美国“神奇胸罩(Wonderbra)”公司的新款上托胸罩做广告。面对这样的宣传,大饱眼福的男人们心中窃喜,心驰神往的女人们则购买心切。1994年,这款凸起的性感乳罩在全世界卖出了160万件,光在法国就卖了40万件!

异常兴奋的内衣生产商们看到商机再现,纷纷推波助澜,开始从头到脚为女人生产各种做工复杂又华而不实的内衣,产品种类包罗万象,甚至还有系在屁股后面的提臀托垫。这些产品既取悦了女性,又满足了商家,更把男人们的目光和钱包牢牢拴住。对于女人的内衣情结,有人如此评价:“如果说女人为取悦自己和标新立异而选择内衣,那么她同时也在为施展魅力创造最有利的条件。女人不都是一边奔跑一边盼着男人来追她吗?”

所有女人都希望自己胸部高耸的同时身材瘦削、屁股撅起的同时大腿细长。为了凸显身材,超短裙再次流行,而且短得不超过30厘米,活像系在髋上的一条宽带子。胖姑娘们恨不得把身上的脂肪都溶化进自己的影子里。但真要想化掉脂肪,除非她们接受辛迪·克劳馥的建议。后者推出的一盘关于保持身材的录像带——《伟大的挑战》让她赚得盆满钵满。在这盘带子里,克劳馥把身体比作每个人都要高度关注的一桩个人生意,强调要像管理企业那样去管理身体:投资多多、汗水多多,希望也多多。(www.daowen.com)

美国经济开始重现活力,这种活力来自万众一心的努力和信心十足的憧憬,这是美国人典型的开拓精神。纽约、或更精确地说曼哈顿正在掀起一场房地产投资热潮,破旧立新,重塑光明美好的未来。时尚正在伺机东山再起,重返历史舞台,并试图引诱越来越抠门的消费者再度开始大把花钱。在曼哈顿的麦迪逊大街,卡尔文·克莱因公司买下了一家银行总部,并把它改造成巨型商店,店内装修简朴冷峻。1995年春天,这家巨型商店终于开张,开了单一品牌首建大型商店的先河。随即,这种模式开始在世界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更有象征意义的是,卡尔文·克莱因通过大规模的市场营销,将一种简单、纯净的时尚升华为至简主义,令人尊敬,亦让人议论纷纷。“少就是多”,这是推崇至简主义的所有流行趋势设计师与消费者信奉的真言。其实,这种至简主义模式和风格是从三十年代德国著名建筑设计师密斯·凡·德罗(Mies van der Rohe)那里借来的。当时,德罗曾掀起一场全球性的现代化运动,旨在强化一种简单实用、纯净优雅的审美理念,展示他的“国际式风格”。

在1995年12月11日的法国《纺织报》(Journal du Textile)上,可以看到这样的话:“因为厌倦了物质与精神的双重极端性,时尚需要稍事休息。1995年标志着性挑逗的终止,取而代之的是小资情调的风流潇洒,时尚离高级时装又近了一步。”这一年宣示着杰基·奥与“漂亮女人”风格的回归,这是一种与金发耀眼的芭比娃娃截然不同的风格。时尚就是这样不停地周而复始。如果说,时尚需要的是去除雕饰、还其本质,那么,几乎彻底改头换面的时装业及饰品业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趋向资本化。后来居上的美国人重拳出击,希望与古老的欧洲决一死战,并在对方的领土上彻底击败它,香水业则是美国人打赢翻身仗的第一站。想象一下吧,推出一款香水的投资比十年前足足翻了六倍,仅研制一种香水液体的平均成本就达三亿法郎,拿到市场上还不一定成功。其实,90%的新产品都以失败告终。香水行业确实像其产品一样极易挥发,而朝秦暮楚的消费者又极易喜新厌旧,除非你总是有幸得中头彩。美国的卡尔文·克莱因公司就是这样的幸运儿。它的香型总能投消费者所好,不管是“永恒(Eternity)”还是“迷惑(Obsession)”都卖得不错,特别是“CK一号(CK One)”,自1994年问世以来,一直保持着香水行业的销售冠军头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