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石,可以攻错”,比喻拿别人的长处补救自己的短处。《泥沙研究》创刊之初,取材自国外的译文占到90%以上,就是为了适应当时百废待兴的建设形势之需要,急需借鉴国外有关的科技成果,以补自己建设经验之不足。故这项工作当时深受泥沙工作者的欢迎,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泥沙研究》自1980年复刊后,以介绍国内研究成果为主题,经广大作者和编辑人员的多年共同努力,其科学贡献和积极作用已为同行公认和广大读者所称道。
回顾过去,虽然在征稿简则中一直列有欢迎“国内外学术动态和研究成就专题评述”方面的稿件,在刊物的“学术综述”栏目中也相继有文章发表。但不能不看到这方面的来稿中,有的可能属于初次习作专题学位论文的副产品,同行专家常会在审稿意见中指出有的文章中存在以下缺陷,如:遗漏了有关的重要中外文献,有的评述并未掌握所用文献的精髓和要旨,难以有根据地指出前人成果之精华或其不足之处,以及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加以改进的地方等;并表示希望能多读到有造诣的资深专家对其研究课题所写出的有关的“专题评述”文章,相信这样的“述评”文章会对广大泥沙工作者会有更好的启迪作用。(www.daowen.com)
再就是《泥沙研究》复刊后,在实施重点介绍国内研究成果的同时,还宜有重点地、适当地介绍国外有关的最新科技成果方面似嫌还存在不足。尽管前阶段在《泥沙研究》上也发表了一些应用国外先进技术来研究我国的实际技术问题的文章,然而其中有的文章,或许出于篇幅等方面的考虑,往往只偏重介绍自己应用某项技术所取得的成果,而未能介绍清楚自己所借鉴的原始技术成果,有的或是很简单地交代一下,或是仅罗列一些文献的目录。
试想,多有一些学识和经验丰富的学者,对本专业有重要参考价值的、较新的国外技术文献,能够对其技术精髓及核心要旨,以及适用范围及限制条件等,予以适当译介成文,使广大的泥沙工作者及众多的《泥沙研究》读者,都能够有机会去阅读和领悟,也使更多人有机会借鉴这项新技术,去联系实际,这岂不是更好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