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泥沙研究》创刊及研究成果回顾

《泥沙研究》创刊及研究成果回顾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泥沙研究仪器设备的试制及测验方法的研究。《泥沙研究》于1956年6月创刊,至1959年6月停刊,共出版12期。国内研究成果共刊登44篇,占论文总数的36%。1956年6月~1957年12月为《泥沙研究》创刊的第一阶段,共出版5期,刊出论文68篇。《泥沙研究》出版了4期,共刊出论文33篇,其中国内试验研究成果已达20篇,外文译文13篇。

黄河及我国华北和西北的诸多河流,泥沙问题十分严重,泥沙的处理是水利工程建设中的重要问题,因此而使河道治理及水利工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方面的工作变得更为复杂。

根治黄河的规划已在1955年公布,三门峡水库泥沙淤积及下游河道的冲淤演变,在黄河第一期综合开发计划中是一项极重要的问题。为了使科学研究工作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国家建设委员会、国家计划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在1955年11月制订了“1956年土建水利方面重大科学研究工作计划”,泥沙问题列入其中。水利部为此于1955年12月至1956年1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泥沙研究工作座谈会”,组成“泥沙研究工作组”,其中心小组设组长、副组长担任泥沙研究领导工作,秘书任日常性工作,人员如下[1]

组 长 谢家泽 水利部水文局局长(1956年任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副组长 李赋都 黄河水利委员会副主任

副组长 张瑞瑾 武汉水利学院副院长

副组长 张光斗 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委员、清华大学教授

副组长 方宗岱 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筹备处副处长(1956年任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河渠所副所长)

秘 书 范家骅 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李保如 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工程师

    丁联臻 中国科学院水工研究室

会议指出,当时应以水库泥沙淤积,水库下游河道冲淤演变和灌溉渠系泥沙处理等三项问题为泥沙研究工作重点,为黄河综合开发第一期工程计划及其他多沙河流的控制和利用服务,而理论研究以及改进仪器工具和收集资料也是重要的基本工作。据此提出自1956年起要开展6项课题任务:

(1)搜集泥沙研究文献与资料及出版有关泥沙问题刊物。

(2)挟沙水流基本性质的研究。

(3)水库泥沙问题研究。

(4)河流泥沙问题研究。

(5)渠首渠系泥沙问题研究。

(6)泥沙研究仪器设备的试制及测验方法的研究。

针对第(1)项任务,决定在“泥沙研究工作组”的指导下,由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负责《泥沙研究》刊物的编辑出版工作(实为范家骅工程师主其事);由水利出版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

《泥沙研究》于1956年6月创刊,至1959年6月停刊,共出版12期。这个刊物对研究解决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管理运用中的泥沙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对推动泥沙科研和观测研究工作的开展,和介绍交流国内外泥沙工作的成果与经验,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受到广大泥沙工作者的热烈欢迎[2,3]

这12期《泥沙研究》共刊登论文122篇。其中外文文献的译文78篇,占64%;内译自俄文的为56篇,占译文总数的71.8%,译自英文的17篇占21.8%,其余5篇为日文文献译文。国内研究成果共刊登44篇,占论文总数的36%。此外还刊出泥沙文献目录6辑共1145条。(www.daowen.com)

1956年6月~1957年12月为《泥沙研究》创刊的第一阶段,共出版5期,刊出论文68篇。在此期间更受关注的是泥沙运动基本理论,异重流问题,水库泥沙问题,河床演变问题,以及建筑物附近的局部冲刷等泥沙问题。故而刊物着重介绍国外有关这方面的代表性著作,以资借鉴,取材自外文的译文达64篇,占了论文总数的94%。其中源于俄文的文献最多,有47篇占73%。其中包括前苏联著名学者M.A.维里堪诺夫的“论泥沙悬浮功问题”、“泥沙运动重力理论的基础”及“紊动水流是重质颗粒的运动”;Г·И.沙莫夫的“计算底沙的极限流速和输沙率用的公式”,以及И.И.列维、B.H.冈恰若夫、H.И.马卡维耶夫、C.T.阿尔图宁、M.C.维兹高等人的有关论著。

源于英文的文献有13篇占20%,如美国著名学者H.劳斯的“悬移质力学的试验”,H.A.爱因斯坦等的“明渠水流阻力的可加性”,E.W.莱因等的“河流悬移质与河床物质的关系”,C.P.维脱的“米德湖水库及其下游柯罗拉多河的泥沙问题”;以及瑞士E.梅叶—彼德与R.摩勒的“推移质输沙公式”等著作。

其余5篇为日文文献。

值得指出的是,在1956年第1卷第2期,还以大量篇幅发表了我国著名学者沙玉清倾其毕生精力,研究泥沙问题历时数十载的代表作“泥沙运动的基本规律:(一)物体的沉速;(二)开动流速;(三)挟沙量”。

1958年,可以视为刊物已步入国内研究成果与国外译文并重的第二阶段。《泥沙研究》出版了4期,共刊出论文33篇,其中国内试验研究成果已达20篇,外文译文13篇(俄文8篇,英文4篇,日文1篇)。

值得指出的是,《泥沙研究》出版3期后,编者即意识到“为提高技术水平倡议广泛开展讨论”,并刊登了前苏联H.И.列维的论文“河道水利枢纽下游的冲刷”,及M.C.维兹高所写的“论И.И.列维教授的论文——河道水利枢纽下游的冲刷”,接着又发表了И.B.耶格札洛夫的论文“明渠水流的输沙能力”,及И.И.列维的“关于耶格札洛夫‘明渠水流的输沙能力’一文的意见”。

1958年12月《泥沙研究》编委会决定刊物由不定期出版改进为逢双月出版;并将于1959年起以介绍国内情况为主,对国外有关的最新成就适当地重点介绍;还欢迎如选矿、水力输送等水利工程以外的其他工业建设中有关泥沙问题研究的著述。

在此期间,《泥沙研究》发表了由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勘测设计院及水利科学研究所联合提出的“黄河下游治理与开发过程中所遭遇到的泥沙问题”,及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的泥沙工作者所写成的“长江的泥沙和河床演变问题”,以便引起全国的泥沙研究工作者的关注,齐心协力来研究解决。其中涉及的黄河泥沙问题有:渠道的挟沙力、防止淤积以及大型运渠泥沙问题;黄河下游引黄灌溉的口门靠溜、沉沙池以及引水枢纽的泥沙问题;黄河下游河道整治措施、整治后来沙量及颗粒组成的估计及河床变形的预测;黄河河口利用问题等。提出的长江泥沙问题则为:三峡枢纽及水库建成后库区来沙量及泥沙颗粒组成变化,水库上端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及其对航道及港埠的影响以及防止与改善措施研究,水库下游河床纵向变形预测及横向变形预测;重要支流梯级开发后的各水库淤积部位与淤积年限;长江水流挟沙能力、长江中下游各段的河性与河型,分流口门和支流汇口附近的河床演变问题;以及整治河段的稳定断面和平面尺度,河床整治线,河床整治工事,个别河段的整治试验等河床整治问题。

此外,《泥沙研究》还介绍了官厅水库的泥沙测验,异重流分析、建库后永定河下游河床的变化;黄河下游河道演变分析、花园口河段河道演变资料分析;以及钱塘江河口冲淤变化等成果。

1959年当属《泥沙研究》走向正轨的第三阶段,明确了以介绍国内情况为主的编辑方针,刊物定期出版,扩展泥沙专业领域等,已如上述。并在征稿简则中载明研究范围是“河床演变及河道整治,水库淤积,渠首防沙措施及渠系泥沙问题,河口及港湾的泥沙问题,水土保持、风沙、水力输送,泥沙运动基本理论,河道水力学,及其他有关问题”。欢迎有关的学术论文,重要研究成果及专题的综合性介绍;野外实测资料的整理及分析;测验仪器及新技术的介绍推广;学术问题的讨论及书评;国内外学术动态;重要文献的摘要及报导;以及泥沙研究中常用的图表等方面的稿件。

《泥沙研究》1959年第1期为黄河专号,主要内容包括:黄河下游的糙率,河床的粗化,河道形态分析,泥沙测验,土城子河段挟沙能力实测资料分析,护岸工程及其根石走失、护滩工程的调查,以及泥沙起动流速的计算方法等。

1959年第2期及第3期为长江专号,载有:长江中下游水流挟沙力研究,其研究得出的水流挟沙力公式

至今一直在我国泥沙界得到广泛应用;其他主要内容还有:荆江河道特性,长江南京段的河床演变观测、沙波测验、环流观测;以及浅滩动床模型试验实例,及沥青木屑轻质砂的特性等。

《泥沙研究》于1959年6月出版第3期后,宣布停刊[4],令全国广大泥沙工作者深感惋惜。

参考文献

1 泥沙研究工作座谈会总结(代发刊辞).泥沙研究,1956,1(1):1-3(水利部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出版)

2 张书农.不可磨灭的功绩,纪念钱宁同志.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35-36

3 冯启德.辛勤的耕耘者.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水利电力出版社,1987:197-198

4 《水利学报》《泥沙研究》合刊启事.水利学报,1959,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