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深入探究民族志研究方法与应用

深入探究民族志研究方法与应用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流方式在民族志研究中,与人交谈是非常关键的。民族志曾被视为一种长期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要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与社群共同生活;现在,民族志要花的时间大大缩短了。在有些情况下,你甚至只能在一周或一个月内来进行一次民族志研究,在为企业客户服务的时候特别容易碰到这样的情况。33这类民族志研究一般在产业界进行,因为公司往往很难像学术界那样进行长期的民族志研究。

深入探究民族志研究方法与应用

研究者将自己置于与参与者同样的社会空间中,以此来寻求对某一人群(社会、文化、机构)的理解,这样的研究实践就是民族志。这是一种面对面的、直接的研究,重视的是这样的理念:想要了解他人,就必须按他人所做的去做,或者至少,要与他人处在同一环境中。在很多情况下,这其中就包括:与参与者共同生活,与他们一起吃饭、一起工作,简言之,也就是体验与他们一样的日常生活模式。因此,在开展民族志研究的时候,你需要在人们所处的典型环境中来研究他们。在典型环境中,人们是以常规或仪式化的方式来与别人互动的。这么做的时候,你不应试图歪曲或改变研究的自然场景,也不应要求人做他们日常不做的事情。这也就是田野工作和实验室工作的主要区别。与实验研究不同(这将在本书后文讨论),民族志研究者不能也不应试图控制在他们的田野场景中所发生的事情。30在计划和开展民族志研究的过程中,你还需要考虑很多事情,但我要强调三件事,这三件事是你要特别注意的:请留心自己与人们的交流方式;请留心自己在社群中的融合程度;请留意研究持续的时间。

交流方式

在民族志研究中,与人交谈是非常关键的。在许多场合中,你都需要向普通民众解释你做研究的动机,如此方可使你的项目顺利进行下去。因此,你有必要留心与你一开始接触的人相关的一切社会、文化和历史政治因素。某些情况下,就连年龄和性别因素都有可能阻挠你建立适当的交流。建立交流的过程中的每一个部分都包含了大量的劝说、协商和请求。为了处理好这些事情,你需要格外留心你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在各种不同的场景中,工作意味着你需要经历各种语言和交流的问题。我此处所说的“语言”,未必指的是外语。有时,在面对不熟悉的用词、方言、行话、俚语的时候,也会有语言问题。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比如伦敦口音和利物浦口音、牙买加口音的英语就很不一样,纽约口音与得克萨斯口音,澳大利亚大城市口音与农村口音也是。许多人甚至在家庭内部也遭遇过语言障碍,比如,青少年和父母所用的语汇常常是有代沟的。这些都是非常常见的例子,而当你开展田野工作时,你遇到的情况要比这复杂得多,你有可能因为语言的差异无法融入其中。因此,你有必要正视语言问题,将其作为你为田野工作所做准备的一部分。

不过,即便你很熟悉那门语言,你还是要谨慎地使用。知晓你要研究的那个社群的语言是非常重要的,但有时不使用这种语言更好。在某些社群中,你如果能正确地说他们的语言,或至少尽力说他们的语言,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但在另一些社群中,如果你这么做,就会遭遇一些阻力,因为他们会觉得你在说一门不属于自己的语言。举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再回看一下青少年与父母的关系。其实无论父母觉得自己有多时髦,在与青少年的子女交流时,他们所使用的那些青少年语汇总是显得落伍或不恰当。即便他们知道那些最新的青少年俚语,用的时候也还是不合适的,因为这与他们的年龄、外貌都不匹配。因而,你要注意,有时语言的差别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特意标识出文化的差别。即便你理解你要研究的那个群体的语言,也不意味着你应当完全地使用这门语言——至少在田野工作的初期,参与者还不够了解你的时候,请尽量不要说。无论哪种情况,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你自然会知道该怎么做了。31

融合程度(www.daowen.com)

在进行田野观察的时候,有些情况下,你得是个“局外人”—— 细致的观察者、访谈者、聆听者;还有些情况下,你得是个“局内人”——你得积极地参与观察对象的日常活动。无论哪种情况,你都得做大量的田野笔记、录制许多音频/视频、拍摄大量的照片、收集各种人造物(与这一群体相关的物件)。进行参与式观察的好处在于,你可以对这一群体及其行为有深入的了解,而这是无法通过其他途径获得的。不过你得注意,长时间的田野观察,是有风险的:你的感情可能会被牵扯进去,因而无法对情况做出精准判断了。这也就是说,你过度地融入你所研究的文化中去了。倘若真是这样,那问题可就大了。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例子:研究者太过沉浸于自己所研究的文化,最终自己也成了“土著”(native,民族志工作者所使用的术语),无论好坏,他们真的成了那个群体的一员。对研究人员来说,这绝不是一个理想的结果。在这样的环境下进行的研究,即便最终完成了,也是主观的、有偏私的。32

持续时间

还有一件事情你要考虑,就是研究的时间跨度。民族志曾被视为一种长期的研究任务,研究人员要历时数月甚至数年与社群共同生活(一般会花上12至18个月);现在,民族志要花的时间大大缩短了。这些变化之所以发生,是因为在大学和企业中资助和时间都有限。在有些情况下,你甚至只能在一周或一个月内来进行一次民族志研究,在为企业客户服务的时候特别容易碰到这样的情况。

这种所谓“前脚进后脚出”(step-in-step-out)的民族志研究通常在熟悉的场景中进行,因此也就能够在相对很短的时间内完成。33这类民族志研究一般在产业界进行,因为公司往往很难像学术界那样进行长期的民族志研究。使用此类民族志研究的公司有IBM、苹果、IDEO、Design Continuum、Cheskin、英特尔施乐、赫曼米勒和微软。34

此类研究的另一个要素是:其调查可以在多个场域进行,可以仅关注某一社会或文化的某个特定方面和因素,而不必像以前那样整全。不过,它们的目标还是一致的,就是构建文化和社会的理论;构建人类行为和态度的理论;并且鉴别出,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语境中,人性到底意味着什么。35最后,民族志工作者的主要目标还是进行“文化阐释”。这不应包含局内人的意义,而应包含那一社群之外的人所能理解的概念。研究人员应该毫无偏见、思想开明地呈现这些概念。36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