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非织造布的全面介绍

非织造布的全面介绍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4.1.3非织造布的特性非织造布与传统针织物及机织物差异很大,非织造布主要是让纤维呈单纤维状态,再通过机械加固、化学加固、黏合剂加固等方法使纤网实现各向结构稳定,组合形成纤网。

4.4.1.1 非织造布基本概念

(1)非织造布定义

非织造布概述

非织造布又称无纺布,是指由定向或随机排列的纤维通过摩擦、抱合或黏合等一种或多种方法组合加工而相互结合制成的片状物、纤网或絮垫。非织造布可用原料广泛,可以是各类天然纤维、化学纤维或无机纤维等;此外,非织造布对原料形态要求较低,可以是短纤维、长丝或各类纤维状物。

(2)非织造布的形成

尽管不同的非织造技术各有不同,但其成布原理基本一致,一般可分为四个过程,即原料选择、成网、纤网加固(成形)和后整理。

4.4.1.2 非织造布的发展历史

(1)非织造材料的起源

非织造技术相较于针织和机织技术出现较晚,但非织造材料的出现可追溯到几千年前,其中,各类毡制品就是典型的非织造材料。古代游牧民族在实践中发现并利用了动物纤维的缩绒性,将羊毛等动物毛发通过棒打等机械作用使纤维之间互相缠结,制作取暖防风毛毡。其原理是:在湿热和一定酸碱度条件下,羊毛纤维受到机械外力反复搓揉时,会有指向纤维根端的单向运动趋向,同时,羊毛优良的延伸性和回弹性,会使羊毛纤维易于运动,这样在机械外力反复作用下,羊毛纤维便相互穿插纠缠,交编毡化,使纤维毛端逐渐露出织物表面,产生缩绒,从而产生了羊毛毡,即非织造布的雏形。

此外,公元前2世纪出现的大麻造纸工艺采用了漂絮等技术,这与现在湿法非织造工艺十分类似。

(2)现代非织造工艺技术的发展

现代非织造工艺技术最早出现于19世纪70年代,第一台针刺机于1878年由英国William Bywater公司制造。1892年,气流成网机概念首次出现。1930年,汽车工业开始应用针刺法非织造材料。1942年,出现利用化学方法黏合的纤维材料。1951年,美国研制出熔喷法非织造材料。1959年,美国和欧洲成功研制出纺丝成网法非织造材料。20世纪50年代末,传统低速造纸机被成功改造为湿法非织造成网机,湿法非织造技术得到快速发展。20世纪70年代,美国开发出水刺法非织造材料。1972年,出现花式针刺设备。

现代非织造工艺技术与高新技术结合紧密,是发展最快的织造技术之一。目前已形成包括三大成网工艺(干法成网、湿法成网和聚合物挤压成网)、多种纤网固结技术(针刺、缝编、热熔黏合、化学黏合、水刺等)和复合加工技术(叠层、复合、模压、超声波等)的现代非织造加工生产体系。此外,非织造学科广泛涉及CAD/CAM技术、机电一体化、高性能纤维、有限元技术、信息技术、智能设备等高新领域,发展迅猛,前景广阔。(www.daowen.com)

4.4.1.3 非织造布的特性

非织造布与传统针织物及机织物差异很大,非织造布主要是让纤维呈单纤维状态,再通过机械加固、化学加固、黏合剂加固等方法使纤网实现各向结构稳定,组合形成纤网。

(1)非织造产品主要特点

①构成主体是纤维(呈单纤维状态)。

②由纤维组成网络状结构。

③通过化学、机械、热学等加固手段使网络状结构稳定和完整。

(2)非织造工艺技术主要特点

①多学科交叉,突破传统纺织的思维,将纺织、化工塑料、造纸等领域及物理学、化学等学科交叉融合。

②工艺流程短,生产效率高,装备智能化。

③原料使用范围广。

④工艺变化多样,产品用途广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