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岸坝土地的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

岸坝土地的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

时间:2023-06-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开发稻田坝下除工程建设用地和鱼塘外,对主坝南端下游一部分土地进行了开发利用。

岸坝土地的开发利用与规划设计

一、库首水库左岸土地改造和利用

水库左岸土地自建库以来,人们始终进行防风固沙植树造林活动。1980—2000年,原渔场处有80亩荒地改造成耕地,又于2003年退耕为林地;1996年库首地区逐渐在林草固沙的基础上改造成果园、公园和旅游区,到2010年,该区域林草覆盖率达87%。

二、库首水库右岸土地治理

水库右岸土地始终为水土保持治理区,建库以来修建了大量的谷坊、水平沟,种植了大量的树木,控制了此区域的水土流失。2003年,为提高此区域土地经济效益,在此区域开垦了230亩耕地,以承包的形式进行试验性种植。

三、坝下土地的利用

在保证工程安全和工程建设用地的前提下,对坝下土地充分进行了开发和利用。

(一)建养鱼池

20世纪60年代,在坝下建养鱼池200亩,为水库渔业养殖生产鱼苗。1989年水库除险加固一期工程施工占用了部分原有老鱼塘,工程竣工后恢复新建了60亩高标准鱼塘。后因改革开放、交通条件改善等因素,从外地购进鱼苗的成本比自己繁殖生产鱼苗的成本还低,鱼塘逐渐弃用,其中有一部分面积40余亩的鱼塘因淤积改造成了稻田。

(二)开发稻田

坝下除工程建设用地和鱼塘外,对主坝南端下游一部分土地进行了开发利用。(www.daowen.com)

该地块因副坝下游在汛期经常发山水被冲刷并危及鱼塘,为保护鱼塘的安全,于1991年在副坝工程原苗圃处修建了防洪堤。又因坝下地下水位较高,土地均为盐碱地,适于水稻种植,1992年在堤外开发了70亩稻田。1993年工程科在堤内修了排水设施,开发了20余亩稻田。1996年该地块收回局里由多种经营公司管理,截止到2010年已扩展到30余亩。鱼池下游周家地灌渠东侧原为河边滩地,生长有一些老柳树,由于水库运行后下游盐碱化,很多柳树枯死。为开发利用该块土地,开始时在树空中开发种植部分稻田,后此处全部发展为稻田,计100余亩,由多种经营公司开发管理。

坝下原荷花池由于池底的不断升高和池内水量逐年减少,至1994年前已无荷花生长。1994年工程管理科修建了给排水设施,开发稻田15亩,1996年同时由局里收回,由多种经营公司管理。

主坝下游第一排水沟和第二排水沟之间有除险加固一期施工时回填的滩地80余亩,1990年完工后除在排水沟边栽植了杨树外,土地始终闲置。原因:一是此区设有测压管,种植后人为浇水灌溉影响测压管的水位,同时因滩地水位升高影响工程的安全;二是此处滩地盐碱化程度非常高,不适合作物生长。1996年工程管理科经过论证后,将此处部分土地进行了开发种植稻田试验,一年后没有发生和发现影响工程安全情况,后逐年将此处80亩土地全部开发种植了稻田。此处土地是除险加固一期工程时将此处滩地回填加高后形成的,在回填时土壤中含有大量的直径10厘米以下的碎石,开始种植时难度非常大,至今土壤中还有很多石块,但已不影响耕种。

(三)大田种植

大坝下游泄洪渠道左岸一级台地上有90亩旱田,在建库初期就在工程管理区内,从20世纪60年代初至1973年为水库管理局的菜地,一直由局职工进行管理和种植,文革其间为“黑帮”改造的劳动基地。1974年至1979年,由水管局职工子女为主的下府青年点种植,1980年收回局里管理后承包给个人经营,开始种植水稻。2006年由于水库连续干旱,停止对下游供水,又改为旱田。

建库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间,由于当时粮食短缺,职工生活困难,红山水库管理局和辽河工程局在黑山北的三分地处有荒地改耕地上百亩,为管理局的生产生活基地。由各自单位进行管理和种植,局职工经常参加各种农业生产劳动,秋获时为职工分玉米、谷子、黍子等农产品。到了80年代,因土地划归乌敦套海镇三分地村,红山水库管理局不再管辖和种植。

(四)“飞地”开发利用

在红山水库管理范围界线外,下府小山以西,原公路以北(铁匠地)有200余亩土地,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红山水库管理局开发利用。因此处为盐碱地,70年代我局在此种植甜菜、葵花等耐盐碱的作物,当时局组织职工在此参加农业生产种植劳动。后由于疏于管理,不断被邻近社队个人蚕食。玉田皋转山渠建成通水后,1989年春,由红山水库管理局综合经营公司将该地块改造为水田,抢种约90多亩,后又在边角处开发40余亩,现由红山水库管理局经营站管理。另外的100多亩地流失,无法索回。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