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粉末成型工艺简介

粉末成型工艺简介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今,无论是普通陶瓷,还是特种陶瓷的成型器件,它们的制备大都离不开粉末成型这一工序。但粉末经成型后再经热加工的工艺并不仅限于陶瓷材料。Pt的熔点为1770℃。以上这些将金属粉成型再煅烧成金属制品的方法称为粉末冶金工艺。如今,粉末冶金学已成为冶金和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粉末成型工艺简介

1.陶瓷制备中的粉末成型

其实,人类利用粉末成型工艺的历史非常久远,它与陶器的出现密不可分。早在一万多年前,人们已经认识到黏土粉末掺水后可被捏成各种形状的东西。而且,人们在使用火的过程中,可能偶然发现成块的黏土经火烧之后可变成硬块。这些发现为后来陶器的发明奠定了基础。随着农业社会的出现,粮食的储藏和饮水的搬运,迫切需要一种容器。于是,人们开始有目的地用黏土粉末加水来塑造各种容器。最初,人们是将黏土涂抹在编制或木制的容器上而成型的。后来他们发现只用黏土和水的混合物也可成型。然后,成型黏土经火烧之后,陶器就出现了。陶器的出现标志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后来,原料的精选使得陶器的烧制需要更高的温度。烧制温度的提高得益于窑炉的改进,而窑炉的改进又为金属的冶炼奠定了基础。因此,陶器的出现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如今,无论是普通陶瓷,还是特种陶瓷的成型器件,它们的制备大都离不开粉末成型这一工序。

但粉末经成型后再经热加工的工艺并不仅限于陶瓷材料。该工艺在金属器件的加工中也得到了使用。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先看看金属成型常用的铸造(casting)。

2.金属材料的铸造与块炼铁技术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铸造是金属制品主要的成型方法。利用这种方法,人们将金属熔化为液体——熔液,然后将熔液倒入具有一定形状的模具空腔中凝固成铸件,如古代的青铜器。铸造工艺至今有约6000年的历史了。如今,铸件在许多机械产品中仍占有较高的比例,如在内燃机中,铸件的质量分数高达80%。

但对熔点较高的金属,如Fe(熔点1538℃),古时候的窑炉,其内部温度很难达到将其熔化的程度。于是,人们采用还原再锻打的方法代替铸造。这种方法(史称块炼铁技术)在约公元前3000年的埃及就已存在。那时,人们先将Fe2O3铁矿石还原为Fe,再将Fe在较低温度下加热并锻打来制备铁器件。19世纪,伦敦的Willianm Hyde Wollaston(1766—1828年)在去世前找到了“可锻铂”的方法。Pt的熔点为1770℃。Wollaston先获得Pt的粉末,再加热和锻打而制备出铂器件。像W(熔点3442℃)一类的高熔点金属,要采取铸造对其冶炼、成型就更加困难。1911年,通用电气公司的William David Coolidge(1873—1975年)利用掺杂W粉制备出了白炽灯灯丝。这种灯丝工艺影响了人类的照明几十年。1920年代,德国的Krupp公司开发出了WC粉和Co组成的复合材料,并很快将其商品化。这是最先出现且力学性能出众的一种金属陶瓷。如今,WC-Co金属陶瓷已被广泛用作切削金属的刀具材料。以上这些将金属粉成型再煅烧成金属制品的方法称为粉末冶金工艺。(www.daowen.com)

3.粉末冶金工艺

粉末冶金工艺(powder metallurgy)的基本流程为以金属粉末或掺有非金属的金属粉为原料;将原料粉装于模具中,于一定压力下成型为坯体;然后置坯体于可控气氛炉中,在低于基体材料熔点的温度下煅烧;最后为后处理工序。这种工艺与陶瓷材料的制备工艺大致相同。如今,粉末冶金学已成为冶金和材料科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粉末冶金制品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从普通机械制造到精密仪器;从一般技术到尖端高技术,均能见到粉末冶金工艺的身影。与铸造工艺相比,粉末冶金工艺主要有以下特点:切削加工少,零件尺寸接近最终要求的尺寸;材料利用率高达97%;零件表面光洁;可制造其他金属成型工艺不能制造的零件;但粉末冶金产品的空隙率较铸造产品大。

综上所述,铸造、塑性加工、粉末成型及新兴的3D技术已成为材料成型的几种重要方法。对陶瓷材料来说,塑性加工和铸造几乎不可能;3D技术还未成熟,故粉末成型工艺对陶瓷材料来说非常重要。成型的陶瓷或金属坯体,其强度很低。在受到较小的外力作用时,坯体容易破损。若将坯体置于一定的高温下煅烧一段时间,坯体的强度会大大增加,因为坯体在高温下经历了烧结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