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相变储能材料的多种选择

相变储能材料的多种选择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金属相变材料受到人们的青睐。高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在400℃以上。这类材料属于常温、低温相变储能材料。比如Na2SO4·10H2O,相变温度为32℃,相变潜热为251 kJ/kg,它是蓄冷空调的一种重要相变材料。

相变储能材料的多种选择

相变储能材料也叫相变材料(Phase Change Materials,PCM)主要是指液固相变材料。它有无机非金属、金属、有机相变材料,以及有机与无机混合相变材料。这里,我们选取几种无机(非金属和金属)相变材料做介绍。

1.无机结晶水合盐

用AB·nH2O表示结晶水合盐。稳定水合盐在熔点熔化时,发生下面的过程:

不稳定水合盐熔化时的过程为

不稳定水合盐熔化时的过程为

以上两式中,n和m为结晶水前的系数,Q是反应热。它们所示的过程中,结晶水合盐熔化吸热储能,反之则凝固释能。这类材料属于常温、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温度在-50~90℃左右)。比如Na2SO4·10H2O,相变温度为32℃,相变潜热为251 kJ/kg,它是蓄冷空调的一种重要相变材料。

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在90~400℃。比如NH4Al(SO42·12H2O,相变温度为94℃,相变潜热为269 kJ/kg。它已被用于一些储能式电热水器的相变材料。此外还有MgCl2·6H2O,它的相变温度为117℃,相变潜热为168.6 kJ/kg。

2.金属及合金相变材料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含有较多Si或Al元素的合金具有较大的相变潜热。相变温度在780~850K时,这些合金的储能密度最大。Mg2Si-Si共晶合金具有高储能密度的温度为1219 K,相变潜热为774 kJ/kg。Al-Si合金852 K时的相变潜热为515 kJ/kg。Al-Si-Mg合金在833 K时的相变潜热为545 kJ/kg。由此可见,金属及其合金的相变潜热大。此外,合金的热导率是其他储能材料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传热容易,而且金属相变储能材料在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故金属相变材料受到人们的青睐。

3.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

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基体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陶瓷,其中的空隙尺寸在微米级。在这些微米级空隙构成的网络中分布着许多无机盐。复合材料受热时,无机盐吸收热量熔化。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熔盐不会流出。这种储热系统既可利用熔盐的潜热,也可利用陶瓷和无机盐的显热。因此,该储热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潜热储能密度大,输出稳定;而显热储能元件可与换热流体直接接触换热;克服了潜热储能成本高、材料容易被熔盐腐蚀的缺点。

这种储能材料可用在工业炉的蓄热器上,如作为玻璃池窑蓄热室的耐火砖材质。用这种材料来代替传统蓄热器和热风炉的耐火砖时,蓄热量可大2~2.5倍,而体积减小35%,造价降低11%。这类材料如Na2CO3+BaCO3/MgO,相变温度为686℃,相变潜热为73.6 kJ/kg;Na2SO4/SiO2,相变温度为880℃,相变潜热为76.4~92.67 kJ/kg。

以上金属及合金相变材料、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属于高温相变储热材料。高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在400℃以上。它们主要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发电和小功率电站等方面。

本章结语

我们在本章向读者介绍了相变的一些基础理论。对形核-长大型相变来说,非均匀形核所需的能量比均匀形核少,因此非均匀形核比较普遍。在我们介绍的相变中,只有G.P.区是依靠浓度起伏的均匀形核方式形核的。而无需形核即可发生相变的是Spinodal分解。Spinodal分解和亚稳分解统称分相。处于分相区的系统分为两相后,系统的自由能更低。简言之,相变使材料形成了不同的显微结构,进而导致性能的不同。这一点在碳钢的固态相变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采取不同的冷却方式,共析钢的相变组织可能是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也可能是贝氏体或马氏体。这些不同的组织赋予共析钢不同的强度、韧性或硬度等性能。

对多晶材料而言,当相变完成后,其中的晶粒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再结晶。此外,在陶瓷或粉末冶金的制备过程中,有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现象。晶粒生长和再结晶如何影响显微结构?烧结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继续学习下一章。

推荐读物

[1]Jaeger G.The ehrenfest classification of phase transitions:introduction and evolution[J].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1998,53:51-81.

[2]潘振甦,张惠丰,郭景坤.定向凝固共晶多相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J].无机材料学报,1999,14(4):513-519.

[3]徐祖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马氏体相变(Ⅰ~Ⅲ)[J].机械工程材料,1997,(4-6).

[4]刘平,陈显求,许淑惠.玻璃的分相与结晶(一~六)[J].玻璃与搪瓷,1994,22(1-6).(www.daowen.com)

[5]徐祖耀.Spinodal分解始发形成调幅组织的强化机制[J].金属学报,2011,47(1):1-6.

[6]叶锋,曲江兰,仲俊瑜,等.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6):1231-1241.

以上两式中,n和m为结晶水前的系数,Q是反应热。它们所示的过程中,结晶水合盐熔化吸热储能,反之则凝固释能。这类材料属于常温、低温相变储能材料(相变温度在-50~90℃左右)。比如Na2SO4·10H2O,相变温度为32℃,相变潜热为251 kJ/kg,它是蓄冷空调的一种重要相变材料。

中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范围在90~400℃。比如NH4Al(SO42·12H2O,相变温度为94℃,相变潜热为269 kJ/kg。它已被用于一些储能式电热水器的相变材料。此外还有MgCl2·6H2O,它的相变温度为117℃,相变潜热为168.6 kJ/kg。

2.金属及合金相变材料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含有较多Si或Al元素的合金具有较大的相变潜热。相变温度在780~850K时,这些合金的储能密度最大。Mg2Si-Si共晶合金具有高储能密度的温度为1219 K,相变潜热为774 kJ/kg。Al-Si合金852 K时的相变潜热为515 kJ/kg。Al-Si-Mg合金在833 K时的相变潜热为545 kJ/kg。由此可见,金属及其合金的相变潜热大。此外,合金的热导率是其他储能材料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传热容易,而且金属相变储能材料在使用和废弃后对环境无污染。故金属相变材料受到人们的青睐。

3.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

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的基体为具有多孔结构的陶瓷,其中的空隙尺寸在微米级。在这些微米级空隙构成的网络中分布着许多无机盐。复合材料受热时,无机盐吸收热量熔化。由于毛细管力的作用,熔盐不会流出。这种储热系统既可利用熔盐的潜热,也可利用陶瓷和无机盐的显热。因此,该储热系统具有以下优点:潜热储能密度大,输出稳定;而显热储能元件可与换热流体直接接触换热;克服了潜热储能成本高、材料容易被熔盐腐蚀的缺点。

这种储能材料可用在工业炉的蓄热器上,如作为玻璃池窑蓄热室的耐火砖材质。用这种材料来代替传统蓄热器和热风炉的耐火砖时,蓄热量可大2~2.5倍,而体积减小35%,造价降低11%。这类材料如Na2CO3+BaCO3/MgO,相变温度为686℃,相变潜热为73.6 kJ/kg;Na2SO4/SiO2,相变温度为880℃,相变潜热为76.4~92.67 kJ/kg。

以上金属及合金相变材料、无机盐/陶瓷基复合储能材料属于高温相变储热材料。高温相变储热材料的相变温度在400℃以上。它们主要用于工业余热回收、太阳能发电和小功率电站等方面。

本章结语

我们在本章向读者介绍了相变的一些基础理论。对形核-长大型相变来说,非均匀形核所需的能量比均匀形核少,因此非均匀形核比较普遍。在我们介绍的相变中,只有G.P.区是依靠浓度起伏的均匀形核方式形核的。而无需形核即可发生相变的是Spinodal分解。Spinodal分解和亚稳分解统称分相。处于分相区的系统分为两相后,系统的自由能更低。简言之,相变使材料形成了不同的显微结构,进而导致性能的不同。这一点在碳钢的固态相变中表现得特别明显。比如采取不同的冷却方式,共析钢的相变组织可能是珠光体、索氏体、屈氏体,也可能是贝氏体或马氏体。这些不同的组织赋予共析钢不同的强度、韧性或硬度等性能。

对多晶材料而言,当相变完成后,其中的晶粒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再结晶。此外,在陶瓷或粉末冶金的制备过程中,有晶粒生长和二次再结晶现象。晶粒生长和再结晶如何影响显微结构?烧结又是怎么回事呢?请继续学习下一章。

推荐读物

[1]Jaeger G.The ehrenfest classification of phase transitions:introduction and evolution[J].Archive for History of Exact Sciences,1998,53:51-81.

[2]潘振甦,张惠丰,郭景坤.定向凝固共晶多相复合陶瓷的研究现状[J].无机材料学报,1999,14(4):513-519.

[3]徐祖耀.无机非金属材料的马氏体相变(Ⅰ~Ⅲ)[J].机械工程材料,1997,(4-6).

[4]刘平,陈显求,许淑惠.玻璃的分相与结晶(一~六)[J].玻璃与搪瓷,1994,22(1-6).

[5]徐祖耀.Spinodal分解始发形成调幅组织的强化机制[J].金属学报,2011,47(1):1-6.

[6]叶锋,曲江兰,仲俊瑜,等.相变储热材料研究进展[J].过程工程学报,2010,10(6):1231-124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