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乳浊釉(opacified glaze)
在众多陶瓷产品中,有一些普通陶瓷的坯体呈现较深,甚至不均匀的颜色。除了艺术上的特殊表现所需外,大多数情况下,我们不希望看到坯体的颜色。此外,搪瓷产品也往往需要将底层铁质坯体遮盖住。那我们采取什么措施可遮盖坯体呢?
对此,人们常采用在釉中引入乳浊剂的方法。乳浊剂的折射率与釉的折射率相差较大,进而对可见光产生较大的散射。这种散射使得坯体的颜色被漫反射掉。对乳浊效果影响较大的是乳浊剂与釉的折射率相对大小、晶粒的尺寸和晶粒体积分数。根据介质对光的散射理论可知,当晶粒尺寸d与被散射光的波长λ接近时(d≈λ),散射系数达到最大。因此,要获得较好的乳浊效果,细小的乳浊晶粒最好从釉的熔体中析出。由形核-生长理论,产生乳浊晶粒的条件应处于形核速率Iv较大,而生长速率u较小的范围内。这样才会有许许多多细小的晶粒来达到乳浊效果。电子显微镜的观察表明,乳浊晶核容易在两相界面生成,在熔体内部析出较难。因此,乳浊晶核是以界面为核心的非均匀形核。
常用的乳浊剂是天然的锆英石(ZrSiO4)。搪瓷工业常用TiO2作乳浊剂。乳浊釉和无光釉常用于建筑陶瓷制品上,如墙砖、广场砖,还用于瓷雕的某些部位,如人物雕像的头发和皮肤等。若乳浊晶核还使釉失去光泽,则该釉成为无光釉(lusterless glaze)。
2.结晶釉(crystalline glaze)
结晶釉与乳浊釉的原理相似,但其中晶粒的形貌和生长条件有所不同。结晶釉的形貌如图9.25和图9.26所示。乳浊釉中的晶粒细而多,通常我们用肉眼看不到。但是结晶釉中的晶体大、数量少,且肉眼可见。因此,在熔融的釉中,先形成少量的核。然后迅速将制品处于适合晶核生长的条件下,晶核长大。为形成晶核,常引入结晶剂。结晶剂是指能够从釉中形成晶核及能长成大晶体的物质。为控制晶体的形貌,人们甚至在釉或坯体上预埋一定的晶种。这样,各种呈美丽花纹的粗大晶体会在釉中析出。结晶釉与色釉结合则更具有特别的艺术效果,比如,星形状的晶体配上与夜空颜色相似的釉,这难道不像夜空中布满着星星吗?(www.daowen.com)
图9.25 结晶釉的一种形貌
图9.26 花瓶上的结晶釉
不同的结晶釉,结晶剂有所不同。比如,硅酸锌结晶釉的结晶剂为ZnO、金红石结晶釉的结晶剂为TiO2、辉石结晶釉的结晶剂为CaO和MgO。可供选用的结晶剂大多是金属氧化物,如Fe2O3、MnO2,也有盐类或矿物如MgCO3、白云石[CaMg(CO3)2]。
结晶釉、乳浊釉、色釉及我们在5.5.2节介绍的裂纹釉是艺术釉的一些品种。它们在提高普通陶瓷附加值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我们应充分利用科学原理将其推向更高层次。以上液固相变主要涉及熔体过冷而结晶现象。下面我们简介一种从过饱和溶液中结晶的方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