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形核(heterogeneous nucleation)是指借助于界面、微粒、裂纹及各种催化位置而形成晶核的方式。晶核的产生要形成新的液-固界面,这需要消耗能量。如果晶核依附于已有界面,则高能量的晶核与液体界面就被低能量的晶核与基底界面所取代。由此看来,非均匀形核应该比均匀形核容易。
图9.13 非均匀形核球冠模型
如图9.13所示,设在基底M上形成球冠状新相晶核S,球半径为r,接触角为θ。γSL为S与液体L之间的界面能,γSM为S与M之间的界面能,γLM为L与M之间的界面能。该形核的过程与5.4.3节界面的润湿相似。结晶前后的自由能变化ΔGS为新增界面能与旧界面能之差,加上形成体积为Vs的球冠产生的自由能差,故
式中,ASL为S与L的接触面积;ASM为S与M的接触面积;n为单位体积中的球冠形晶核数目。
1.求球冠体积Vs
根据立体几何知识,图9.13所示球冠的体积为
2.求晶核与液相的表面积ASL
为了用积分法求球冠的表面积,我们画了图9.13(b)。球冠底部的周长c=2πr′=2πrsinθ(r′为AO或OB之长)。对弧形有dl/r=dθ,所以dl=rdθ。面积的微元dASL=cdl=2πrsinθrdθ,积分后有
3.求晶核与基底的接触面积ASM
该表面积为ASM=πr′2,则
(www.daowen.com)
再利用Young's方程,当L、S、M的表面张力达到平衡时,有
将式(9-56)、式(9-57)、式(9-58)和式(9-59)代入式(9-55),整理得
将式(9-60)对r求导,并令(dΔGS)/dr=0求极大值,得=-2γSL/(ΔGV),这是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半径,与式(9-48)均匀形核的临界半径表达式相似。将代入式(9-60)中可获得非均匀形核的临界形核势垒。为简便起见,用γ代替γSL:
整理得
这是非均匀形核的势垒。均匀形核的势垒见式(9-49)。为比较与ΔGk的关系,我们在的表达式中凑出与均匀形核势垒ΔGk类似的项:
当θ=π时,=ΔGk,非均匀形核所需形核与均匀形核相等,即基底对形核无影响。
当θ=0时,=0,基底赋予了系统较多的能量,外界不需要再对其做功,即可成核。
通常,θ=0~π,<ΔGk,即非均匀形核所需形核功小于均匀形核的功,故形核势垒低。这说明非均匀形核比均匀形核容易,故在需要结晶时,人们往往要加入一些晶种。比如,在陶瓷结晶釉中,常加入硅酸锌、硅酸锆作核化剂。从接触角θ方面来看,晶核S对晶核剂(即基底M)的接触角越小,越有利于晶核的形成。
与均匀形核一样,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与过冷度ΔT也存在以下关系:∝1/(ΔT2)。ΔT增大,非均匀形核的也下降。但在形核功相同=ΔGk)情况下,因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中有(2+cosθ)(1-cosθ)2/4这一小于1的项,故非均匀形核的过冷度ΔT*小于均匀形核的过冷度ΔT(ΔT*<ΔT)。或者说,过冷度ΔT一样时,非均匀形核的形核功较小即<ΔGk。
系统中的杂质、裂纹、空隙、点缺陷和界面,甚至气泡都可作为非均匀形核的基底。因此,非均匀形核产生相变非常普遍。稳定晶核形成以后,其他原子不断扩散到晶核上而使新相长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