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图8.91为具有一个低温稳定、高温分解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的液相面投影状态图。二元化合物S在R点温度以下才能稳定存在。图8.91具有一个低温稳定、高温分解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投影相图图8.91具有一个低温稳定、高温分解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投影相图图8.92具有一个低温分解、高温稳定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投影相图我们看看其中一个组成点n的结晶过程。该系统的室温平衡组织为S、二元共晶B+S及三元共晶B+S+C。
图8.91为具有一个低温稳定、高温分解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的液相面投影状态图。界线的温度降低方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无变量点E为共晶点、P为包晶点。但根据副三角形的划分方法,我们只能找到无变量点E、P对应的副三角形。而无变量点R却无相应的副三角形。事实上,液相在R点进行的是化合物S的形成或分解过程:A+BS。具有这种性质的R点称为过渡点。二元化合物S在R点温度以下才能稳定存在。
图8.91 具有一个低温稳定、高温分解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投影相图(引自陆佩文,1991)
图8.92 具有一个低温分解、高温稳定二元化合物的三元系统投影相图(引自宋晓岚,2006)
我们看看其中一个组成点n的结晶过程。n点在A的初晶区,首先从液相中析出的是A晶相。而且,此点系统在△BCS内,故其结晶结束点在无变量点E处。同前面几个例子一样,我们连接An。液相沿An延长线na移动。在此过程中,初晶A不断析出、长大。当液相到达界线e1R时,从液相中共晶产生A、B(由切线规则判断的)。接着,液相向R点移动,同时固相从A沿AB线向B方向移动。当液相达到R点时,早先析出的A、B形成S晶相。在此期间,固相组成一直处于D点(D、n、R处于一条直线上)。当A消失时,液相沿界线RE向E移动。液相达到E点时,固相组成从D达到F(F、n、E在一条直线上)。液相在E点发生共晶反应而析出C、B、S,结晶结束,固相组成到达系统组成点n。(www.daowen.com)
液相:
固相:
该系统的室温平衡组织为S、二元共晶B+S及三元共晶B+S+C。同样,A的转化可能不完全,系统最后的组织也往往含有初晶A,而且初晶A也被S包覆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有关材料科学基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