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16为闪锌矿型(zinc blende)的晶体结构示意图。它属于面心立方点阵,空间群为F 43m,其Strukturbericht符号为B3,Pearson符号为cF8。每个晶胞有8个原子,4个ZnS“分子”,即Z=4。晶胞中原子的位置:S(0,0,0)、(0.5,0.5,0)、(0.5,0,0.5)、(0,0.5,0.5);Zn(0.25,0.25,0.25)、(0.75,0.75,0.25)、(0.25,0.75,0.75)、(0.75,0.25,0.75)。S、Zn原子的配位数都是4。
图3.16 闪锌矿型结构示意图[图3.16(b)为图3.16(a)的俯视图](引自Kittle,2005)
闪锌矿型结构可看成是金刚石型结构的演变。晶胞的八个角顶和六个面心位被S占据,四个交错的四面体空位被Zn占据。Zn只占据了1/2的四面体空位,还有一半的四面体空位和全部八面体空隙未被占据。属于这种晶体结构的晶体有:ⅢA~ⅤA族化合物GaAs、InSb、GaP、In As、InP;ⅡB~ⅥA族化合物Cd Te、ZnSe、ZnS;Ⅳ族化合物β-SiC。
19世纪初,SiC(Silicon carbide)就已被合成出来。19世纪末,SiC开始成为一种有用的材料。如今,它有170多种多型结构,但最主要的有α-SiC、β-SiC两种晶型。β-SiC属闪锌矿结构,在2100℃以下是稳定的,常表示为3C。β-SiC的晶格常数为4.36Å,密度为3.21 g/cm3。早期,SiC主要用作磨料和耐火材料。1950年代,人们用添加剂热压烧结法制备出了致密SiC。致密SiC有优异的力学性能(高强度、高硬度、耐磨损)、热学性能(耐高温、低膨胀系数和抗热震性)及化学稳定性,因而它是一类重要的高温结构陶瓷。热压烧结SiC的维氏硬度为2500 kg/mm2,仅次于金刚石、立方BN和B4C等少数几种材料。它的热导率高,在300K时可达270 W/(m·K),其热膨胀系数也较低(为4.0×10-6K-1)。而且,从室温升到1400℃时,SiC的强度无明显下降。因此,它具有优异的高温强度和抗高温蠕变能力。基于以上性能,SiC可用于磨料和切割工具、防弹陶瓷、宇航等工业需要的各种喷嘴,高温窑具和静态热机部件;SiC连续纤维和晶须还常用作先进复合材料的增强体。电学性能方面,SiC的禁带宽度在2.86 eV以上,比Si的禁带宽度1.11 eV宽,这使其成为宽能带半导体。加上SiC比晶体硅有更高的热导率、电场击穿强度和最大电流密度,SiC有望在高功率的半导体材料和微电子领域得到广泛应用。(www.daowen.com)
化学性能方面,SiC在1500℃以下可与氧反应而在表面形成与其结合牢固且致密的SiO2层。SiO2层可阻碍氧向SiC内部进一步扩散,故其抗氧化性好。为提高超高温陶瓷ZrB2的抗氧化性,人们还常常在ZrB2中加入一定量的SiC。在高温下,产生的液态硼硅质玻璃渗入ZrO2空隙中,可阻碍氧的扩散。此外,它还可作为非均相催化剂的载体。
GaAs(Gallium arsenide),晶格常数为5.65Å,密度为5.32 g/cm3,300K时的禁带宽度为1.43 eV。以GaAs、InP等为代表的化合物半导体为直接带隙半导体,Si为间接带隙型。直接带隙半导体材料的发光效率高,还具有电子饱和漂移速度高、耐高温、抗辐照等特点。
简介一下宽带隙半导体。宽带隙半导体主要指禁带宽度大于2.7 eV的半导体材料,如SiC、ZnO、GaN和金刚石等。今天,90%以上的电子器件是以半导体Si为基础的。随着极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对半导体材料的要求越来越高。早在20世纪50年代,Si和Ⅲ~Ⅴ族化合物半导体在微电子领域就获得了很大进展。这也使半导体激光器获得了广泛应用。但产生的激光大都在红外区,而很少在可见光的红光区、绿光区。这主要是缺少合适的宽禁带半导体。后来,人们对以GaN、ZnSe为代表的宽带隙半导体进行了深入研究。在1990年代,GaN材料的研究取得了重要突破,并推动了相关技术的发展。
在宽带隙半导体中,有一类是高温半导体。军事和宇航等工业要求电子器件的工作温度在500~600℃,而半导体Si的工作温度一般不超过200℃。为提高半导体器件的工作温度,这些领域的半导体材料,其带隙要宽,高温性能才较稳定。其中,SiC是最早得到研究的一种高温半导体材料。如今,SiC和人造金刚石薄膜都是高温半导体材料的代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