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代艺术中,创作和生产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不考虑这些,我们的作品分析就很难完善,尤其是从20世纪50年代起,美国行为画家杰克逊·波洛克(Jackson Pollock,1912—1956)就非常重视创作过程,并付诸实践,如创作了黑色绘画作品Dripping。通过了解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迸发出来的激情,观众可以明白作品的内涵也体现在创作过程中,而不只是在于创作的画面效果。我们讨论“过程”问题,目的是简化和引导我们对实用坐椅和艺术坐椅的分析。在创作和生产过程中,“性情”仅是众多影响因素之一,还必须有别的因素。因此,我们得触及两组不同系列的词汇:行动和反行动,内部和外部。
在人的外部世界,有许多不同的有影响力和可激起灵感的事态。比如:人们的不同的审美品位、个人的或社会的活动、文化活动、政治活动、科学活动、哲学活动等。所以,外部元素可以统称为社会行为(行动)。
在人的内部世界里,有许多从外界获得的经验(性情),比如:诚、德、审美。当人面对自身以外的世界时,人可能对某个社会行为(行动)产生某种感觉。人的深刻体会可能会导致人本身有必要向这个事件做出反应,这种反应的方式可以是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或者设计一件物品。根据法国哲学家米歇尔·格林(Michel Guérin),人所需要的必要性是“作品的本质”[6]。格林先生把创作的“必要性”和作品的“本质”联系在一起。这就要求设计师和艺术家首先在最初的外部元素中找到“价值点”,“价值点”是创造(创作)作品的必要性,也是作品的本质。
创作过程也是对社会行为的反应过程。中国美学家刘纲纪也同意构成主义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Vassily Kindinsky)的观点,后者认为艺术作品不是别人,而是现实的反映,艺术家的外部必要性也来自现实。[7]笔者在本书中也持同样的观点。
现在,我们进入创作和生产过程中。德国艺术家约瑟夫·博伊斯(Joseph Beuys,1921—1986)在一次专访中说:
事实上,(创作)并不是简单而自由地产生一些东西和流露出个人的东西。人们能流露出一些东西,显然这是可能的,但是,必须审查这个过程。审查时,我会说:“好,从我身上流露(表达)出一些东西了,但是,这些东西有价值吗?”[8]
约瑟夫·博伊斯想说的是,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寻找艺术价值。但是,面对即将进入作品的众多元素时,我们怎能评判什么是有价值,什么是没有价值的呢?这就是艺术家所面临的困难。笔者以为,创作的过程是审查相关元素的过程,即从这些元素中挑选出与艺术家想在作品中表现的本质一致的元素。亦即,与作品的主题一致的元素被认为是有艺术价值的;反之,则没有价值。
找到的价值点促成了创作过程的开始,同时也要求艺术家做一个计划,包括两个系列的元素:非物质元素和物质元素。非物质元素可以包括思想、设计、预期的创造方式或者制造方式、预期的形式等。物质元素是所选择的物质材料,有时还包括展示的地点或者使用的地点。因为,不同的展示或者使用地点和空间会产生不同的语境,而不同语境会影响观众对作品的理解和审美感受。非物质元素和物质元素必须能够回应(对应)相关的社会行为(行动)。我们可以说,这种对应便是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统一性。为了取得这个统一性,艺术家必须深入思考,在思考的过程中,个人所获取的经验(性情)发挥作用,这便是外部事态的个人主义化或者个性化的过程。把社会行为(行动)、个人感受、期待的必要性、内外统一性和个人主义化(个性化)融会贯通之后,我们可以说,艺术家的创造性思想有价值,其作品才有意义。
中国哲学术语“道”与西方哲学术语“Philosophie”(法语)、“Philosophy”(英语)相对应。虽然这两个哲学系统不同,但是,它们之间存在平行性。如果这两个系统能够在艺术和设计领域中互相融合起来,这将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道”与设计和艺术具有统一性。我们可以从中学到许多道理,得到深刻的体会,并把这些内容应用到具体的设计和艺术创作中。在前面几个部分里,我们已经尝试创造一个空的“道”——这是第一个创造过程,它可以滋养第二个过程:使用和欣赏。正是在这个空“道”中,道家思想和儒家思想,以及西方哲学,得以发挥作用,产生影响。同时,也正是在这个空“道”中,万事万物得以产生。在艺术和设计中,这些不同的万事万物可以成为有意义的历史元素,等待我们引用和参考。
正是在创作和生产过程中,人类审查内部和外部因素,以发现这两个端点的统一性。预期的必要性敞开创作和生产过程的大门,在这个过程中,个人所获取的经验发挥作用。创造的过程也是人对社会行为(行动)的反应过程。所以,我们将尝试通过分析创作和生产过程来分析实用坐椅和艺术坐椅的设计问题。我们首先谈论的是古埃及的坐椅。(www.daowen.com)
【注释】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文艺出版社,2008:41.
[2]Platon.La République[M].Paris:Gallimard,1993,pp.492-497.
[3]LAO-Tseu(Laozi老子),Tchouang-Tseu(Zhuangzi庄子),Lie-Tseu(Liezi列子).Philosophes taoïstes[M].译注:Liou Kia-Hway et Benedykt Grynpas,审阅:Paul Demiéville,Etiemble et Mas Kaltenmark,Paris:Gallimard,1989,p.33.
[4]刘纲纪.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539-540.
[5]在今天的通俗用法中,我们用一个词“道德”,这个词显然意指“德”。但是这个用法既没有分清从“道”发展到“德”的过程,也没有区别“道”与“德”这两个概念。
[6]Michel Guérin.Qu'est-ce qu'uneœuvre?[M].Arles:Actes sud,1986,p.34.
[7]刘纲纪.艺术哲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30.
[8]Joseph Beuys,Volker Harlan.Qu'est-ce que l'art[M].Paris:l'Arche,1992,p.2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