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造物之道:探究道在造物中的演变

造物之道:探究道在造物中的演变

时间:2023-06-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者在“道”中扮演一个决定性的角色。但是,我可以借用他的“性情”这一观点,因为“性情”在物品的实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养气”的过程中,个人的“德”得于实现。图2-3性情的影响(二)虽然图2-3说明了“道”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演变,也说明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从演变过程和专业术语的角度来看,这个图示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换言之,完成了的物品是“道”的具体化、物化和实现。

造物之道:探究道在造物中的演变

不管是实用物品还是艺术作品,当一个物品完成时,它是设计师、制造师或者艺术家的工作结果。它既标志着制造过程的结果,也标志着使用过程或者欣赏过程的开始。设计过程包含绘图和修改活动,而使用过程或者说欣赏过程牵涉以下行为和态度:看、触摸、欣赏、喜欢、保存、收藏,或者还牵涉讨厌,甚至是丢弃。如果一个物品可以拥有一个自己的“生命”,这个“生命”将可以演绎成如图2-1所示。

这个图示清晰地展现出两个过程:(1)设计和制造过程。其参与者是设计师和制造师。(2)使用或者欣赏过程。其参与者是使用者或者观众。一件完成的物品只有在它被使用或者欣赏的时候才有意义。一件物品的意义根源就是在设计过程和制造过程。从中国哲学的角度来看,正是在这个过程中,“道”指导所有人类的行为,并因此而激活了物品的“生命”,完成的物品则是“德”的物质表现。

图2-1 物品的设计过程、制造过程和使用过程

我们前面说过,“道”包含3种范畴:天道、地道、人道。这3种范畴构成宇宙(或世界),人被置于宇宙的中心。中国美学家刘纲纪先生在他的书《艺术哲学》中谈到艺术与“道”之间的关系。根据他的说法[4],在“道”上,人所获得的“伦理经验”是很重要的,它帮助人建立“个人性情”。后者在“道”中扮演一个决定性的角色。哲学家刘纲纪的观点不够清晰,我们无法理解其逻辑。但是,我可以借用他的“性情”这一观点,因为“性情”在物品的实现过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中国古代哲学家董仲舒(前179—前104),在“性情”方面,他融合了中国古代的3位哲学家的思想:孔子孟子荀子。根据董仲舒的观点,我们可以为“性情”做一个演示图,如图2-2所示,图示中的两条线是平行发展的。

图2-2 “性情”的影响(一)

首先,“阳”产生“性”;“性”可以产生“仁”,“仁”是美的。例如,“稻谷”未定性为“好”,尽管“稻”中的“米”是美的。从人类的角度来看,为了使我们的“性”是“美的”,必须在我们的自我发展过程中通过学习来改善“性”的品质。其次,“阴”产生“情”,即欲望,“情”可以产生丑恶的贪婪的东西。根据董仲舒,为了让我们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性”必须控制“情”,不让“情”向坏的方向发展。

汉语中有一个成语——“修身养性”。“情”是一种反应,是“性”的反映和演绎。在从艺术到“道”的过程中,“性情”是怎样发展和施展他的影响呢?刘纲纪先生认为,第一个因素是“诚”,它牵涉到第二个因素:“养气”。在“养气”的过程中,个人的“德”得于实现。(www.daowen.com)

根据刘纲纪的思想,我们可以做一个演示,如图2-3所示。

图2-3 性情的影响(二)

虽然图2-3说明了“道”在艺术创造过程中的演变,也说明了一些有意思的事情,但是从演变过程和专业术语的角度来看,这个图示并没有很强的说服力。首先,我们怎能直接从“艺术”开始呢?事实上,在设计的开始,我们是从最初的想法开始的。这些想法并没有构成“艺术品”或者“设计品”。

其次,“道”是无形的,看不见的,但是它可以应用于“艺术”和“设计”中(我们之前已经论证了这一点)。“艺术”和“设计”包含了一些具体的因素,如:思想、想法、观念等。完成了的物品是可见的,它是人类思想和观念的具体化。换言之,完成了的物品是“道”的具体化、物化和实现。这个物质再现体有一个名字,叫“德”[5],此为老子的哲学术语。

由此,引出造物的两个阶段:造物的第一个阶段:从最初的想法到最后形成的概念(道)。造物的第二个阶段:把这个(这些)概念(道)实现成为可见的物品,即:从观念到“德”,或者说,从“道”发展到“德”。这两个阶段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造物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诚”“性情”和审美不间断地合作和发生作用。关于“道”的具体化过程,我们可以做演绎图,如图2-4所示:

图2-4 从“道”到“德”的演变

我们还有一个问题要解决。如果观念以可见的图画形式存在,那么,图画本身是否属于“德”的范畴?为此,我们必须回到现实中。一般来说,做设计目的是为了把设计观点具体化成为一个物品。原则上,设计图是项目的萌芽,也是描绘观念和想法的语言。换言之,在整个设计过程中,我们寻找可见的语言,如:线、点、面、颜色等。这些因素可以具体化我们的不可见的思想和观念,这个具体化的结果(设计图)也属于“德”的范畴。但是,这只是一个具体化的过程。因为,这些(绘画)语言仅仅提前描绘和提前表达我们“想要的物品”的内容与形式,而把不可见的观念具体化成“想要的物品”才是该项目的最终目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