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真所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参数如表2-1 所示,设置转速为200 rad/s;转矩给定为500 N·m。假定系统未知输入扰动是最大值为10、最小值为-10 的随机噪声,故选取滑模观测器参数ρ=10。为了减少滑模的抖动,仿真时采用连续函数代替符号函数sgn(· ),分3 种情况进行讨论。
情况1:无故障。
为验证所设计观测器的鲁棒性,定子电阻值在0.2 s 增加为0.04 Ω;转矩给定在0.3 s 时增加为1 000 N·m。
图3-12 和图3-13 分别为定子α和β 轴电流实际值和观测值,图3-14 为由扩展磁链得到的转矩计算值和定子三相电流。由图可知,在0.3 s 由于转矩增加,电流幅值相应变大,三相电流及α-β 轴电流对定子电阻变化不敏感,系统鲁棒性强,α-β 轴电流观测值能迅速跟踪其实际值,观测精度高。图3-15 为a 相和b 相电流残差波形,为了更加直观地表现滑模变结构在观测器中的作用,在 0.1 s 才引入滑模控制信号ν 。由于在系统中施加了随机噪声以模拟系统未知输入扰动信号,当t < 0.1 s 时,电流残差信号较大,若通过残差来判断电流传感器是否发生故障时,需选取较大的阈值,从而降低对较小故障的检测灵敏度;而当t > 0.1 s 时,由于滑模变结构信号ν的引入,扰动信号对残差的影响被阻断,电流传感器无故障发生时其残差接近于零,说明残差生成对未知输入扰动具有鲁棒性。
图3-12 α 轴定子电流的实际和观测值
图3-13 β 轴定子电流的实际和观测值
图3-14 电磁转矩和三相电流测量值
图3-15 a 相和b 相电流残差
情况2:b 相发生突变增益故障。
故障表达式如下:
该情况为0.1 s 时b 相电流传感器发生-0.5 倍的突变增益故障,转矩在0.3 s时由500 N·m 增加为1 000 N·m。图3-16 和图3-17 分别为定子α 和β 轴电流实际值和观测值,图3-18 为转矩波形和定子三相电流;图3-19 为a 相和b 相电流残差波形。从图中波形可知,故障发生后,扩展磁链幅值略有增加,增益故障引起了电磁转矩的等幅振荡,三相电流的平衡被破坏,a、c 两相电流幅值增加,b 相电流幅值减小,定子α 轴电流不变,定子β 轴电流观测值相应减小。当在0.3 s 电磁转矩增加时,电流幅值相应增大。a 相电流残差波形接近于零,b 相电流残差波形偏离零值,说明a 相电流传感器无故障发生,而b 相电流传感器发生故障。转矩的变化不影响对故障的判断。
图3-16 α 轴定子电流的实际和观测值
图3-17 β 轴定子电流的实际和观测值
图3-18 电磁转矩和三相电流测量值
图3-19 a 相和b 相电流残差
情况3:b 相发生突变偏移故障;a 相发生缓变偏移故障。
故障表达式如下:
该情况为0.1 s 时b 相电流传感器发生大小为-30 的突变偏移故障,0.2 s 时a相电流传感器发生初始值为-6.082 8 的随时间按指数规律缓变的偏移故障,0.3 s 转速由200 rad/s 增加为300 rad/s。
图3-20 和图3-21 分别为定子α 和β 轴电流实际值和观测值;图3-22 为转矩波形和定子三相电流;图3-23 为a 相和b 相电流残差波形。从图中波形可知,0.1 s时b 相电流传感器故障发生后,由于偏移值相对不大,扩展磁链幅值几乎不变,而在0.2 s 后a 相电流传感器发生缓变偏移故障,扩展磁链幅值缓慢增加;在0.1~0.2 s时间段由于只有恒偏移故障,电磁转矩等幅振荡,0.2 s 后电磁转矩振荡幅度逐渐增大;b 相电流传感器测得的电流和定子β 轴电流观测值在0.1 s 时产生恒定偏移,0.2 s后偏移逐渐增加,a 相电流传感器测得的电流和定子α 轴电流观测值在0.2 s 后发生时变偏移;当转速在0.3 s 增加时,电流频率相应增加;a 相电流残差波形在0.2 s时由0 突变到6.082 8,随后按指数规律逐渐增加,b 相电流残差波形在0.1 s 突变到30,随后恒定不变,说明a 相电流传感器在0.2 s 时发生缓变故障,而b 相电流传感器在0.1 s 发生突变故障。转速的变化不影响残差的生成以及对故障的判断。(www.daowen.com)
图3-20 α 轴定子电流的实际和观测值
图3-21 β 轴定子电流的实际和观测值
图3-22 电磁转矩和三相电流测量值
图3-23 a 相和b 相电流残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