锆石为四方晶系,一轴晶晶体,其理论化学式为ZrSiO4(Zr属于稀土元素),形成时因类质同象沉淀,经常混入其他稀土或稀有元素,其中包括放射性元素铀和钍。铀和钍放出的射线会产生辐射,这些辐射会造成晶体结构的破坏,称为变晶作用。根据变晶作用程度的不同,可将锆石分为高型锆石、中型锆石和低型锆石。自然界产出的锆石多为深褐色、红褐色或褐绿色,改色改性后可被改成无色、海蓝色和金黄色等晶莹透明的晶体。
图4-11 紫水晶热处理成黄水晶
图4-12 巴西紫水晶(右)加热变绿和变白(左)
锆石热处理的实质是消除因辐射引起的锆石晶体中原子的无序状态,恢复其原有的晶体结构,从而恢复其原有的特性。一般来说,变晶锆石在加热到300~400℃时会陆续失去吸附水,800~900℃时开始重结晶,至1300~1400℃时达到最大程度的重结晶,1700℃以上开始熔化。
改性实验是在900~1400℃的温度范围内完成的,实验样品产于我国海南岛(刘玉山等,1992)。实验证明,大部分颗粒完好的红褐色锆石经1000℃以上的热处理后,这些原来不透明或半透明的变晶锆石均能转变为无色透明的、具玻璃光泽的晶质锆石。经测试后可确定,热处理后,变晶现象已全部消除,锆石已恢复了应有的结晶结构。(www.daowen.com)
高型锆石改色实验要求锆石中必须含有《元素周期表》中的过渡元素,这些元素在氧化-还原条件下由于化学价的改变而使锆石的颜色发生改变。刘玉山等(1992)用海南岛产锆石改色,由于锆石中含Fe,故在氧化条件下热处理时,Fe2+变Fe3+,锆石变成金黄色;在还原条件下进行热处理时,Fe3+还原成Fe2+,锆石变为绚丽的天蓝色或海蓝色晶体。
经笔者实验证明,不同地区产的锆石在同样的实验条件下不一定出现相同的结果。笔者用非洲产锆石实验,在1420℃下恒温3h,仅70%的锆石转为无色透明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