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构纤维:立型纤维及纤维也多元介绍

解构纤维:立型纤维及纤维也多元介绍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天然纤维吸湿性较好、染色度较好,对人体有益。因人造纤维既具有朦胧柔软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便于造型。因此,他将金属丝作为内部支撑,在其外表覆盖上人造纤维,完成了该组创作。立型纤维以纤维作为主要材料的设计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通过耗费三年时间,Anastasia Azure 成功研发出“Di-mensional-weave”的纤维加工技术。

解构纤维:立型纤维及纤维也多元介绍

朦胧之美

材料因其本身独特的肌理和质感在创作中构成艺术的语境,如媒介一般将作品的设计主题及艺术美感直观地展示在世人面前。设计师一切的构想也都是建立在材料的基础之上的。因此,在着手设计前必须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及其加工工艺。不同的材料加工方式不同,质地不同,成品的效果和营造的氛围也有所不同。其中,纤维是指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具体可分为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因纤维本身具有柔软可塑的质感特性,它能营造出柔软、亲和的艺术效果。日本艺术家Mariko Kusumoto(楠本真理子)以柔软透明的海洋生物为设计灵感,利用聚酯纤维的材质特性,制作了一系列风格独特的饰品(图1~ 图5)。由于聚酯纤维本身较为柔软,具有极好的可塑性,她利用加热的方式将其定型,并结合色彩搭配,创作出具有颗粒状的配饰。又因纤维本身具有透明感,因此该配饰营造出一种朦胧、空灵的美感。Mariko Kusu-moto表示希望这些用纤维材料创作出来的配饰能给人们带去视觉美的体验和更多的想象空间。

纤维通常分为天然纤维与化学纤维两大类。其中,天然纤维又可分为植物纤维、动物纤维和矿物纤维;而化学纤维则分为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天然纤维吸湿性较好、染色度较好,对人体有益。而化学纤维可塑性强、耐磨性和耐光性较好。在进行配饰设计时,可以根据与人体的亲肤程度、塑型强度方面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创作(图6、图7)。

若想在配饰设计中充分运用材料的材质特性,首先需要明确材料的种类,并对其物理性质及化学属性等特点有全面的认知,进而针对不同材料的特点来设计不同的配饰作品。例如,粗糙的天然纤维材料,更适合表现天然、简洁、朴实的风格;而人造纤维材料,则更适合表达华丽、柔软、细腻的概念。日本首饰设计师Yoko Izawa(小泽一郎)以人造纤维为主要材料,设计了一组具有含蓄、清新之美的首饰作品(图8~ 图12)。在Yoko Izawa的设计中,他常利用覆盖叠加的方式,在某种材质之外裹上另一种材质,同时表现出诸如朦胧、模糊等抽象的感觉。因人造纤维既具有朦胧柔软的特性,又具有一定的柔韧性,便于造型。因此,他将金属丝作为内部支撑,在其外表覆盖上人造纤维,完成了该组创作。

思考与行动:

纤维材料在配饰设计中的综合使用,不仅激发了设计师们的创作灵感,同时也提升了设计作品的表现力、为之增添了更为丰富的艺术语言。英国艺术家Michelle Mckinney(米歇尔·麦金尼)用金属纤维材料来诠释自然生命的脆弱性和短暂性,让人在静止的作品中感受到了一种灵动(图13、图14)。

请探讨纤维材料与设计的关系,运用五种不同的纤维,制成一款配饰设计,感受不同的纤维特性并写出分析报告,不少于1000字。

立型纤维

以纤维作为主要材料的设计作品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大到室内外装置作品,小到衣身穿戴等都可以找到纤维的影子。如何根据纤维材料本身的质感、肌理等特点进行创意设计呢?事实上,纤维的肌理表现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原材料本身特有的肌理,二是通过设计运用相应的表现技巧所展现出来的肌理。常规的纤维作品大多是平面化的,更多保留了其二维材质特性,当设计师们尝试将设计思路从而二维上升到三维,创新也往往由此而生。由于纤维本身具有一定的可塑性和韧性,该特点使其从平面转向立体的造型得以实现。

韩国艺术家Jounghye Park(朴贞惠)利用生活中常见的纤维织物进行设计。其作品灵感来自海洋生物,通过对原有纤维织物进行分解及重组,结合特殊制作工艺,为其增加丰富的肌理层次,从而表现出奇特的三维造型(图1~图6)。这些外表看上去柔软斑斓的作品,其内里似乎又有一种桀骜不驯的傲气,令人喜爱的同时又不由得多看几眼,想更加深入地去细探作者的内心世界

对纤维进行加工从而使之拥有更多的肌理造型变化,首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纤维编织成平面形态,如传统样式的织物地毯、壁毯等;其次可以用编织、缠绕、堆积等手法形成半立体浅浮雕效果;还可以通过特殊制法或是与其他材料相结合,从而形成立体的三维空间效果。这也是纤维艺术作品经常会被称为“软雕塑”的原因。在进行创作之时,一定要考虑纤维的平面图案与立体造型之间的关联性和协调性。著名纤维艺术家Magdalena Abakanowicz(玛格达莲娜·阿巴卡诺维奇)通过对立体纤维的深入探究,最终以富有抽象美感的纤维艺术作品把当时流行的平面纤维作品引向一个三维空间,开创了纤维艺术的新篇章(图7、图8)。

在设计创作的过程中,作品形态的表现与材料的选择有着直接的联系。每一种材料都具有独特的美感,材料的肌理美如果表现合理得当,创作出的作品也将更加具有魅力。就纤维材质而言,设计师往往会运用编织、抽褶、堆积、缝制、粘贴、热熔、拼贴、磨损、印染、绣、镶嵌、缠绕、捆扎等多种技法为原始的纤维材质赋型,并且经常混合运用上述手法来增加设计效果。除此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新技术在纤维加工中的运用也日益普遍化。例如,工业机织、数码编织等手段不断被运用在纤维配饰设计中,从而将纤维材质变形成肌理更加丰富、外观更加立体的创意作品。

专业背景为金属首饰艺术的设计师Anastasia Azure(阿纳斯塔西娅·雅骏)热衷于金属纤维编织,并致力于应用数控织机制作出复杂多变的纤维首饰。通过耗费三年时间,Anastasia Azure 成功研发出“Di-mensional-weave”(三维编织)的纤维加工技术。结合古老编织工艺、传统金工和现代材料等,Anastasia Azure 创造出具有建筑感般富有变化的立体结构纤维作品,其表面卷曲的形态和清新雅致的色彩搭配也营造了梦幻而唯美的艺术风格,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图9~图14)。同时也让人们看到现代纤维配饰设计中的更多可能性。

思考与行动:

材料本身不仅仅构成作品形态的基础,同时也能体现作品的主题及内涵。来自多伦多的纺织艺术家Amanda McCavour(阿曼达·麦克卡沃)使用线这种材料来构建介于二维和三维之间的艺术作品。具体做法是先把线缝制在一种特殊的水溶织物上,然后将织物放置在水中进行溶解,最后形成线的表面。通过对沙发厨房桌子和背包等物体的表达,Amanda McCavour探索了人与纤维之间的连接(图15、图16)。

请以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为设计灵感,以线为材料,进行一组创意配饰设计,要求作品能利用线这种材质,体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纤维也多元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要求开始上升到审美意趣等精神层面,而设计的发展也正在逐渐走向多元化。材料是艺术设计中最基本的物质载体,设计师们为了明确而完善地表达自己的设计理念和灵感,追求作品的原创性,只得不断挖掘材料的潜能、发挥材料的特性,同时也在不断地突破关于材料的常规设想。在现代纤维设计中,单一纤维材料的使用已经越来越少见。设计师们热衷于使用多种不同色彩、肌理、质感的纤维材料进行创作,也尝试着在创作中加入多种不同的材料,如纸、塑料、玻璃、羽毛等,从而使之呈现出更加丰富的视觉效果、触觉肌理和艺术语言。(www.daowen.com)

Brooke Marks-Swanson(布鲁克·马克斯-斯旺森)是一位纺织艺术家,其用金属片制作出鱼鳞状的肌理,用编织工艺赋予彩色纤维一定的面积。其作品整体配色柔和而充满生机,多种材料的结合更使得作品充满细节亮点。在该组作品中,Brooke以美国中西部地区美丽的自然风景为灵感,通过纤维和金属材料之间的融合设计了一系列丰富的配饰作品,由此表现出她心中所理解的中西部风景及人文(图1~图6)。

多元设计的要点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色彩多元。色彩的多元除了指多种色彩的组合使用外,也可以是同一种颜色在不同明度、纯度、透明度等方面的变化,使颜色更加生动而富有层次变化。(2)造型多元。造型多元包括外轮廓线和内部结构线的多样化。巧妙运用不对称、对比等手法,使造型更具设计感。(3)材料多元。材料多元即运用多种不同的材料进行组合,尤其可使用质感差异较大的材料,如牛仔与薄纱,在视觉上产生强烈的对比,增加设计感。(4)工艺多元。对同一种材料而言,不同的加工工艺也能使之获得多样的肌理质感。基于此,设计师运用不同纤维、管珠等多种材料及色彩的综合运用,最终构建出斑斓多姿的纤维艺术作品(图7、图8)。

设计师们在突破传统的设计理念、设计思路的同时,也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材料以及工艺手法,而是开始运用非传统材料以及丰富的加工手法。换言之,现代创意配饰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更趋向于多种材料以及工艺手法在其中的综合运用。其作品能够很好地将实用性与审美性高度统一,为配饰设计带来了更多精彩的效果。

美国艺术家Arline Fisch(埃偌莱·费史)喜欢运用不同的纤维材质进行创作。在其代表作中,Arline Fisch以金属纤维、蚕丝、金银等多种材料,通过对珊瑚、水母等海洋生物外观的模仿,结合编织工艺制作出一系列具有丰富肌理的配饰作品(图9~图14)。Arline Fisch认为珠宝首饰的主要功能在于使佩戴者看上去更漂亮、潇洒、与众不同,增添的是佩戴者的风度和个人魅力,不会因为佩戴首饰而遮住本人的特征。因此,其配饰作品大多具有明艳的色彩和夸张的造型。

思考与行动:

由于设计形式的多元化发展,设计师们结合不同的表现材料进行创作,使得作品不断以崭新的形态出现在艺术的舞台上。英国纤维艺术家Elin Thomas(艾琳·托马斯)使用羊毛纤维创造了装满霉菌培养皿。其作品采用直径为8cm的玻璃培养皿作为容器,然后使用钩针和刺绣技术精心地将羊毛、毛线等材质制作成丰富的细节(图15)。

1.请收集使用多种材料制成的现代配饰设计,并尝试从色彩、造型、肌理等角度对其进行美感分析。

2.请利用三种以上材料,设计一款创意配饰。

非编织纤维

纤维在现代设计中吸纳了现代艺术观念以及现代纺织科技的学科,其加工手法丰富多样且灵活多变。传统观念中关于纤维材料的加工离不开编、钩、绣等工艺,然而,非编织纤维近年在现代配饰设计中的使用也是数不胜数。中国古籍《考工记》中记载:“毡之为物,无经无纬,文非织非衽。”这说明羊毛毡作为一种非编织纤维艺术形式,从远古时期便已经出现。它是一种完全用羊毛纤维所制成的天然纤维织物,除了具有良好的保暖防风性能外,还具有防水隔潮的功能。因此早期的游牧民族多用其来制作防寒的服装、鞋帽和地毯、蒙古包等。由于工业的进步,羊毛毡制品原有的功能优势被现代工业产品所替代,因此逐渐淡出了大众的视野。

现代以来,艺术家和设计师们基于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又开始挖掘羊毛毡制品的艺术价值,并将其应用在时尚艺术领域,从而使古老的羊毛毡工艺重新走进现代人的生活。羊毛纤维具有较好的弹性和可塑性,有助于塑造和保持形状。因此非常适合表现三维立体软雕塑、装置艺术。来自乌克兰的手工设计师Yuliya Kosata(尤利娅·克莎塔)不单擅长羊毛毡制作,同时也是一位资深的“猫奴”。她利用羊毛毡的可塑性做出了各种各样的主题式羊毛毡猫屋。当猫咪们走进独特的“仙境”小屋,就更像一只只俏皮可爱的小精灵了(图1~图4)。

利用羊毛毡工艺进行肌理形态设计时可着手于以下三个角度:(1)点状肌理形态。点通常给人轻快、跳跃的感觉。连续排列且大小交替变化的点,还能形成很强的节奏感和运动感。羊毛毡材因其特有的触感属性,其点状肌理能带来不同于其他材料的心理感受。(2)线状肌理形态。羊毛纤维本身就是一种线形材料,在羊毛毡作品中不同颜色的羊毛纤维叠加之处天然分布着复杂交错的线状肌理。此外,由于毡缩效应,羊毛毡中的线在细看之下都呈一种波浪形,并不存在绝对平滑的线,这也是羊毛毡艺术的一大特色。(3)面状肌理形态。羊毛毡的面状肌理有着鲜明的视觉特征,由于材料特性导致其块面交接之处通常过渡柔和,并呈现出一种水彩晕染般的质感。设计师通过对自然植物外观造型的模仿,运用线状肌理形态制作出具有曲线美感的挎包外形,继而点状肌理形态在其表面进行小型花卉细节的装饰,从而制作出生动有趣的花卉挎包(图5)。

羊毛纤维由柱状螺旋纤维构成,表面有一层肉眼观察不到的鳞片组织。羊毛毡工艺方法是利用外力反复挤压揉搓羊毛纤维,使其表面的鳞片发生摩擦、交织、毡化,最终糅合在一起形成具有新外观的物体。羊毛纤维经过毡化可制成或硬挺或柔软的各种物品。因羊毛纤维材料本身具有其特殊的肌理形态,利用羊毛毡工艺制成的作品由于形状、疏密、大小、颜色的差异都会产生不同的艺术表现效果,给人带来丰富的感官体验。来自波兰的一对姐妹,Celina Debowska(塞丽娜·德波斯卡)及Maja Debowska(玛娅·德波斯卡)在网络平台上经营着一家专门出售羊毛毡动物围脖的商店。她们使用100%纯羊毛材料,加上毛毡工艺的塑形,让天鹅、猫头鹰、猫或狐狸等造型栩栩如生、服帖地蜷曲在人的肩膀上(图6~图10)。其中最为畅销的天鹅系列围脖的设计灵感来自冰岛歌手的演出礼服,通过羊毛毡工艺制出一片片羽毛,再利用缝织工艺将其进行组合。围上它,使人立刻散发出1920年代的复古风情,走上街头立马能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Celina表示羊毛毡具有很好的塑形功能,非常便于制作概念性设计,基于此她所有天马行空的想象都能得到实现。

思考与行动:

传统羊毛毡主要以湿毡法进行制作,随着设计的多元化,干毡法开始被运用在羊毛毡中。其中干毡法多用于表现较为具象的小图形,而湿毡法的优点则体现在图案成型面积大、效率高、色彩融合均匀等方面。现代设计师往往会在湿毡法的基础上结合干毡技法,运用多元的加工手法进行创作。来自乌克兰的艺术家Hanna Dovhan(汉娜·朵夫翰)用干毡法制作出一系列食物形状装饰。在其设计中,羊毛粗糙而毛绒的质感给人带来温暖亲切的感受。Dovhan为了增加作品的趣味性,还为这些食物添加了拟人化的表情(图11)。

请准备羊毛毡材料及工具,尝试同时运用湿毡法和干毡法,制作一款创意配饰,并对比这两种技法的区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