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白瓷与植鞣革的完美融合:漆色瓷灵

白瓷与植鞣革的完美融合:漆色瓷灵

时间:2023-06-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白瓷的定义,普遍是基于瓷器的釉色,白色釉瓷称为白瓷。其作品的唯一装饰物就是白瓷,于是在皮料选择上采选用了不加装饰的深红、朱红、亮黄、黑色等植鞣革,目的是衬托出白瓷的宁静与素雅。Livia选用白瓷为材质进行创作,意在表示回忆的纯真与质朴,不掺任何杂念。青花瓷虽然颜色单一,但是较五彩瓷器,更多了几分清丽与娟秀。中国设计师黄一川钟爱青花瓷首饰设计。

白瓷与植鞣革的完美融合:漆色瓷灵

纯粹白瓷

陶瓷材质也是配饰设计师所偏爱的材料之一,它具有高熔点、高硬度、高耐磨性、耐氧化等优点。而陶瓷分类中纯净素雅的白瓷尤其受设计师们的青睐。对白瓷的定义,普遍是基于瓷器釉色,白色釉瓷称为白瓷。通常来说,白瓷瓷胎密度较高、烧成温度高于1200℃、吸水率小于0.5%,成色主要受到铁元素的影响,釉中氧化铁含量低于1%。

西班牙品牌Andres Gallardo(安德烈斯·加利亚多)将白瓷与植鞣革皮包结合,希望表达纯真无邪的童趣与复古情怀(图1~图6)。其作品的唯一装饰物就是白瓷,于是在皮料选择上采选用了不加装饰的深红、朱红、亮黄、黑色等植鞣革,目的是衬托出白瓷的宁静与素雅。白瓷部分是工匠敲碎整瓷后,拣选造型完整的陶瓷碎片,再次切割、打磨将其加工成兔子、狮子、猎犬动物形象嵌在皮革内。白瓷沉稳内敛的属性提升了这组作品的整体质感,也让此系列包袋具有极高辨识度。

智利艺术家Livia Marin(利维娅·马林)的陶瓷创意让人眼前一亮。她的作品看起来像是在极高温的环境下,印有花纹的瓷罐融化掉了,但巧妙之处却在于融化流淌下来的部分依旧完整保存着瓷罐本身的精美图案(图7)。Livia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常年使用的、与使用者有着特殊感情的老物件,就算不小心打破或磨损,但是它们依旧在人们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就像这些被融化的残缺瓷器,外观虽已残损,但流淌下来的液体却还保持着原有的美丽。Livia选用白瓷为材质进行创作,意在表示回忆的纯真与质朴,不掺任何杂念。

纽约小众品牌Arc Objects(弧对象)经营首饰家具两个领域,两者都以陶瓷为主要原料。该品牌设计师Daniela Jacobs(丹尼尔·雅各布斯)毕业于美国帕森斯设计学院,她的这一系列配饰设计以简约白瓷为主,辅以金属手工制成,除此之外再无其他装饰,通过弧形曲线给人带来亲切舒适之感(图8~图11)。该系列作品色彩、造型均受大自然启发,意在表现自然中的淳朴之美,运用环形、半环形、贝壳形等形式,加之白瓷细腻莹洁的独特艺术表现力,将设计师崇尚返璞归真的情怀融入设计作品中。此外,不论在烧制、切割还是打磨时都要十分谨慎,因为在制作中稍有一点瑕疵都会特别明显。有时候繁复琐碎的造型、琳琅满目的色彩反而不受观者喜爱,所以不如尝试着多留一些空白,留一些想象的空间。简单也未尝不可。

思考与行动:

来自巴黎的搞怪配饰品牌Monochromatiques(单色性)喜欢以白瓷为材质制作奇异的首饰,比如咀嚼过的口香糖、挤出的牙膏、一枚煎蛋等,将人们意想不到的元素运用到配饰设计中(图12)。每件白瓷配饰都为纯手工制作,将捏制好的作品经过980℃高温烧制,然后上釉,再经过1240℃以上的二次烧制才算完成。

请以白瓷为创作材料,根据其特点构思一系列创意配饰设计,以文字形式表达出你的想法,包含设计理念、外观造型、制作工艺、图案花纹等。

青花雅韵

增加了明快优雅的情调,给观者一种宁静豁然之感。常见的青花瓷大多为白底青花,但也有极少部分为青底白花。青花装饰的色彩美还体现在其对青白关系的处理上,画师巧妙地掌握着青与白的和谐关系,注重虚实相生。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常常简称青花,是中国瓷器的珍品,属釉下彩瓷(图1~图5)。青花瓷的烧制方法是以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制而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颜色鲜艳、烧成率高、成色稳定的特点。它以中国水墨勾染皴擦的特殊绘画技法,营造出一幕幕叶石相依、鸳鸯戏水、亭台楼阁、儿童嬉戏、状元及第等场景,即使瓷器不会说话,观者也很容易读懂它。

青花瓷虽然颜色单一,但是较五彩瓷器,更多了几分清丽与娟秀。青在色性上是一种沉稳冷清的颜色,画在白瓷上,既能破除白瓷的单调,又这种素雅富有中国风韵味的青花装饰现如今已被用于各个领域,如平面设计、包装设计、服装设计、配饰设计、产品设计等。在配饰设计领域,设计师一般采用搜集古瓷片的方式进行再创造,赋予其全新的面貌。古瓷首饰的再设计首先要注重“因材施艺、匠心独运”,搜集来的大部分古瓷碎片纹饰已不再连贯,于是在选材及制作时,应对现有古瓷片上保存较完整的部分进行仔细考量,看是否需要重新裁割与搭配。古瓷首饰设计既要秉承凸显民族特色及文化传统的设计理念,还要注入当代审美观念。将传统与现代融合,找到并建立默契,碎瓷残片也可以体现出无穷创意。

古瓷片是中国古代瓷器流传至今的部分残片,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及耐人寻味的文化意境。古瓷装饰设计发展至今,具有独特的设计原则和发展方向。由于古瓷片稀有且珍贵,所以古瓷装饰设计受到一定局限,不能肆意切割,随性破坏。故而在进行设计时,通常先对古瓷片进行切割,剔除不需要的部分,然后根据其题材、图案、外形、色彩等进行再设计(图6、图7)。

现今设计师常常执着于造型,为创造所谓的“个性”,而忽视了古瓷的深度与趣味。古瓷片装饰设计风格应该是质朴素雅的,抓住这个特性,将古瓷片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才能创作出具有文化传承气息的优秀作品。

中国设计师黄一川钟爱青花瓷首饰设计。她将古瓷片与银材质完美融合在一起,既有瓷器古朴的韵味,又不失现代审美趣味。黄一川认为照搬陈旧的东西、老的物件或古老的工艺并没有新意,只有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及适合日常使用,才能使其重新焕发光彩与活力,将古老的工艺传承下去。她希望从传统文化出发,以现代人的视觉感受将古典与时尚、传统与当代连接在一起,将青花瓷的经典性、本土性、艺术性与当代风尚相结合,以新的视角向人们诠释这种古老珍贵的艺术。

黄一川采用的碎瓷片大多都是清代青花瓷残片,因为清代康熙雍正乾隆这三个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的顶峰时期,制造量比较大。但这些碎片毕竟数量有限,无法再生,所以利用好这些碎片,尽最大努力使其焕发光彩显得尤为重要。本系列设计以青花瓷器残片碎件为基本元素,选取其中有特点的碎片,将它们仔细打磨、拼凑、整合,并配以长长的珠帘银穗,在点线参差中显出摇曳多姿的飘逸之美;又或者搭配一些洁白圆润的珍珠,衬托出青花瓷的纯净与超然(图8~图11)。其中“醉爱”系列造型是一对小翅膀,中间有一个小人,组合起来就像一个天使(图12)。黄一川选用了一些龙纹图案的瓷片用作翅膀部分,因为龙纹本身就由鳞片组成,比较接近羽毛的 感觉。

思考与行动:

一件具有设计感的古瓷首饰,不仅应具备巧妙的创作构思,融传统与新意于一体,还要能够充分将各种材料合理搭配,体现出抽象、几何、唯美、雅韵、古朴等不同的表达语言。每一件古瓷片都是独一无二的,在现代首饰设计中,如何独辟蹊径,将古瓷片制作成为“可佩戴的历史”(图13),是设计师们需要不断思考与挑战的。

请寻找一些废弃的青花瓷片,根据其形状、图案特点,选择合适的制作工艺,尝试设计并制作一款具有现代审美的古瓷饰品。

立体堆砌(www.daowen.com)

当人们欣赏一件作品时,首先看到的就是这件作品表面的装饰效果。因此,装饰在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表面装饰是观者对作品的第一直观印象,或平面或立体,或规律或随意,或具体或抽象,等等,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所以,在进行设计与构思时,需要对作品造型、肌理、色彩等方面进行综合、具体的考虑,从而探索出适合陶瓷首饰的装饰技法。常用的陶瓷的装饰技法有堆叠、彩绘、雕镂、刻划等,不同装饰方法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使用,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美化装饰作用,完整地表达出设计师的设计理念。

以色列设计师Zemer Peled(扎莫·贝利)善用堆叠法进行设计,她用数以万计的陶瓷片创造了一个如盛开花朵般的艺术世界(图1~图4)。这些精细的作品融合了各种形状和颜色的陶瓷碎片,最特别的是用于日本传统陶器的艳蓝色瓷片。为了构建这些华丽的作品,Zemer 使用板坯来创建黏土片,然后用锤子将它们打碎成小块,之后根据各色不同碎片的长度、颜色及形状来组合、堆叠碎片,长条碎片被作为花蕊点缀在中心。这些碎瓷片堆砌而成的立体造型呈现出花的优雅与难以置信的有机结构。更有趣的是,单独的碎片有着锋利尖锐的边缘,而组合堆叠到一起之后却给人唯美柔和之感。

在当今资源越来越丰富的时代,人们在重视物质生活的同时,更多地开始关注精神层面的感受,文化的多元发展也使得人们的审美趣味不尽相同。有人喜欢简洁素雅带给人的干净纯粹,有人喜欢精致华贵带来的精神满足;有人追求新奇个性之感,有人喜爱传统保守之韵;有人偏爱抽象几何风,有人却爱具象写实风。而陶瓷材质本身具有很强的可塑性,这无疑给设计师提供了一个有利的发挥空间,他们可以根据不同人群的审美及个性化需求创作出不同风格的造型(图5),加之工艺方法选择的灵活性,更是无限扩展了陶瓷首饰的种类与风格。

立体堆砌装饰技法是指根据设计好的图案,在坯体表面一层层堆饰上厚薄不等、面积大小不同的泥浆进行装饰,可以营造出类似立体浮雕的肌理效果,既可以在陶瓷制品烧成前进行堆砌,也可以在烧成后进行二次加工。加法类装饰手法主要通过粘贴、叠加、连接等方法,利用泥浆良好的黏合性与可塑性来制造装饰效果,把不同形态的泥块进行疏密得当、错落有致地排列和粘接,最终形成丰富的肌理效果。

来自法国的艺术家Juliette Clovis(茱丽叶·克洛维斯)对陶瓷雕塑有较深的研究。她的作品大致围绕三个主题来策划:人与自然的联结、生与死的对立以及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在她最近的作品——陶瓷材质女性半身雕塑中,将女性形象与野生植物相结合。首先在人形陶瓷模子上绘制一些彩色纹样,有龙凤纹、花草纹、缠枝纹等,然后用尖刺、花朵、和平鸽、羽毛等元素进行堆砌和装饰(图6~图10)。这些自然元素看起来仿佛是从雕塑内部生长出来一般,有的脑袋上长出密集的花朵,有的被不计其数的和平鸽所包围,有的则披着动物的羽毛,还有的长出兽角,让人感觉置身在自然丛林中。可以说Juliette 是一个善用隐喻的艺术家,她用半动物半植物的新个体的诞生与大自然想把生命收回前所导致的死亡来临进行碰撞,质疑人与自然之间的力量平衡。她一心想把人类与自然联系在一起,告诫人们要善待赖以生存的环境。

思考与行动:

造型是构成形体的基本要素,因此在陶瓷首饰设计中首先应该考虑到陶瓷首饰的造型因素(图11、图12)。此外,选用合适的装饰手法也极为重要,堆叠手法既能丰富主体造型,还使得作品更加耐看。但要注意的一点是,装饰物并不是堆积得越多越好,而要依形而定,适量地添加。

请寻找生活中废弃的陶瓷瓶,使用立体堆积的方法对其进行装饰。

彩绘新韵

在陶瓷艺术中,质地、造型和装饰,虽然各有自己独立的美学内涵,但只有三者相互依存、共同协作才能创造出完整的艺术作品。陶瓷的质地构成陶瓷作品的肌肤肉质;陶瓷造型赋予陶瓷作品灵魂;陶瓷装饰则造就陶瓷作品的丽质英姿。常用的陶瓷装饰技法有堆叠、彩绘、雕镂、刻划等,其中彩绘法最为实用,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最佳。彩绘装饰手法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种。釉下彩装饰最常见的是青花装饰、红绿彩绘、五彩装饰等。釉上彩装饰主要分为新彩、古彩、粉彩三大类,新彩装饰技法及颜料色彩最为丰富,且绘制难度小,是最常用的釉上装饰技法。

法国珠宝品牌Nach Bijoux(纳驰珠宝)是由Nadia Koch(麦迪娅科什)和Nancy Koch(南希科什)两姐妹创立的。她们出生于珠宝世家,父亲是一名技艺高超的微型陶瓷制作大师,于是姐妹俩继承了家族30年来传承的陶瓷工艺,并在其中加入趣味设计,打造出了这个极富新意的陶瓷珠宝品牌。她们将用温暖亲和的陶土作为创作主体材质,烧制出鹦鹉松鼠、猎豹、大象犀牛等动物形象,然后采用新彩装饰技法为它们绘制五官、皮毛肌理等细节,使这些小动物们在指间拥有了新的生命(图1~图4)。

釉下彩与釉上彩的不同之处在于:(1)在绘制步骤上,釉下彩是先在生坯或素坯上用色料彩绘装饰图案,之后再上釉经窑烧而成,而釉上彩是在烧好的瓷胎上进行彩绘,再经窑烧最终成型;(2)在外观上,釉下彩烧制出的装饰图案比较平滑,釉上彩烧制出来的纹样则比较突出;(3)在显色方面,釉下彩烧制前后色差较大,极难掌握,而釉上彩温度较低,烧制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大。

罗马尼亚插画师Madalina Andronic(麦达丽娜·安德罗尼克)联手设计师Claudiu Stefan(克劳迪奥·斯特凡)共同制作了这样一组创意十足的陶瓷领饰作品(图5)。该作品采用了罗马尼亚传统图形符号,以风趣幽默的彩绘涂鸦形式绘制在白色瓷片上。设计师用硬质陶瓷做出贴合颈部的领饰设计,充满时尚感的同时又不乏趣味性。

纵观时尚领域,陶瓷材质作品并不多见,究其原因在于陶瓷材质与烧成技术的特殊性。首先,陶瓷材质的易碎性使陶瓷产品的价位与研发力度相对较弱;其次,其在烧成技术和设备配置上均有特殊要求,所以也限制了它的大批量生产;还有就是目前人们对陶瓷首饰的认知与关注度还比较薄弱。

Seletti(塞莱蒂)是意大利骨瓷器具品牌,它的Hybrid(混血)系列可谓将陶瓷彩绘技法体现得淋漓尽致。该系列作品的独到之处在于一件作品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一边是欧洲宫廷洛可可风,一边是传统中国风,以一条泾渭分明的中线加以区分(图6~图10)。两边不同的装饰风格看似冲突却又和谐统一,挑战观者的视觉极限,给人一种奇幻的穿越感。Hybrid陶瓷属于骨瓷材质,在原料中掺入食草动物的骨粉,经过高温素烧和低温釉烧两次烧制而成,瓷胎光泽如玉,质地十分轻巧。待瓷坯烧成后,工匠在其上进行手工绘制环节,一半要绘制中国古代吉祥纹样、亭台楼阁、民间故事、花鸟鱼虫等,一半要绘制西方装饰纹样、乡间景色、服饰风格等。想必用此系列餐具就餐一定会非常有趣吧,把菜拨到一边是东方风味,而另一边则是西方格调,同时在吃饭之余还能与同伴讨论中西文化的对比融合。

思考与行动:

手工陶瓷产品有着批量烧制陶瓷作品没有的匠心灵魂。纯手工烧造绘制出来的精美陶瓷饰品不仅饱含了匠人的精湛工艺,更是有着不同寻常的独特艺术美感(图11)。陶瓷彩绘手法在运用时一定要与器型相协调,不能单纯为了装饰而装饰,图案是为器形服务的。除此之外也要考虑到彩绘颜料在烧制过程中是否会发生化学反应,以便在创作初期调配好适合的颜色。

请动手烧制一款自己喜欢的陶瓷器形,并运用彩绘技法对其进行装饰,使其富有现代感与时尚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