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实现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的开源利用?

如何实现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的开源利用?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岷江、当地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鉴于上述,开源主要应依赖于开发作为灌区主力水源的岷江水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力,提高岷江水资源的利用率。当然从开源的角度,除紫坪铺水库工程外,尚有其他一些可资采取的工程设想,如作为岷江上游干流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在紫坪铺以上兴建沙坝水库,可增加供水8 亿m3。

如何实现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的开源利用?

都江堰灌区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岷江、当地地表径流和地下水。都江堰渠首以上岷江的多年平均来水总量为147.30 亿m3,然而根据近些年的统计资料,都江堰年引岷江水量为90 亿~100 亿m3,只占岷江来水总量的2/3,究其原因主要是渠首上游无调节蓄水工程,都江堰属无坝引水,而岷江来水的年内丰枯变化与农业灌溉的需水过程并不一致。岷江的丰水期为每年的5~10月,其来水量占全年来水总量的75%~80%,而枯水期为每年的11月至次年4月,其来水量仅占全年来水总量的20%~25%,而灌溉需水的高峰期在每年的2~6月,适逢岷江来水的枯季,这导致枯季缺水,而汛期又大量弃水得不到利用,白白地付之东流,因此岷江水资源的利用潜力很大,只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调节岷江的丰枯水量,那么无论在水量上,还是时程分配上均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灌区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拟议中的距都江堰城西北9km处的紫坪铺水库工程和鱼嘴枢纽工程是解决渠首上游无调节工程问题的一个比较理想方案,其开发任务是以灌溉和城市供水为主,结合发电、防洪环境保护,旅游和水产养殖等综合利用目标,它能控制岷江上游来水量的97%,并有效地调节上游来水量。

成都平原区径流不能单独使用,地下水可作为补充水源,但水量有限,不宜过量或大面积集中开采,以免导致环境恶化。丘陵区和边缘山区径流可作为当地的基本水源或补充水源,地下水可作为当地人畜生活用水。目前的开发利用水平已较高,虽然还有一定的潜力,但因开发的工程量相当大,故再进一步开发利用的代价很大。

鉴于上述,开源主要应依赖于开发作为灌区主力水源的岷江水资源。充分挖掘其潜力,提高岷江水资源的利用率。当然从开源的角度,除紫坪铺水库工程外,尚有其他一些可资采取的工程设想,如作为岷江上游干流梯级开发的龙头水库,在紫坪铺以上兴建沙坝水库,可增加供水8 亿m3。从大渡河引水入岷的引梭济岷设想和引大入岷设想。据初步估算,如实现这两项设想工程将可分别增加水量13亿m3 和150亿m3。但对这些工程,目前还仅是设想,无论从工程量和资金筹措等方面考虑,在规划期(2030年前)或可预见的将来实现的可能性甚小。当前,兴建紫坪铺水库和鱼嘴枢纽,提高渠首上游岷江来水的调节能力是增加都江堰引水量,扩大灌区灌溉面积比较现实的,也是提到议事日程上来的可行而有效的途径。(www.daowen.com)

根据工程初步设计的计算,上述两项工程建成后,都江堰从岷江的引水流量可增至520m3/s,而年引水总量可达118亿m3 左右。如现状年引水量平均按95亿m3 计,则可比现状多引水量23亿m3(工程的总投资估算为39.75亿元),如考虑满足成都市工业、城市生活环境保护用水,需都江堰未来增供45m3/s流量,相当于年增供水量14 亿m3 左右,故扩大引水量中可用于发展农田灌溉的水量为23亿m3-14亿m3=9亿m3,按照在丘陵区发展一亩灌溉面积需都江堰渠首年补给400m3 水量计算,则扩大的引水量可提供发展225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水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