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组装工艺——±8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技术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组装工艺——±8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技术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1.现场布置外拉线也称落地拉线,即通过地锚固定在铁塔以外地面上的抱杆拉线。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应符合图3-4-1的要求。3)塔腿组立时应选择合理的吊点位置,必要时在吊点处采取补强措施。抱杆高出已组塔体的高度,应满足待吊段顺利就位的要求。“V”形吊点绳位置应选在铁塔主材的节点处。

高压输电线路铁塔的组装工艺——±800kV架空输电线路铁塔组立技术

(一)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1.现场布置

(1)外拉线也称落地拉线,即通过地锚固定在铁塔以外地面上的抱杆拉线。地面外拉线具有易控制、操作灵活等特点,适用于较平坦地形。

(2)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可根据塔体的结构尺寸、构件重量等条件,采用塔身分片吊装、横担分段吊装或分片吊装。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应符合图3-4-1的要求。

(3)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承托绳固定在铁塔主柱的节点上,四根承托绳应等长,承托绳与塔身的固定宜通过事先安装在塔材上的施工板(孔)连接,对角两承托绳之间的夹角应不大于90°。

2)抱杆拉线地锚应位于与基础中心线夹角为45°的延长线上,离基础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高的1.2倍。当场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验算各部受力并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3)吊装前抱杆拉线应可靠固定。

4)牵引系统应设置在主要吊装面的侧面,牵引装置及地锚与塔位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全高的0.5倍,且不小于40m。

图3-4-1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

1—抱杆拉线;2—抱杆;3—承托绳;4—牵引线;5—地滑车;6—控制绳;7—吊件;8—起吊滑车组;9—吊点绳;10—御扣;11—补强木;12—控制地锚;13—抱杆拉线地锚;14—动力地锚

2.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应符合图3-4-2的规定。

(2)抱杆组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1)地形条件许可时,采用倒落式人字抱杆将抱杆整体组立。

2)地形条件不许可时,先利用小型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组立抱杆上段,再利用抱杆上段将铁塔组立到一定高度,然后采用倒装提升方式,在抱杆下部接装抱杆其余各段,直至全部组装完成。

图3-4-2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图

(3)塔腿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塔腿重量、根开、主材长度、场地条件等,可以采用单根吊装或分片扳立方法安装塔腿。

2)分片扳立塔腿时,抱杆和其他工器具应按整体组立铁塔施工进行计算。

3)塔腿组立时应选择合理的吊点位置,必要时在吊点处采取补强措施。

4)单根主材或塔片组立完成后,应随即安装并紧固好地脚螺栓或接头包角钢螺栓(对插入式基础的铁塔)并打好临时拉线。在铁塔四个面辅材未安装完毕之前,不得拆除临时拉线。

(4)提升抱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铁塔组立到一定高度,塔材全部装齐且紧固螺栓后即可提升抱杆。根据抱杆的重量和牵引动力,可以采用单绳牵引或双绳滑车组牵引的方法。采用单绳牵引时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提升布置应符合图3-4-3的要求,采用双绳牵引时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提升布置应符合图3-4-4的要求。

2)提升过程中应设置不少于两道腰环,腰环拉索收紧并固定在四根主材上,两道腰环的间距不得小于6m。抱杆高出已组塔体的高度,应满足待吊段顺利就位的要求。外拉线未受力前,不应松腰环;外拉线受力后,腰环应呈松弛状态。

3)抱杆提升过程中,应设专人对腰环和抱杆进行监护。随抱杆的提升,应同步缓慢放松拉线,使抱杆始终保持竖直状态。

4)抱杆提升到预定高度后,将承托绳固定在主材节点的上方或预留孔处。

图3-4-3 单绳牵引时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提升布置示意图

1—拉线调节滑车组;2—腰环;3—抱杆;4—抱杆拉线;5—提升钢丝绳;6—已立塔身;7—转向滑车

图3-4-4 双绳牵引时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提升布置示意图

1—拉线调节滑车组;2—腰环;3—抱杆;4—抱杆拉线;5—提升滑车组;6—已立塔身;7—转向滑车;8—牵引绳;9—平衡滑车;10—牵引滑车组

5)抱杆固定后,收紧拉线,调整腰环使腰环呈松弛状态。调整抱杆的倾斜角度,使其顶端定滑车位于被吊构件就位后的结构中心的垂直上方。

(5)塔身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塔身吊装时,抱杆应适度向吊件侧倾斜,但倾斜角度不宜超过10°,以使抱杆、拉线、控制系统及牵引系统的受力更为合理。

2)在吊件上绑扎好倒“V”形吊点绳,吊点绳绑扎点应在吊件重心以上的主材节点处,若绑扎点在重心附近时,应采取防止吊件倾覆的措施。

3)“V”形吊点绳应由两根等长的钢丝绳通过卸扣连接,两吊点绳之间的夹角不得大于120°

(6)横担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对直线塔,根据抱杆承载能力、横担重量和塔位场地条件,可采用整吊或分解吊装。分解吊装时,可将横担分为近塔身侧和远塔身侧两段,近塔身侧段可采用旋转法整体吊装,也可分片吊装。远塔身段可利用地线支架或辅助抱杆整体或分片吊装,若利用地线支架吊装时,应验算其强度。直线塔横担远塔身段吊装应符合图3-4-5的要求。

2)干字型铁塔横担吊装,先吊装地线横担,后吊装导线横担。

图3-4-5 直线塔横担远塔身段吊装示意图

1—抱杆;2—起吊滑车组;3—起吊绳;4—被吊横担;5—补强滑车组;6—抱杆拉线

吊装地线横担时,吊点绳宜绑扎在横担重心偏外的位置。起吊时,地线横担外端略上翘,就位时先连接上平面两主材螺栓,后连接下平面两主材螺栓。

干字形铁塔的地线横担强度满足吊装导线横担时,可利用地线横担作支撑进行吊装,否则应采取补强或其他措施进行吊装。

3)采用旋转法整体吊装方式时,应对旋转处的螺栓、构件受力进行验算。

(7)抱杆拆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铁塔组立完毕后,抱杆即可拆除。

2)收紧抱杆提升系统,使承托绳呈松弛状态后拆除,再将抱杆顶部降到低于铁塔顶面以下,装好铁塔顶部水平材。

3)在铁塔顶面的两主材上挂“V”形吊点绳,利用起吊滑车组将抱杆下降至地面,逐段拆除,拉出塔外,运出现场。“V”形吊点绳位置应选在铁塔主材的节点处。

4)拆除时应采取防止抱杆旋转、摆动的措施。

3.主要受力计算

(1)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施工计算应包括主要工器具的受力计算及构件的强度验算。主要工器具包括抱杆、抱杆拉线、起吊绳(包括起吊滑车组、吊点绳、牵引绳等)、承托绳和控制绳等。工具受力计算时,应先将全塔各次的吊重及相应的抱杆倾角、控制绳及拉线对地夹角进行组合,计算各工器具受力,取最大值作为选择相应工器具的依据。

(2)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如图3-4-6所示。

(3)分片或分段吊装时,绑扎吊件处的控制绳应采用“V”形钢丝绳,“V”形钢丝绳的夹角宜为30°~90°,以保证塔片平稳提升。其受力按照下式计算:

式中 F——控制绳的静张力合力,kN;

G——被吊构件的重力,kN;

β——起吊滑车组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

ω——控制绳对地夹角,(°)。

图3-4-6 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图

(4)如图3-4-6所示,起吊绳(起吊滑车组、吊点绳)的合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 T——起吊绳(起吊滑车组、吊点绳)的合力,kN。

(5)牵引绳的静张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 T0——牵引绳的静张力,kN;

n——起吊滑车组钢丝绳的工作绳数;

η——滑车效率,η=0.96。

(6)抱杆拉线的静张力按照下列要求计算:

1)抱杆倾斜角一般为5°~10°。在起吊构件的重力作用下,只考虑两根主要拉线受力。由于布置上的误差,两根拉线考虑1.3的不平衡系数,两根主要拉线合力按下式计算:

将式(3-4-2)代入式(3-4-4)得

式中 Ph——主要受力拉线的合力,kN;

γ——抱杆拉线合力线对地夹角,(°);

δ——抱杆轴线与铅垂线间的夹角(即抱杆倾斜角),(°)。

2)主要受力单根拉线的静张力为:

式中 P——主要受力拉线的静张力,kN;

θ——受力侧拉线与其合力线间的夹角,(°)。

(7)抱杆的综合轴向压力按照下列要求计算:

1)抱杆静压力按下式计算:

式中 N0——起吊绳、抱杆拉线对抱杆产生的静压力,kN。

将式(3-4-2)代入式(3-4-7)得:

2)抱杆的综合计算压力中应包括牵引绝对抱杆的压力,故

式中 N——抱杆的综合轴向压力,kN。

(8)承托绳受力按照下列要求计算:

承托绳的受力不仅要承担抱杆的外荷载,同时还要承担抱杆及拉线等附件的重力。

1)当抱杆处于竖直状态时:

式中:S1——两条承托绳的合力,kN;

G0——抱杆及拉线等附件的重力,kN;

φ——两承托绳合力线与抱杆细线间的夹角,(°)。

2)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时,受力侧承托绳合力比反侧受力大,其值为:

式中 S2——抱杆向受力侧倾斜时,受力侧承托绳的合力,kN。

φ——受力侧两承托绳合力线与抱杆轴线间的夹角,(°)。

(二)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

1.工艺特点

(1)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时,其抱杆拉线固定在已组立塔体上端的主材节点处。

(2)适用于场地狭窄等不宜打外拉线的塔位。吊装导线横担时,应有辅助措施。

2.现场布置

(1)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现场布置如图3-4-7所示。

图3-4-7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

1—地滑车;2—腰滑车;3—内拉线;4—抱杆;5—朝天滑车;
6—起吊滑车组;7—吊件;8—控制绳;9—承托绳

(2)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立铁塔时,施工方法及要求同本标准第4章的规定。

(3)两内拉线平面与抱杆的夹角应不小于15°。当该夹角小于15°时,应采取防止抱杆倾倒的措施。

3.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1)工艺流程应符合图3-4-2的规定。

(2)抱杆组立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的规定。

(3)吊塔腿时,抱杆应置于塔位中心,将抱杆拉线固定在四个塔脚基础处。宜采取对称分片组立的方法。对于地脚螺栓基础,塔脚与基础间应采用铰链装置。对于主角钢插入式基础,塔腿主材应吊高就位。

(4)抱杆提升前应按照施工计算确定的钢丝绳长度安装内拉线,其他要求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提升抱杆的规定。内悬浮内拉线抱杆提升布置应符合图3-4-8的规定。

图3-4-8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提升布置图

1—抱杆;2—上腰箍;3—腰滑车;4—内拉线;5—下腰箍;6—地滑车;7—转向滑车;8—牵引绳

(5)塔身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抱杆提升高度以塔片就位时,抱杆顶高出被吊构件吊点位置约3m为宜,抱杆与铅垂线的夹角应小于5°。抱杆露出已组塔段的长度不大于抱杆全长的2/3。

2)构件的吊装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侧起吊;另一种是两侧起吊。单侧起吊时采用一套滑车组,起吊时,抱杆向吊件侧略倾斜。两侧起吊时采用两套滑车组,起吊时,抱杆基本保持竖直,内拉线基本不受力。内悬浮内拉线抱杆起吊系统的穿连方式应符合图3-4-9的要求。

(6)横担吊装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横担吊装的要求。在吊装第一侧横担时,应在抱杆顶部打上反向拉线以保证平衡。吊装好后该侧起吊滑车组不拆除,作为吊装另一侧横担时的平衡用。

(7)抱杆拆除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拆除的要求。

4.主要受力计算

(1)下面只对抱杆及抱杆内拉线受力进行计算,其余要求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分解组塔的要求。

(2)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如图3-4-10所示。

图3-4-9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起吊系统的穿连方式

(a)单侧起吊时;(b)两侧起吊时1—抱杆头部;2—顶滑车;3—起吊滑车组;4—牵引绳;5—吊件;6—控制绳

图3-4-10 内悬浮内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图

(3)抱杆及拉线受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抱杆的轴向静压力随抱杆位置及起吊滑车组的牵引绳串联方式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算,公式中各符号含义与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塔受力分析相同。

2)当抱杆处于竖直状态,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及腰滑车后引至地面时,抱杆受力分析见图3-4-11(不计滑车摩擦阻力系数影响,下同)。

式中 N1——抱杆竖直状态,抱杆轴向压力,kN。

3)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及腰滑车后引至地面时,抱杆受力分析见图3-4-12。

图3-4-11 受力分析图(一)

图3-4-12 受力分析图(二)

式中 N2——抱杆向受力侧倾斜,抱杆轴向压力,kN。

4)当抱杆处于竖直状态,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后引至地面时,抱杆受力分析见图3-4-13。(www.daowen.com)

图3-4-13 受力分析图(三)

5)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后垂直引至地面时,抱杆受力分析见图3-4-14。

图3-4-14 受力分析图(四)

(4)内拉线受力计算

1)内悬浮抱杆的内拉线有四根,且对称布置,在起吊构件时,仅有两根为受力拉线。受力拉线的合力针对不同情况有不同的计算式。

2)当抱杆处于竖直状态,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及腰滑车后引至地面时,受力见图3-4-11。

式中 P1——抱杆竖直状态,起吊反侧抱杆内拉线与牵引绳受力的合力,其值一般为被吊构件重力的10%~30%,kN。

3)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牵引绳穿过朝天滑车及腰滑车后引至地面时,受力见图3-4-12。

式中 P2——抱杆向受力侧倾斜,起吊反侧抱杆内拉线合力与牵引绳受力的合力,kN。

4)当抱杆处于竖直状态,牵引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后竖直引至地面时,受力见图3-4-13。

式中 P3——抱杆处于竖直状态,起吊反侧抱杆内拉线合力,kN。

5)当抱杆向受力侧倾斜,起吊绳穿过抱杆顶边滑车后竖直引至地面时,受力见图3-4-14。

式中 P4——抱杆向受力侧倾斜,起吊反侧抱杆内拉线合力,kN。

(三)内悬浮外拉线摇臂抱杆分解组塔

1.工艺特点

使用两摇臂抱杆组塔,可单侧或双侧起吊构件。抱杆带摇臂,施工起吊半径大,便于构件就位。

2.现场布置

(1)内悬浮外拉线摇臂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应符合图3-4-15的要求。

(2)内悬浮外拉线摇臂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应遵循下列规定:

1)悬浮抱杆采用上部旋转方式,水平覆盖整个吊装范围,悬浮抱杆采用两侧平衡起吊方式。若单侧吊装塔片时,另一侧为平衡侧。该侧滑车组应锚在地面上,并事先将抱杆向起吊反侧预偏。

2)承托绳固定在铁塔主材的节点上,四根承托绳应等长,承托绳与塔身的固定宜通过事先安装在塔材上的施工板(孔)连接,两对角线承托绳间的夹角应不大于90°;承托绳宜采用装配式,可以接长或缩短,受力后抱杆应居中。

3)抱杆拉线地锚应位于与基础中心线夹角为45°的延长线上,离基础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高的1.2倍。若场地不能满足要求时,应验算各部受力并采取特殊的安全措施。

图3-4-15 内悬浮外拉线摇臂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

1—起吊滑车组;2—抱杆拉线;3—腰环收紧装置;4—腰环;5—吊件;6—承托绳;7—转向架;8—抱杆拉线地锚;9—吊件控制绳地锚;10—牵引绳;11—机动绞磨地锚;12—吊件控制绳

4)每副抱杆应设两台机动绞磨,机动绞磨可设在塔身构件副吊侧及非横担整体吊装侧,与铁塔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全高的0.5倍,且不小于40m。

3.工艺流程

内悬浮外拉线摇臂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如图3-4-16所示。

4.主要工艺

(1)抱杆组立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组立的规定要求。

(2)塔腿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主要工艺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塔腿吊装工艺要求。

2)塔腿也可采用对称吊装的方法。利用两侧摇臂上的起吊滑车组同步起吊,以保持抱杆两侧受力一致。塔腿分片对称吊装示意如图3-4-17所示。

(3)抱杆提升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提升的要求。

(4)塔身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根据抱杆承载能力和操作人员熟练程度,可以采用单侧起吊或双侧平衡起吊。

图3-4-16 内悬浮外拉线摇臂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图

图3-4-17 内悬浮摇臂抱杆塔腿分片对称吊装布置示意图

1—抱杆上段;2—摇臂;3—抱杆下段;4—腰环;5—地滑车;6—塔片;7—下层拉线;8—起吊滑车组;9—腰滑车;10—抱杆拉线;11—变幅绳;12—保险

2)两侧平衡吊装中,应使吊件同步离地、同步提升、同步就位,减少抱杆承受的不平衡弯矩

3)吊装作业时,当落地拉线与被吊构件有干涉时,应预先采取避让措施,不应在吊装中调整落地拉线。

4)两侧塔片安装就位后,将摇臂旋转到另两侧,起吊塔体另两侧面的斜材和水平材。待塔体四侧斜材及水平材安装完毕且螺栓紧固后方可松解起吊索具。

(5)横担吊装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横担吊装的要求。

(6)抱杆拆除时,在下降抱杆前,应先将摇臂收拢并固定在主抱杆上,其余工艺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拆除规定要求。

(四)落地摇(平)臂抱杆分解组塔

1.工艺特点

(1)抱杆立于铁塔中心的地面上,抱杆高度随铁塔组立高度的增加而逐渐增高。在距抱杆顶部适当位置安装4(2)副摇臂或2副平臂,摇臂顶部、平臂上悬挂滑车组既可用于吊装塔片,又可用来做平衡拉线。使用落地摇(平)臂抱杆组塔,稳定性好。

(2)不用外拉线,能适应各种地形条件。

(3)抱杆带摇(平)臂,施工起吊半径大,便于构件就位。

2.现场布置

(1)落地摇(平)臂抱杆分解组塔的现场布置应符合图3-4-18的要求。

(2)抱杆高度及摇(平)臂长度应满足塔片就位的要求。

(3)每副抱杆应设两台机动绞磨,机动绞磨可设在塔身构件副吊侧及非横担整体吊装侧,与铁塔中心的距离应不小于塔全高的0.5倍,且不不于40m。

3.工艺流程

落地摇(平)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如图3-4-19所示。

4.主要工艺

(1)抱杆组立应符合下列要求:

1)抱杆首次组立高度应满足吊装塔腿的需要,一般为20~30m。

2)在地面将落地摇(平)抱杆组装好,安装所有滑车组及附件等,采用倒落式人字抱杆整体组立摇臂抱杆。

(2)塔腿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组立塔腿时,抱杆必须设置顶部落地拉线。

2)其余工艺应符合内悬浮摇臂抱杆塔腿吊装要求。

(3)提升抱杆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每吊完一段塔体后,应将四侧辅助材(斜材、水平材等)全部补装齐全并紧固螺栓后再提升抱杆。提升抱杆时腰环应不少于两道。

2)抱杆的升高采用倒装提升接长的方法,利用已经组立好的塔体主材作为支撑架,通过提升滑车组将抱杆升高,然后在其下方接装中间段及下段。

3)抱杆升高后,应用经纬仪在顺线路及横线路两个方向上监测抱杆的竖直状态,抱杆调直后再收紧并固定各层腰环及摇臂的变幅滑轮组。

4)抱杆的底部应平整,遇到软土时,应采取防止抱杆下沉的措施。

(4)塔身吊装应符合下列要求:

1)吊装时,抱杆顶部应向平衡侧(即起吊反向侧)预偏0.2~0.3m,对侧摇臂的起吊滑车组均应与塔脚相连接,起到平衡拉线的作用。起吊过程中抱杆应保持竖直。

图3-4-18 落地摇(平)臂抱杆分解组塔现场布置示意图

1—变幅滑车组;2—摇臂;3—抱杆;4—起吊滑车组(平衡);5—腰拉线;6—下控制绳;7—塔片;8—上控制绳;9—起吊滑车组(吊装)

图3-4-19 落地摇(平)抱杆分解组塔工艺流程图

2)铁塔塔片应组装在摇臂的正下方,以避免吊件对摇臂及抱杆产生偏心扭矩。单侧起吊时,如受场地限制,吊件的起吊中心对抱杆轴线的偏角应不大于10°。

3)两侧塔片安装就位后,应将吊点绳和起吊滑车组保持不动,随即起吊塔体另两侧面的斜材和水平材。待塔体四侧斜材及水平材安装完毕且螺栓紧固后方可拆除起吊索具。

4)组立塔腿以上各段塔体时,抱杆在塔体内应设置不少于两道腰环,腰环间距应满足抱杆稳定的要求,且上道腰环应位于已组塔体上平面的节点处。

(5)横担吊装应符合内悬浮外拉线抱杆横担吊装要求。

(6)抱杆拆除应符合下列要求:

1)下降抱杆前,先将摇臂收拢并固定在主抱杆上。

2)抱杆拆除为倒装提升的逆过程,抱杆从下往上逐段拆除。

(五)塔式起重机分解组塔

1.工艺特点

(1)塔式起重机(简称“塔吊”)起重臂由于能360°自由转动,起吊设备能调幅,加上塔吊上的司机可直视安装点,故吊装任何一点塔件时,都能迅速调整、准确就位。

(2)塔吊装有电脑控制装置和防超重、超力矩、超风速报警装置,提高了安全可靠性

(3)减少了高空作业量,降低了高空作业人员劳动强度。

(4)适用大型铁塔。

2.塔吊型式

(1)依据吊装铁塔的高度、根开以及吊件最大重量等有关参数,依有关工况来选择塔吊机型。

(2)塔吊分解组塔,其机位一般设置在铁塔中心,随着铁塔组装升高,塔吊立柱利用自身的液压提升装置,自身进行加装(或减少)标准节,从而使塔吊升高(或降低)到需要高度来进行吊装(或拆卸)铁塔。

(3)为保证塔吊的稳定性和整体刚性,减少塔吊立柱的自由长度,当塔吊随着铁塔组装而升高时,需按设计要求,在塔吊立柱与塔身主材间加装附着件。附着件的设计应会同铁塔设计单位共同完成。

(4)塔吊在铁塔上的附着方式有外附着式和内附着式(即将塔吊置于铁塔体内和体外)两种。塔吊在铁塔上的附着位置应根据施工方案而定。

上述两种附着方式中:外附着式塔吊置于铁塔体外其拆除较为方便;但由于铁塔呈梯形结构,附着方式较难,且对铁塔受力影响较大而少为人问津。内附着式塔吊位于塔体内,不仅附着方便,且对铁塔的受力影响较小;但塔吊头部拆除困难,不仅高空作业量多,且危险性也大。

塔吊采用内附着方案时,可选用有配重平臂式、无配重平臂式和动臂式塔吊。塔吊型式如图3-4-20所示。

图3-4-20 塔吊型式示意图

(a)有配重平臂式;(b)无配重平臂式;(c)动臂式

3.现场布置

设置塔吊基础时,应在铁塔基础中心设置塔吊底架钢筋混凝土基础,确保塔吊在使用过程中不发生沉陷、滑移现象。塔吊底架基础结构应符合图3-4-21的要求。现场布置还应依据选用的塔吊大小和起重臂长度以及所吊装材料的重量等统筹规划汽车运输道路、材料堆放位置、塔吊身所进出路线机械设置地点等。

4.安装塔吊

(1)塔吊主体及动力设备安装顺序如下(以有配重平臂式塔吊为例):底架→底节塔吊身→塔吊下身及提升架→回转身段(驾驶室)→塔吊帽→平衡臂及卷扬机→起重臂及调幅小车→平衡铁及索具吊钩、动力缆绳等。塔吊主体如图3-4-22所示。用提升装置加装标准节使塔吊升到应有的起吊高度后即可吊装塔件。

图3-4-21 塔吊底架基础结构图

1—基础节;2—撑杆;3—底节;4—十字底梁;5—地脚螺栓;6—混凝土基础

图3-4-22 塔吊主体示意图

1—台车;2—底架;3—底节塔吊身;4—压重铁;5—塔吊下身及提升架;6—回转塔吊身(驾驶室);7—塔吊帽;8—平衡臂;9—卷扬机;10—起重臂;11—调幅小车;12—平衡铁;13—吊钩及钢绳

(2)当塔吊随着组装铁塔的升高而升高时,应按设计的塔身间隔要求,在塔身主材与塔吊立间安装附着件。附着件与铁塔连接情况如图3-4-23所示。

图3-4-23 附着件与铁塔连接情况图

5.工艺流程和工艺要求

(1)内附着塔吊组塔施工工艺流程应符合图3-4-24的规定。

图3-4-24 内附着塔吊组塔施工工艺流程图

(2)主要工艺应符合下列要求:

1)应在铁塔中心组装塔吊塔身、起重臂(平衡臂)机构等。

2)提升塔吊,应安装标准节使塔身升至预定高度。

3)应用塔吊吊装塔材。

4)应提升塔吊塔身至新一级高度。

5)重复上述吊装和提升塔吊作业,直至铁塔全部吊装完毕

6.塔吊拆除

(1)铁塔全部装完后,塔吊被铁塔包围在塔体中间。拆除时,用提升装置逆动操作拆减标准节,将塔吊起重臂降低到靠近铁塔顶处,将起重臂转至垂直横担方向后,按序拆除起重臂。

(2)起重臂、平衡臂及臂上部件的拆除程序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先拆平衡铁块:将小抱杆(人字型)安置在平衡臂上的特别承力座上,利用抱杆上的滑车组尾绳,通过塔吊帽上的导向轮至塔吊卷扬机,拆除平衡铁块。拆卸平衡铁块如图3-4-25所示。

图3-4-25 拆卸平衡铁块图

1—小抱杆;2—抱杆拉线;3—起吊绳;4—塔吊卷扬机;5—配重块

2)拆除起重臂:先将起重臂上配件、设备(调幅小车除外)拆除放至地面;将人字抱杆安置在调幅小车上,滑车组的尾绳通过塔吊帽上的滑轮连至塔吊卷扬机后,通过移动抱杆位置逐次拆除起重机臂段,顺序是Ⅴ-Ⅳ-Ⅲ-Ⅱ-Ⅰ(注意:在拆除Ⅳ段的吊杆前,需先在内段打上临时拉线)。Ⅱ段拆完后,将人字型抱杆移到塔吊帽上的连接专用座上,拆除调幅小车及Ⅰ段。起重臂拆卸如图3-4-26所示。

图3-4-26 起重臂拆卸图

1—小抱杆;2—抱杆拉线;3—起吊绳;4—塔吊卷扬机;5—调幅小车;6—吊杆

3)拆卸塔吊卷扬机:将塔吊卷扬机的钢绳通过塔吊帽下放至地面,接入地面卷扬机;上端通过塔吊帽、抱杆、滑车进行吊卸。将塔吊卷扬机分解为滚筒、变速箱、电动机、底座四单元,进行吊卸。

4)拆除平衡臂:平衡臂由两段组成,先将内段平衡臂打以临时拉线,将人字型抱杆装在内段平衡臂端内1m处,用地面动力吊卸外段平衡臂,再将人字型抱杆移到塔吊帽连接专用座上,吊卸内段平衡臂。

(3)塔身拆卸。拆卸时,利用爬升装置拆减标准节来进行。遇到附着件逐个拆除,直到标准节全部拆完。最后用地面吊车,拆卸塔吊帽、回转塔吊身、爬升架及底节塔吊身、底架、台车等。

7.施工注意事项

(1)严格按塔吊起重性能进行吊装作业。

(2)作业工况时,风速不应大于6级;顶升工况时,风速不应大于4级。

(3)当起吊重物距吊臂下弦的悬垂距离大于25m时,不得进行回转作业。

(4)按塔吊总体要求,最高附着点(该点是随着塔身增高而不断改变的)以上的倾斜荷载,应按1%的倾斜度考虑,最高附着点以下按0.1%考虑。

(5)每天起吊作业结束后,小车应停留在R≈25m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