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双端电源系统仿真分析——优化方案

双端电源系统仿真分析——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继电器K1的保护I段设定为保护线路AB的80%。

双端电源系统仿真分析——优化方案

8.1.2.1 系统模型参数

仿真模型见图8-1,其中978-7-111-35604-2-Chapter08-49.jpg978-7-111-35604-2-Chapter08-50.jpg均为三相220kV系统。对于实际的双端电源线路,两电源之间通常存在一定的相位差,而算法是在忽略相位差的前提下得到的,为此,在仿真中设定978-7-111-35604-2-Chapter08-51.jpg978-7-111-35604-2-Chapter08-52.jpg的相位差δ在0°~30°之间变化,以考核算法的有效性。A与B两点间为100km输电线路,采用贝瑞隆(Bergeron)模型等效。继电器K1的保护I段设定为保护线路AB的80%。故障限流器(FCL)中,限流电抗L=9.1mH。接地故障过渡电阻设定为几欧至几百欧之间。

8.1.2.2 计算结果分析

针对不同的接地短路故障点、不同的接地短路类型、不同的故障过渡电阻Rf和不同的相位差δ,采用PSCAD/EMTDC软件开展仿真研究,图8-4~图8-11为仿真得到的部分测量阻抗曲线图。每幅图中都有两条运动曲线,其中右边的曲线是未经补偿的测量阻抗变化曲线,左边的曲线是采用算法补偿后的测量阻抗变化曲线,圆圈表示姆欧继电器保护I段的阻抗特性区域。

图8-4 A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25km,过渡电阻为50Ω,δ=5°

图8-5 A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75km,过渡电阻为100Ω,δ=5°

图8-6 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25km,过渡电阻为50Ω,δ=5°)(www.daowen.com)

图8-7 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75km,过渡电阻为100Ω,δ=5°

图8-8 A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25km,过渡电阻为50Ω,δ=15°

图8-9 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75km,过渡电阻为50Ω,δ=15°

图8-10 A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75km,过渡电阻为100Ω,δ=30°

图8-11 三相接地短路故障(故障点距K1为25km,过渡电阻为100Ω,δ=30°

仿真结果表明,若故障前双端系统间的相位差δ较小(15°以内),则短路故障点位置、接地短路类型和故障过渡电阻都不会对补偿算法造成误差,即采用该算法得到的测量阻抗最终都会有效地落在继电器K1设定的阻抗特性圆内,不受故障限流电抗和故障过渡电阻的影响,补偿效果较好,如图8-4~图8-9所示。但若将故障前的相位差δ增大到30°左右,依据补偿算法的阻抗仿真结果会产生一定误差,不再落入继电器K1设定的阻抗特性圆内,如图8-10和图8-11所示,但这种情况一般较少。这是因为当相位差δ很大时,两个等效单端故障系统的接地电阻R(α)和R(β)中将含有电抗分量,使补偿算法产生一定误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