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0 年以来,不论是位于伦敦泰晤士河边著名瑞士建筑师团队赫尔佐格与德梅隆的成名之作——泰德现代美术馆 (Tatemodern)(图5),或同样由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操刀并历时十余年后终于在2017 年开幕的德国汉堡易北音乐厅 (Elbphilharmonie)(图6),通过对工业建筑进行大幅度改造并赋予区域级甚至国家级的重要文化功能——艺术、音乐、博物馆等,已是城市升级的重要策略和共识。结合工业建筑和文化地标的“组合拳”,除了提供市民良好的文化活动和休闲空间、吸引更多的旅游人口,更是打造城市品牌和催化城市更新的一大利器。
从早年北京798艺术区,上海M50创意园、红坊的“文创园”模式,演化到后来的上海世博源、上海西岸(West Bund)的“文化港”模式,在短短20 年不到的时间内,中国的后工业城市创新与发展已积累了相当的实战经验和案例。如果说“文创园”是通过政策默许、激发民间活力的一个有效机制,“文化港”则是由政府牵头、促进整体发展的一盘大棋。在某种意义上,这两种模式将继续并存,但也都需要通过更精细化的设计和运营来赢得成功的机会。
笔者在2017年完成的北京西点记忆文创小镇(图7,图8),是一个在新经济、新常态语境下以轻资产、重运营为导向的全新产物。它有别于传统文创园之处是在设计、传播和运营三个方面。从项目初始,设计通过叙事性的文脉梳理,将有违传统招商偏好的火车轨道等不利因素反转为场地的特点和IP,创出建筑空间的可识别性和多样性。年轻的开发团队通过社交媒体的广泛传播,结合专业的招商和运营,在一年不到的时间内完成了他们在北京首个轻资产模式中开盘既爆款的现象级项目。
位于上海虹桥商务区的申窑艺术中心是另一个前后历经两任领导、三家业主、四年时间,但建成之后同样获得广泛报道和充分使用的轻资产工业遗存改造项目(图9,图10)。建筑设计的策略性和对市场、造价、结构、改造效果和空间灵活性的把握和判断,在面对各种变化因素时都至关重要。其中特别是对面积的存量与增量的拿捏,设计心中必须有一把尺,能够“加法和减法”并用,“增量和减量”共存。通过完成这个项目,笔者的一个强烈体会是:很多情况下建筑师可触及到城市发展最前沿的某些点,而且往往是一些有别对于传统城市开发的、被人忽略的细微场地。被偏中小型业主与其特有的敏锐嗅觉寻求出的商机,往往业态的灵活性,让小而精的项目拥有更多元化、更具生命力的体态,也直接论证在城市更新或者历史遗存的改造项目下这种“走一步看一步”的策略不失为可行的途径。
近年来,目睹了中国城市越来越多的工业遗存项目的落地。如何更全面地面对后工业建筑的再利用,建筑师除了对于本体建筑的结构、空间、美学、运营等议题都需有所了解和掌握之外,也需要通过更深层次的思考,梳理出后工业建筑、城市和景观与社区营造、乡镇复兴、气候变迁和全球疫情等微观及宏观层面的论述。在城市更新和产业升级的持续进程中,越来越多的工业空间将继续被释放,也越来越多的工业空间不再以历史保护建筑的名义,而是以更为日常的模式进入了市民的生活空间里。笔者认为,也正是在可预见的未来中,工业空间真正形成了它的日常属性,工业空间的长远价值也才能最大程度地启发新的想象和提升(图11 ~图16)。
7 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庭院(朱思宇摄)
8 北京西店记忆文创小镇“车站”大堂(朱思宇摄)
9 上海申窑艺术中心外立面(朱思宇摄)(www.daowen.com)
10 上海申窑艺术中心室内中庭空间(朱思宇摄)
11 西段贯通桥连接轮渡站(田方方摄)
12 贯通桥螺旋坡道雪景(田方方摄)
13 二层云亭下活动人群(田方方摄)
14 贯通桥雪景鸟瞰(田方方摄)
15 云桥鸟瞰(田方方摄)
16 云桥鸟瞰(田方方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