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河道水景观改造的实践路径优化

乡村河道水景观改造的实践路径优化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对绿华镇所在地域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分析与梳理,在保持原有空间、文化和生活连续性的基础上,凝练乡村河道特点,突出乡村河道特色,在水景观改造提升中可运用河道特色文化元素,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河道水景观。因此可结合护岸形式、河道形态等设计要素对其进行景观提升,设计“凹”字形水桥平面,便于居民日常生活使用。

乡村河道水景观改造的实践路径优化

通过对绿华镇所在地域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分析与梳理,在保持原有空间、文化生活连续性的基础上,凝练乡村河道特点,突出乡村河道特色,在水景观改造提升中可运用河道特色文化元素,因地制宜地打造乡村河道水景观。

乡村河道水景观不同于城市滨河。村级河道由于受陆域控制线和周边人地关系等问题的制约,要想将其打造为大范围贯通式成片、成带的滨河景观片区有违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之宗旨,同时此种大拆大建的模式也与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发展之要求相悖。通过对绿华镇河道现状的分析,包括特征元素的提炼、自然条件的梳理和实地调研,可采取“生态水利优先、景观点缀亮点”[4]规划策略,坚持“基于规划、结合现状,集中连片、规模治理,生态修复、优化基底,人居关怀、突出风貌”[5]的整治原则。

首先,应总体把控,充分考虑乡村河道的特征元素和自然条件。应从土地和自然系统出发,通过创造性地适合绿华镇本土的规划设计塑造有特色、多功能、人水和谐的乡村水景观。换句话说,应回归传统,建设安全和谐、蕴含地域特色、宜居宜业的现代水乡。在整体设计方案中,应着重考虑河道的生态性,在保证水安全的前提下尽量软化水岸形态,丰富河道曲线,注重植被的季节搭配,增设实用且美观的景观亲水设施,由小处着手,通过各个节点的景观提升带动区域总体景观效果的提升。

其次,针对不同的问题,实施个性化提升方案。

(1)针对河堤塌陷问题,在满足河道安全与河道周边拥有相对开阔场地前提下,去直取弯,堆填造岛,在非建设区域适当开挖大水面,增加河道多样性(见图4)。

图4 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河道去直取弯示意图

另外,根据滨水用地的不同性质,采用不同类型的生态护岸。由于崇明地区土壤系沙洲冲积土,土质松散,土层一般分上下两层,上层土颗粒较细,略带黏性。下层土粒较粗,土层较厚,属粉砂性土,土颗粒浑圆光滑不具棱角,崇明地下水位较高,在地下水渗透流作用下,很容易发生坍塌。因此河道需要一定的护岸结构才可保证堤岸的稳定,设计中主要采用生态石笼、圆木桩、柴笼、固化土等形式的生态护岸,并预留挺水植物、沉水植物的种植生长空间,以及当地青蛙螃蟹等两栖动物登岸所需要的通道,真正地打造生态河岸、生态河道(见图5)。在陆域控制线相对宽裕的区域可结合《上海市中小河道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工作导则》将部分河段的防汛通道与休闲健身步道相结合,运用“海绵城市”工程技术措施,将雨水花园等融入河道绿化设计中,“作为绿色基础设施的一部分,雨水花园不仅保护了存在于景观之中的自然过程,而且将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6],丰富场地的功能性以及可观赏性。

图5 生态护岸类型(www.daowen.com)

(2)针对绿化无章问题,以绿华镇镇树(栾树)为基调树种,结合场地实际情况,分段增加主干树种,考虑到后期对河道的管理维护,适当增加挺水植物以及水生植物,丰富植物的多样性,在某些植物种植过于密集的区域可对植物进行抽稀,以利于植物的生长,部分河段沿岸存在土地裸露的情况,可在补种植物时考虑季相变化明显的植物,通过不同树种的搭配丰富植物资源,使不同季节都有不同的植物景象(见图6)。植物地被层建议补种花草类植物,因现有乔木栽种较为密集,所以不建议补种灌木球、灌木丛之类的植物,灌木植物可在河道转弯处或者有较大空间处种植,结合花草、树木、景石等形成植物花镜,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图6 植物绿化示意

(3)针对原有水坝阻水、影响水质的问题,在方案设计中,制定了“拆坎建桥、实地开河”的策略方针,并对桥梁进行景观化提升改造,做到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结合,通过更换护栏、加装装饰材质、布置装饰灯光等措施,并结合桥梁提水曝气装置对桥梁进行提升(见图7),以实现生态环境改善与人居景观环境提升相结合。在桥台与护岸结构交接处规划种植如矮蒲苇、水葱、黄菖蒲等植物,以形成群落搭配,另外,应利用景石对桥台与护岸结构处进行美化,以形成含蓄、自然、多变的局部小空间,使桥梁与周边环境彻底融入一体。除了对桥梁进行景观提升外,还应对滨水设施——水桥进行景观提升。现状“水桥”多是由预制混凝土板制成的滨水阶梯,可容纳一人,仅仅只有使用功能,水泥板构造与河道整体环境契合度较低,沿线居民多有在水中利用小型网箱养殖的习惯,现状水桥所能够提供的日常活动空间也稍显局促。因此可结合护岸形式、河道形态等设计要素对其进行景观提升,设计“凹”字形水桥平面,便于居民日常生活使用。考虑到后期维护与造价问题,可用人造木饰面混凝土平台对其进行景观改造,完善“水桥”的使用功能完整性的,并使其更具有美观性(见图8)。

图7 桥梁曝气设施与桥梁原有效果图

图8 水桥现状与提升效果

(4)针对河水污染问题,通过水生动植物和其他措施来实现河道生态净化,构建水下全生态系统(见图9)。该系统应包括健康型微生态系统、净水型沉水植物系统、景观型挺水系统、浮叶植物系统、生物操纵型水生动物系统,应实现水域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水生植物)、消费者(水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合理配置,形成食物链循环。该系统的构建可通过微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配置,丰富生态多样性,提升河道自净能力,构建良性循环的生态环境。

图9 水生态循环体系示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