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乡村河道水景观改造的基础条件

乡村河道水景观改造的基础条件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河道景观的改造与提升,其核心要义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可见,对乡村河道自然条件的梳理是河道景观改造提升的基础。绿华镇是崇明区最年轻的乡镇,拥有西沙湿地5A级景区、天然明珠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基础较好。区域范围内27条镇级河道是绿华镇水网的骨干河道。图2绿华镇河道水系布局图图3绿华镇河道现状航拍

乡村河道水景观改造的基础条件

乡村河道景观的改造与提升,其核心要义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了解自然,在认知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前提下,通过科学有序的梳理,将特征元素归纳、分类,针对不同的特征元素,采取个性化的改造提升策略,使乡村河道景观改造提升既能满足人们亲水性的要求,又符合现代生态理念。可见,对乡村河道自然条件的梳理是河道景观改造提升的基础。

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地处崇明岛西南端,东与三星镇相邻,北与跃进农场相接,东南部濒临崇明岛上最大的天然淡水湖——明珠湖,南与西紧邻长江南北支流,与江苏省常熟市、海门市隔江相望,是长江分水岭所在地。绿华镇是崇明区最年轻的乡镇,拥有西沙湿地5A级景区、天然明珠湖等丰富的旅游资源,生态基础较好。同时,随着马拉松特色小镇定位的确立,绿华镇未来在城市空间布局和设计上将会不断优化提升,以满足其规划要求。河道作为镇域空间布局的主要构成要素,其风貌影响着该区域的整体形象。

在绿华镇约41.15 km2的区域内,河道分布呈现出“1环29竖”的格局(见图2)。镇域范围内乡村河道主要包括市管河道两条,即环岛运河穿过绿华境内13.33 km,新建港穿过绿镇境内5.83 km;镇级河道27条,总长度58.29 km。镇域范围内水网密布,整体生态状况较好。但是部分河道岸坡缺少护砌,局部坍塌严重,河道大部分为自然土坡,缺乏必要的工程护坡措施,在长年降雨径流的冲刷和河道水位变动的掏蚀下,河岸土壤侵蚀严重,河坡出现不同程度的坍塌破坏,坍塌与水土流失的土体落入河底,造成河道内淤积,导致河床抬高,水流不畅。同时,局部河岸段紧邻村庄道路和房屋,无防护措施的河道为村民的生产、生活与安全埋下了隐患。

区域范围内27条镇级河道是绿华镇水网的骨干河道。镇级河道普遍水质较好,水流通畅,沿河两岸植被茂密,整体环境状况良好。村级河道作为绿华镇水网布局的基础,共有231条,长89.34 km,此类水体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河道流经村宅、农田、鱼塘,其水质环境直接影响着沿线居民的居住环境,对居民生产生活影响大,反过来又易受污染。因此只有将其提升改造后才能促进此类河道进入良性循环的阶段。

依据乡村河道景观提升改造的基础要求,通过元素罗列、查阅资料和实地走访调研,并结合无人机航拍视频以及规划部分提供的GIS地图对本区域河道现状进行分析梳理,发现河道特征元素显著,保存基本完好,但也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河道问题。目前河道多为人工开挖,以直线形河道居多,无收放变化关系,河道表现形式单一。同时由于修路、建房等原因,存在断头河的情况,不利于水体流动(见图3)。部分天然河道由于长期缺乏维护,河道淤积,河堤塌陷,河道内污染物堆积严重。

(2)绿化问题。沿河两岸整体绿化状况虽较好,但缺乏疏密关系,植物季相变化不够明显,植被类型单一,同时部分土地存在裸露的情况,居民集中区域河岸多被私自改造为菜地。(www.daowen.com)

(3)景观设施问题。现有的景观设施有的距离居民区较远,且功能较为单一,便民的公共设施缺乏景观化设计,稍显粗糙。

(4)功能定位问题。目前河流缺乏生活功能,人水关系分离,周边居民无法有效利用河流开展相关活动,与绿华镇的生态定位不符。

(5)驳岸问题。部分河道无护岸,为杂草坡,居民段部分建筑直逼河道,影响整体景观效果;部分河道为传统的桩板式护岸,传统护岸仅侧重于某些功利价值如防洪、水运、灌溉等[3],忽视了生态性、亲水性的需求。

对乡村河道自然条件的梳理,旨在研究、分析、对比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与存储现状,为乡村河道景观改造提升奠定基础,以便有针对性地修复、保留其历史文化元素,凝练其标志性符号,打造根植于历史、富有人文精神、彰显水乡个性、契合当地特色的河道改造方案。

图2 绿华镇河道水系布局图

图3 绿华镇河道现状航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