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乡村河道多属于中小河流的支流及末端河道,主要由天然河道和人工河道两种形式组成,乡村河道普遍存在以下特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但长期以来只重水利而忽视环境景观;周边污水缺乏必要的收集处理措施,直排河道,导致部分河道存在淤塞、河水污染等问题;同时由于沿河地带多为人口稠密区域,人地关系紧张,河道的陆域控制线范围内存在被占用的情况,阻塞水体,影响护岸安全。由于乡村河道在周边居民的生产生活活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此,乡村河道治理与景观提升迫在眉睫。
改造提升乡村河道,首先要了解乡村河道的特征元素。笔者认为,乡村河道特征元素包括人文和物质两个层面,是一片水域(乡村河道)区别于另一片水域(乡村河道)的文化符号,具有一定的文脉延续性和形象认知性,体现了一片水域(乡村河道)的整体人文生态之特征。例如,“九曲十八弯”是黄河的自然特征,“小桥、流水、人家”是江南水乡的专属,“两岸猿声啼不住”再现了长江三峡的美景。因此,认知乡村河道特征元素是景观改造提升的前提。
纵观人类发展历史,择水而居、依势而建是人类选择栖息地的基本规律。在前工业社会,人口的迁徙与河流密不可分,“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成为人们生存的基本法则。城镇或乡村,因滨河地带交通便利,生活成本较低,人员流动性大,以及多元文化在此聚集,易于形成以地区聚居为特色的乡村河道——人们对河道高度依存,河存人存,河枯人徙,用之以河、取之以河、食之以河、排之以河,兴也河道、衰也河道,河道成为人类文明的生命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社会后,特别是到了近代,物质经济刺激了人们对自然的无限度索取,忽视了对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理性认知与保护,导致人们赖以生存的水环境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污染和破坏。
对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梳理可以从物质和人文两个层面展开。其中,物质层面包括自然生态、乡土植被、水文水利、格局形态、建筑小品(水车、廊桥、磨坊)等元素;人文层面包括历史典故、文化遗迹、艺术诗歌、宗教信仰、生活方式、民风民俗等元素。
对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梳理,应考虑三个原则。其一,自然生态原则,即兼顾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设计理念,充分考虑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环境破坏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其二,文化传承原则,即乡村河道景观的改造提升,不是割断文脉的景观再造,亦不是虚无缥缈的景观再生,应充分考虑流域内的历史文脉,在规划、内容、方法途径上做到系统和完整,防止出现文脉断层或支离破碎。其三,社会生活原则,即改造后的乡村河道景观不仅仅是艺术品,更是人们生产生活、交流憩息的场所,有度、有节、科学、合理的适用型特征元素予以保留,过度、无序、有悖科学、不尽合理的滥用型特征元素予以剔除。有取舍、有保留、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成为乡村河道特征元素梳理的基本理念。
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梳理可采用元素罗列法、查阅文献法、走访调研法等方式进行。所谓元素罗列法,是指在对乡村河道特征元素认知的基础上,将其按照性质相同或相近的标准分类,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分门别类地解析内涵,因势利导,推陈出新。由于部分特征元素可能因为人为原因而破坏(物质层面元素),或因历史久远而失传(非物质层面元素),查阅历史文献或者地方志成为必然的选择,也是必需的选项。查阅文献可理清特征元素间的逻辑关系,丰富特征元素内容,完善特征元素,弥补缺项漏项。走访调研法可以弥补元素罗列法与查阅文献法的不足,进一步弄清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的来龙去脉,把握乡村河道特征元素精髓。以上三种方式相辅相成,互为补充,为河道治理与改造提升奠定而来基础。(www.daowen.com)
以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为例,该镇河道交错、阡陌纵横、鱼塘湿地散布、建筑紧邻水边(见图1),有着良好的先天景观发展条件。但由于沿线周边人地关系紧张,河岸绿地或多或少都存在被占用的情况,沿线污染物排放来源复杂,部分老旧的水利设施无法正常发挥作用,成为阻塞河道、聚集污染的集中点,部分护岸设计与当今生态建设的规律相违背,还有部分护岸因管理维护不善存在坍塌崩坏的情况。
简而言之,该镇乡村河道水景观提升虽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人文条件,但也面临着不少挑战。首先,人地关系紧张,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处理好河道整治与景观提升的关系,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其次,污染排放复杂,外围生产、生活环境交错,让人们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任务十分繁重;最后,原有水利设施陈旧破损、河道阻塞,甚至部分护岸设施与乡村振兴战略相悖。
鉴于上述对该镇河道特征元素的梳理与认知,笔者认为,乡村水环境的改造提升需要由以往单纯的水利改造提升转变为集水利、生态、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环境改造提升,将水利改造、环境修复、文化传承和持续发展的理念融为一体。对乡村河道景观的改造与提升,“认知”是前提。“认知”的过程,实质就是一种学习、了解、熟悉的内部加工过程。通过对乡村河道元素的获取和记忆,达到顿悟,使乡村河道治理理念和设计方案相互联系、融为一体,确保乡村河道景观改造与提升有的放矢,避免大拆大建式的“景观再造”。
图1 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乡村河道景观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