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浦东开发开放之后,上海海洋产业得到蓬勃发展,很多海洋新兴资源得到利用,人们对海洋资源的依赖性进一步提高,开发海洋的实践活动成为人类社会高新科技的摇篮,人们对海洋的开发进入高级阶段,上海海洋文化得到长足发展,出现很多和海洋教育与海洋科技相关的地名。
上海两所涉海类高校的更名,最能现出上海海洋文化进一步提升的特点。上海海事大学前身为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33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14]。上海海洋大学前身是张謇、黄炎培创建于1912年的江苏省立水产学校,历经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水产学校、上海市立吴淞水产专科学校、上海水产专科学校等校名,1952年升格为中国第一所本科水产高校——上海水产学院。1972年南迁厦门集美,更名为厦门水产学院。1979年迁回上海,恢复上海水产学院,保留厦门水产学院。1985年更名为上海水产大学,2008年更名为上海海洋大学[15]。两所大学的更名都从一个侧面反映上海海洋文化的变迁。
此外,海洋科技也在上海得到迅猛发展。1989年,中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考察的科学研究和保障业务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国极地研究所)在上海成立[16]。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在上海浦东新区,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积极推动下,浦东新区大力支持极地考察事业开展,2016年1月28日浦东新区建交委正式批复同意港建路延伸段改名为“雪龙路”[17]。(www.daowen.com)
随着海洋经济产业高层次发展,在上海路名中出现很多与海洋有关的“祈愿型”路名,如奉贤区的海乐路、海航路、海泉路、海浪路、海旋路、海思路、海湾路、海阔路、海滨路、海光路、海华路、海庆路、海翔路、海兴路、海杰路、海中路、海尚路、海龙路、海熙路、海丹路等,浦东新区的海鹏路、海趣路、海春路、海顺路、海纳路、海鸣路、海阳路、海容路、海霞路、海科路等,宝山区的海林路、海江路、海月路、海青路、海皓路、海丰路、海军路、海笛路、海星路、海瑞路、海莲路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