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开埠后,由于城区河流的水上交通、供水灌溉和排水防涝等功能被取代,原本密集的城区河网被路网取代而“离水而去”,带来暴雨内涝、水体黑臭和城市热岛,极大地影响了上海城区的人居环境。
以苏州河为例(图21~图23),上海开埠时的苏州河是内河水运要道;到20世纪80—90年代,苏州河成为仅有排涝功能的黑臭河道,经过近30年的治理,苏州河又逐渐成为上海市中心的生态景观和人文宜居之河。
苏州河水环境的急剧变化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苏州河两岸集中了近千家企业,苏州河开始出现黑臭,至20世纪70年代,苏州河市区段及主要支流终年黑臭,鱼虾绝迹,水污染非常严重。苏州河和黄浦江交汇处“黑黄分明”,上海大厦封闭了所有面向苏州河的窗户,两岸居民夏天不敢开门开窗,防止臭味和蚊蝇侵袭[1]。
图21 1990年,苏州河—黄浦江交汇口
苏州河的黑臭成为上海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苏州河主要污染包括3个方面[12]:
(1)苏州河水系污染源多、污染负荷重。苏州河上游受到农业面源污染;下游受到工业和生活污染;沿途还受到船舶航运、码头装卸的污染。
(2)苏州河是潮汐往复流,水动力条件差,污染物往复回荡,下泄流量小。
(3)苏州河作为城市排涝河流,还受到沿线37座市政泵站的放江污染。
苏州河环境综合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988年,时任上海市委书记江泽民同志题词“决心把苏州河治理好”,拉开了苏州河治理的序幕。
1993年12月,投资16亿元的污水合流一期治理工程建成通水,削减了苏州河的污染负荷,但由于苏州河的环境问题十分复杂,黑臭、脏乱等突出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根治苏州河污染,必须采取更系统、更全面的措施,只有系统规划综合治理,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苏州河的水质和环境面貌。于是,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对苏州河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彻底解决苏州河生态环境问题。
1996年,上海市政府成立了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时任市长徐匡迪亲自出任组长。(www.daowen.com)
1999—2011年,上海市实施了三期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让苏州河实现了黑臭河到景观河的转变。
图23 苏州河河口水闸排水
但是苏州河水系的水质还没有全面改善,水质不稳定,下雨后局部水体黑臭;苏州河干支流水质仍不能达到Ⅴ类水标准;苏州河干流仍存在安全隐患;苏州河两岸仍存在脏乱差现象。这距离恢复苏州河生态系统的远期目标、建设上海生态城市的目标还有很大距离。
2018年5月29日,时任市长应勇调研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要求加强污染治理,提升防汛能力,推进两岸公共空间贯通,使该工程成为增强市民获得感的惠民工程,成为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领工程,把苏州河打造成安全之河、生态之河、景观之河、人文之河。
整治目标:到2020年,苏州河干流消除劣Ⅴ类水体,支流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到2021年,支流全面消除劣Ⅴ类水体。干流堤防工程全面达标、航运功能得到优化、生态景观廊道基本建成。形成大都市的滨水空间示范区,水文化和海派文化的开放展示区,人文休闲的自由活动区,为最终实现“安全之河、生态之河、景观之河、人文之河”的愿景奠定基础[13]。
按照苏州河水系全流域综合治理的思路,整治工程分“水岸联动、截污治污”“沟通水系、调活水体”和“改善水质、修复生态”三大步骤,以市区联动、水岸联动、上下游联动、干支流联动、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联动为五大原则,进行系统规划和综合治理[13]。
通过点源和面源污染综合治理、防汛设施提标改造、水资源优化调度,以及生态、景观、游览、慢行的多功能公共空间集成策划和建设等综合措施,从“控源截污、沟通水系、生态修复、环境整治、长效管理”等五个方面进行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5]。
整治工程总投资254.47亿元,其中水环境治理工程177.7亿元(占76%),防汛工程37.9亿元,两岸整治38.87亿元。2018年上海市开始全面实施苏州河环境综合整治四期工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