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历史沿革:从水网到水利控制片圩区

历史沿革:从水网到水利控制片圩区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该地区地形为碟形,易积难拍,易发涝灾,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逐步建立起大规模水利控制片圩区,圩内建圩,最终形成完全人为控制的水利防线。因而四通八达的水网逐步退化为水利控制片圩区内一条条静态的泄水小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圩区河道水体完全受人为控制,需趁潮排水或经控制片动力排水实现流动,纳物能力极差;在地区污水厂建成后,工业废水基本实现截污纳管,不排除部分企业排污行为的存在。

历史沿革:从水网到水利控制片圩区

新中国成立初期,太湖流域多为自然河流,虽有古代水工构筑的痕迹,但总体未形成封闭式水利控制片区。由于该地区地形为碟形,易积难拍,易发涝灾,自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逐步建立起大规模水利控制片圩区,圩内建圩,最终形成完全人为控制的水利防线。为区内河道相互间可交换,但因水位受人为控制,水力特性彻底改变,圩内河道水流交换能力急剧下降。

随着交通出行的变革,公路的发展逐步取代了水乡水路的通行。早期公路网的建设简单粗暴的阻断了河道网系统,进一步降低了水体的沟通交换能力。

因而四通八达的水网逐步退化为水利控制片圩区内一条条静态的泄水小沟。

至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推动了大量村办企业的发展,至2000年左右,规模化的工业园区开始建设,工业污水纳管随之跟进,但仍有许多零星企业游离在污水管网系统外。这些企业虽然班里的排水手续,但由于污水排放未标准设置原因,部分企业在污水中混入河水以达到排放标准,事实上没有减少污染物的排放,而处罚与获利的巨大差距造成企业一而再、再而三地做出污染行为。(www.daowen.com)

乡村工业的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劳动力的聚居,环境负荷剧增。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未普及,生活污水不做处理直排河道现象普遍。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圩区河道水体完全受人为控制,需趁潮排水或经控制片动力排水实现流动,纳物能力极差;在地区污水厂建成后,工业废水基本实现截污纳管,不排除部分企业排污行为的存在。因外来人口过量引入居住,连同本地居民产出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入环境中,污染周边河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