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绿丽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绿丽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雨水生态化处理区设计图生态砌块为各个小砌块干砌而成,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结构稳定性;生态石笼为笼状结构,内部使用石料填充。

绿丽港生态系统的构建与优化

按照海绵城市的理念,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及生态河道建设的技术要求,在保障排涝安全的基础上,从河道生态系统结构分析着手,对现状护岸进行生态化改造,在河道两侧新建滨水缓冲带、雨水生态化处理区,打通陆域水体生态通道,恢复不同种群的水生动植物,构建更为健康的生态系统。

3.2.1 河道平面布置(图1)

本次河道平面线型设计在规划河口线的基础上,对河道岸线进行重新布置,以营造出自然蜿蜒的河道形态,且设计河口宽不小于规划河口宽。另外,考虑海绵城市建设要求,为提高河道的自然生态性,满足景观视觉效果,在河道部分岸段布置滨河湿地等植被缓冲带;为过滤和净化雨水,布置若干雨水生态化处理区,结合沿线雨水排放口情况,在高程较低的雨水排放口处布置水下过滤墙处理段,并在雨水排放口上下游两侧布置拦截净化平台。

3.2.2 滨水缓冲带设计

(1)河滨湿地岸段(图2)。拆除原有浆砌块石挡墙墙身,保留原基础,在墙后2.5~25.18 m范围内开挖形成湿地,根据不同水深,种植沉水植物和挺水植物,湿地底高程为2.0 m,并采用缓坡与堤顶相接,形成具有一定宽度的植被缓冲带。

图1 河道平面布置示意图

图2 河滨湿地设计图

(2)雨水生态化处理区岸段(图3)。本工程入河排放口主要为道路雨水排放口。将各雨水排放口的初期雨水,汇入总管中,在总管下游设置雨水生态化处理区对排水进行进一步净化。

为过滤和净化雨水,结合沿线雨水排放口情况,对于雨水口高程较低的出口岸段,设置总管排口。拆除该段原有浆砌块石挡墙墙身,在原挡墙基础上布置箱型块体,内部填充块石和基质,上部种植挺水植物,形成一道拦截过滤带。在现状墙后开挖出雨水过滤塘,并设置透水性过滤墙、护坡和护底。

3.2.3 生态化护岸材料(www.daowen.com)

生态护岸可以使河水与土壤相互渗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使水陆之间的物质流及能量流得到加强,提高河道生境多样性,为多样化生物的恢复提供良好的生境条件,并且具有一定自然景观效果。常用的生态护岸材料主要有石笼、生态袋、生态砌块、叠石、抛石、网垫类和植生土坡等。本次研究的河道主要采用了生态砌块和生态石笼。

图3 雨水生态化处理区设计图

生态砌块为各个小砌块干砌而成,具有较好的透水性和结构稳定性;生态石笼为笼状结构,内部使用石料填充。它们都有孔隙,利于水与物质交换;可以挂生物膜,具有一定的净化作用;多孔结构可以提供生境通道,利于小型水生生物繁衍

3.2.4 生物多样性的构建

构建健康水生态系统,首先要构建较为完整的水生植物系统及滨湖的湿生及陆生乔灌草系统,形成一个完整有序、自然过渡的河道植被系统,沟通陆域及水域的物质流、能量流。

(1)水生植物的配置。在一定程度上,超高深度取决于种植水生植物的种类。在水深0.2~0.5 m处,种植挺水植物,起到净化水质、护坡防冲刷的作用,根据植株的种类及特点进行配置,由岸边向河内形成梯次,以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可选择水生美人蕉、梭鱼草、黄花鸢尾、千屈菜、菖蒲等,以提高河道生物多样性。在水深0.5~1.5 m处,种植沉水植物,起到净化水质,吸附水中的氨、氮,可选择金鱼藻、苦草、眼子菜、轮叶黑藻等。

(2)底栖动物的配置。河道水体中因地制宜地投放适量的水生动物,以螺、蚌等迁移较慢的底栖动物为主。即能有效去除水体中富余营养物质,又能通过水生动物摄食藻类来促使水变清。利用食物链关系进行有效的回收和利用资源,取得生态效果。

(3)岸坡的绿化。斜坡段的植物选择应考虑边坡的稳定性和抗冲刷性,满足行洪的要求,可以考虑草皮,草皮中间间种灌木丛。草皮护坡以喜光、根系较为发达、生长迅速的百慕大草坪为主,起到水土保持的效果。灌木选择景观效果较好的洒金桃叶珊瑚、红花继木、海桐等间植。岸顶陆域范围内,可以增加植物种类,选择乔木、灌木和草本组团栽种,构建较宽的植被缓冲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