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的实施
北槽中下段(G1—R航道单元)是12.5 m深水航道最主要的回淤区段。该段为北槽最大浑浊带常驻区段,航道回淤以悬沙淤积为主[8]。因此,最大浑浊带发育部位和悬沙浓度量值的年际变化影响该段航道回淤部位和回淤强度的年际变化。2015—2016年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实施后,进一步阻挡了南导堤越堤泥沙进入北槽,使得北槽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下降。表4、图5分别是2011年以来北槽洪季大潮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分布特征和南港—北槽含沙量纵剖面。由图表可知,北槽最大浑浊带悬沙浓度2011—2013年总体较高,平均含沙量为1.07~1.32 kg/m3。2014年、2015后略有下降,2016、2017年进一步明显下降。由此判断,南坝田挡沙堤加高工程的实施应该是2016—2017年北槽航道回淤较此前减少的主要原因。
表4 洪季大潮北槽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分布特征统计
注:发育部位指图5中含沙量1.2 kg/m3分布范围在横轴的中心位置距NGN4垂线的距离;平均含沙量是观测期北槽中下段4条垂线(CS6、CSW、CS3、CS7)含沙量的平均值;最大含沙量是观测期测到的含沙量最大值。
图5 南港—北槽潮平均含沙量纵剖面(www.daowen.com)
4.2.2 台风影响小
因台风寒潮等大风浪天气影响,航道发生超过正常条件下的回淤量,称为非常态回淤。表5是2011—2017年影响长江口主要台风情况。由表5可知,影响长江口航道回淤的台风寒潮非常态天气过程平均每年约2~3次。台风路径、台风等级和发生潮情等因素综合决定其可能造成的非常态回淤强度[15]。按照航道回淤相邻测量时段有无台风寒潮天气过程对比的方法,估算了各次台风寒潮造成的非常态回淤情况。结果表明,非常态回淤主要影响北槽段[20],由台风造成的非常态回淤年际间差异明显(图6),2012年最大,2016年最小,2011—2015年平均0.28 m/y,2016—2017年平均0.08 m/y。2016—2017年台风对航道回淤影响小,是2016—2017年北槽航道回淤较此前减少的另一原因。
表5 2011—2017年影响长江口的台风情况
图6 非常态回淤强度年际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