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炎症细胞均可产生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对炎症进行体外评估即基于该原理。一些细胞因子可同时在蛋白质水平和mRNA水平进行检测:蛋白质水平检测可通过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或免疫印迹完成;mRNA水平检测可通过定量PCR完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介质转录因子,其转录活性与炎症程度存在关联性,可通过DNA结合分析法确定其转录活性。其他级联信号,如有丝分裂原胞外信号调节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亦可导致前炎症反应。级联放大路径中的关键效应蛋白经磷酸化后可与特定抗体结合,使用该方法可以确定前炎症反应的激活程度。
可吸入的烟气化学成分引起机体内ROS的增加,细胞内氧化/抗氧化平衡被打破,诱发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68]。促炎性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在炎症细胞的募集和激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Moodie等[69]研究发现,卷烟烟气诱导的氧化应激能够调控促炎性细胞因子基因的转录,Rahman等[70]在吸烟者和COPD患者肺组织中检测到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升高。在评价卷烟烟气的生物学效应时,多种细胞被选择作为体外模型,如CHO细胞[71]、人肺腺癌细胞A549[67]和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72]等。不同类型/来源的细胞对烟气的毒性效应有着不同的反应。通过比较A549和BEAS-2B细 胞暴露3R4F参比卷烟的TPM和全烟气(Whole Smoke,WS)后,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释放水平变化发现,卷烟烟气TPM和WS诱导的A549和BEAS-2B细胞IL-6及IL-8的释放水平呈现一致的变化趋势,但影响程度不同。卷烟烟气诱导的促炎症反应存在细胞类型的差异。呼吸道气管上皮细胞是烟气暴露的首要靶细胞,在炎症发生和促炎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同时,气管上皮细胞参与了炎症反应条件下组织损伤的病理性进程。研究发现,卷烟烟气暴露于A549细胞没有增加其促炎性细胞因子IL-6和IL-8的释放水平;而烟气粒相组分和全烟气显著增加了 BEAS-2B细胞 IL-6和IL-8的释放水平[73]。(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