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明朝以来,苗族银饰一直遵守着模式化的审美模式,推演出民族化过程中组成、演绎的变化。在苗族审美标准的衡量下,原始的银饰有的被基本接受,有的被接受后又遭淘汰,有的反复修改后变得面目全非,也有一部分保留了基本的特性。所有民族文化的发展,说到底都是深入了解的过程。苗银的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群体的审美观念是艺术创作的标准,苗族银饰也需要遵循创新和发展的逻辑。苗族对白银有着特殊的崇拜,苗族银饰的实用和审美意识两极分离。在苗族美学思想的影响下,以及艺术创新的过程中,苗族银饰形成自己的独有的民族风格。苗族银饰造型美学受到许多观点的影响,其中最基本的是“以钱为饰”的习俗。苗族的这种习俗从古至今都有,根据研究发现,在苗族服饰领域钱饰与银饰是同一时期出现的。这种流露出来的拜金心态,深刻影响了苗族银饰的审美价值取向,形成了苗族以大为美、以重为美、以多为美的三大苗族银饰的基本艺术特征。
从苗族人的审美看,苗族银饰推崇以大为美,苗族大银角的大小可以达到使用者50%的身高,苗族家庭通过银饰的大小衡量家庭的富裕程度,凸显佩戴者的大气。如同高山和大海,大的事物呈现出的是巍峨之美、浩渺之美。从美学观点看,这种以大为美的审美观念也是可取的。苗族还有比较特殊的审美观念就是以重为美,苗族妇女从小就有打耳洞的习惯,打完耳洞后会戴上当地特制的圆轮形耳环,将耳孔逐渐扩大,最重的耳环可以达到八两,最重的银排圈大概有八斤重。在苗族银饰方面还追求以多为美,最常见的表现就是苗族女子通常都会挂四五只银耳环和戴四五件银项圈,多的能够垂到肩膀,遮盖额头和脖颈,浑身上下的银件加起来有数百之多。当然也不会落下佩戴胸饰、腰饰,银衣组合部件达到数百之多, 繁复重叠。像这样的审美意趣其他民族也不少,例如,在傣族,男子有着文身的习俗,文身追求的是复杂和大面积的图案;哈尼族少女求偶时全身上下都戴满了贝饰、珠饰;这些民族的审美观念都推崇大和多,最典型的是德昂族服饰,腰箍数量多达三四十圈。
苗族银饰的风格特点以制作精致、形状大、品种多、图案繁复著称。苗族银饰上布满了各种精致的小部件,这些小部件银饰的形状也各不相同,制作精美,从外观的整体上看,银饰是统一的银白色,近处观看,又可见其图案的精美。这些精致的小部件都是苗族银匠精心打造出来的,除了这些精美的银饰小部件和整体银白色调的特点之外,苗族银饰带给人们的另一大感觉就是造型华美,苗族银饰几乎可以佩戴于身体上下的每一处部位,这一点与其他普通银饰很不一样。(图4-3)
(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我们在进行苗族银饰设计时应该充分考虑苗族银饰造型精美、色泽银白、造型华美等特点。但是观看已有的苗族银饰记录图册,多数古老的银饰经过代代相传,银饰的表面已经不再是亮闪的银白色,有些图案已经被岁月侵蚀得看不清本来的面貌。对此很难通过图册进行苗族银饰的创造,这是艺术文化的双重损失。在苗族银饰展示博物馆里,尚保存着多种精美的苗族银饰,可以向博物馆负责人借阅观赏,分析其打造工艺,进行技艺传承。
(2)色彩设计
在界面设计中,色彩担任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严谨正确地使用色彩可以有效传达界面的信息以及明确的阐述设计主题。在色彩选择上经过衡量后, 《苗族银饰》数字媒体艺术作品采用了黑、白、黄三种颜色。在黑背景上的白线是源于苗族银饰的银白色,能够充分展现精致细腻的特点,所以将黑白两色定为整体界面的主要色调。在黑白为主色调的底色上,搭配了较为明快的米黄色,将银饰放在米黄色的背景上,提高了银饰的档次。银饰与整体背景相辅相成,整体效果低调而又优雅。湘西苗族大都住在吊脚楼、木房屋里,以苗族房子和家具的木纹理为设计灵感对导航条进行设计。选择木板材质作为导航条的底板,字体颜色为黄色,像雕刻一般铺在木地板上,结合复古与现代简约两种设计风格,庄重而又精致,充分展示了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的统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