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银饰是记载民族人文文化和社会历史的载体,象征着苗族文化。苗族银饰代表着苗族人喜欢大自然、充满创新的品质,是传承苗族文化代表物,展现了苗族人历史文化、各种价值观等。很早以前湘西凤凰县打造银饰技艺被列入了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湘西苗族银饰工艺展现了湘西独特的文化价值、审美价值、工艺价值,是一项值得开发的旅游项目。但是由于现今的旅游开发项目仍然具有多种问题,容易对开发地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并且旅游开发者大多只重视表面开发,湘西苗族银饰文化层次低,苗族银饰工艺迄今为止,传承的人越来越少,工艺逐渐消失,有的苗族银饰甚至偏离了苗族银饰最初的思想。当前苗族银饰的传统锻造工艺正面临失传。因此,目前开发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旅游价值的现状,不仅要吸引更多人来关注苗族银饰的锻造,更要开发苗族银饰更深的文化内涵,做出对传承保护湘西苗族传统银饰锻造技艺实际有效的措施,能对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提供更好的保护并对旅游开发利用产生重要的价值意义(图3-1)。
自明代之后,人口增加,资本主义开始萌芽,农业、手工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为适应社会环境的需求,白银作为通用货币开始在市场上流行起来,在湘西地区,白银逐渐作为日常货物购买的流通中介进入大山深处的苗族聚集地,白银改变了原有的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由于湘西地处偏僻,经济发展较慢,人们认为物重钞轻,所以宁愿掌握实物,不肯用纸币,所以这一交易方式一直延续至今,也正是因为苗族人民对于硬通货的坚持,导致了白银在湘西苗族地区大量汇聚,这些进入湘西地区的白银,便是苗族银饰的原料储备,湘西苗族银饰的制作技艺也因此得到了发展提高。(www.daowen.com)
在当今社会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在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不管是有形的文化遗产还是无形的文化遗产,都应该在保护的前提下,使文化遗产更多地进入市场,提高人们对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这也是另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的形式,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保护地经济开发的良性循环。在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无形的资产相对于有形的资产较不易于操作,存在较高的难度和风险,并且,由于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冲击,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越加狭窄。基于当前的社会现状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势必要通过可行的、规范的市场化指导方针,即产业化经营,从而实现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湘西的贫困地区(图3-2),大多在深山之中,交通不便,货物流通不畅,可开发资源不多,然而在苗族聚集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具有较大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产业化经营可以将无形的文化资产转化为文化生产力,这样不仅能带领苗族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还能呼吁更多的人关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本文主要分析湘西苗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化经营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