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理舒适性的理论基础
开发这种新型织物的技术源于“l/f起伏”理论和“生物声”理论。这一理论认为,自然界存在的物体或现象,至少在人眼见到的范围内,全是不规则的,如图7-1所示。
图7-1 “1/f起伏”的波形分析(www.daowen.com)
所谓“1/f起伏”,是指波的振幅和频率f成反比,振动频率大的起伏其振动的幅度就小。换言之,小的起伏频繁出现,大的起伏仅仅是偶然事情。“1/f起伏”是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现象,称为自然节律,就是具有一定节律性并能给人带来一种心理舒适感觉的不规则性。迄今为止,已知的“1/f起伏”现象很多,如银河系磁场、地球自转速度、真空管中流过的电流、石英钟的振动数、树木的年轮、小河的流水、小鸟的鸣叫、轻风的拂动、海洋的波涛、心脏的跳动、安静时的脑波、手打拍子的节奏、美妙的音乐,如此等等。在这些现象中,大到宇宙,小到细微,无不体现“1/f起伏”的变化。树木的年轮与其成长中每年的气候相关;风拂杨柳、小河潺潺、星光闪烁、涛声激荡与包围地球的空气相关;小鸟的鸣叫、手打拍子、心脏跳动、脑波发出与其神经系统传递的电信号相关;美妙的音乐更是“1/f起伏”振动数的变化。因此“1/f起伏”不仅仅是简单的普遍现象,而且与舒适性和美学意识有密切联系。自然界诸多现象中存在的节律也存在于人的身体中,当外界节律变化与人体节律发生共鸣,人们就会感到舒适和亲近,人们一旦欣赏自然美景就会心情舒畅,就是这个道理。“1/f起伏”生物体内信息传递顺利,生物体能吸收“1/f起伏”,这也是某类织物具有心理舒适性的神秘之所在。
支持心理舒适性织物开发的技术还有“生物声”理论,这一理论与“l/f起伏”相近。日本信州大学工学部信息工程学科的理学博士中村八束教授认为,自然界不能皆有节律,从生物得到的节律信息,形同声音,有音乐感。人体在接触这些信息时,能和自然界的生物声发生共鸣,产生愉快的心情。提取生物和生物周围外观中的节律信息用于绘画、印花和提花,能产生与自然和谐的感觉,用这种方法可以赋予织物较高的附加价值。
(二)心理舒适性织物的设计
现代科技的发展已达到实现“l/f起伏”控制的水平。但是,认识和选取自然节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只有凭借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才能得以实现。实际开发这类产品,是针对不同产品的用途,采用广泛调查的方法收集主题画面,然后从关心度、通用性等角度选择和规范画面的内容和含义,由设计师完成基本设计。在服装面料生产中,印花花纹最早使用了“l/f起伏”理论开发的“无痛印花”不是以几何学的等距离反复出现固定的图案,而是适度地将具有不规则配置的自然感的花纹印在织物上。以“l/f起伏”理论与面料生产的多种工艺相结合,有望开发出不同的心理舒适性织物,用于保健服装的面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