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化学纤维的发明
蚕丝生产要受桑树种植条件的限制,而且一只蚕一生仅吐一个茧,一个茧仅有0.5g重的丝。因此,人们在努力提高天然蚕丝产量的同时,也希望运用仿生学的原理,人工制造出一种同天然蚕丝相似的纤维。
早在1743年,法国化学家柳缪尔等人观察蚕吐丝造茧的时候,就想找出蚕吐丝的秘密,以便仿照这一过程用桑叶制造出相似的纤维来,但因找不到能溶解桑叶的溶剂而失败。后来,化学家在测定蚕丝和桑叶的组成时,发现二者都含有炭、氢、氧3种元素,而蚕丝还含有氮,根据含有氮的启示,1884年,瑞士化学家奥丹玛斯将纤维素用硝酸处理后制成了硝酸纤维,这种含氮的纤维素可溶解于酒精,配制出了人造纤维。使硝酸纤维能够投入生产,还要归功于法国人查顿。1885年,他用自己制得的硝酸纤维织成了一件光耀夺目的衬衣,在巴黎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但是,由于这种纤维制造成本太高,强力很低,又容易燃烧,没有得到应用推广。1891年,英国化学家查尔斯·克劳斯和爱德华·贝文发明了一种性能比较优良的黏胶纤维。1936年,意大利科学家第一次从牛乳里提炼出乳酪蛋白质,制成人造纤维,以后又有人陆续从大豆、花生和玉米里把蛋白质分离出来,制成了人造纤维。这几种纤维都以食物作原料,尽管其性能与羊毛相似,却仍不能大规模地生产。随着人们对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以煤、石油、天然气产品为原料的合成纤维便逐渐发展起来。其后又相继研究开发成功仿毛(多角形、扁平形、带状形、中空等异形纤维)、仿丝(三角形等异形纤维)和仿麻(扁平形、带状形等异形纤维)等各种新型化学纤维,为发展纺织工业、增加纺织新产品作出了贡献。
(二)非织造布的诞生
非织造布是一种崭新的纤维制品,近30年来发展速度很快,其产品涵盖了传统纺织品应用的各个领域,成为纺织工业中最年轻而又最有发展前途的一个产业,被人们誉为纺织工业中的朝阳产业,是一个激动人心的潜力巨大的新型领域。但这项技术对仿生学原理的应用,可追溯到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社会,甚至比机织物和编织物的发展历史还要早。古代的游牧民族在实践中发现和利用了动物纤维的缩绒性,掌握了制毡技术,他们用羊毛、骆驼毛等动物毛,加一些“化学助剂”(如热水、尿或乳精等),通过脚踩或棍棒打击等机械作用,使纤维相互纠结,制成用于鞋、帽和床垫的毡制品,这种毡制品制造技术的延伸与发展,便成为现在的针刺法非织造布生产方法。
早在7000年以前,中国就能将野蚕驯养和纯化成家蚕,抽丝制帛,用于制作服装和服饰,这是利用蚕吐丝直接成网所制成的丝质非织造布,在原理上启示了今日的纺黏法非织造布的诞生。
公元前2世纪,我们的祖先受漂絮的启发,发明了大麻纤维纸。漂絮是古代用丝制绵时在衬垫的竹垫上留下的一层薄薄的丝絮,这种漂絮和造纸湿法非织造布的生产原理十分相似。
(三)纺织品的仿真技术(www.daowen.com)
涤纶仿真丝绸碱减量处理是仿生学原理在织物后整理中的应用。碱减量处理就是用氢氧化钠溶液处理涤纶织物,使之重量减轻的仿真丝绸整理。在处理过程中,涤纶的表面因纤维分子酯键水解而发生溶蚀,导致织物中纤维及纱线间隙增大,织物重量减轻,从而获得良好的透气性、形变恢复性、柔软性、悬垂性和外观酷似真丝绸的仿真效果。
(四)纺织品设计中的仿真技术
在纺织品设计中,运用仿生学相似原理也屡见不鲜。如化纤织物的仿毛、仿丝、仿棉、仿麻、仿毛皮等。仿鹿皮、仿貂皮织物,既像毛皮又不是毛皮,很受消费者欢迎。在花布图案设计方面,仿形、仿色就更普遍了,各种动物图案、植物图案和自然风景图案是仿生学与技术美学的完美结合。在色彩上更是丰富,有翡翠宝石色、东方陶瓷色、岳麓枫叶色、紫藤丁香色、传书信鸽色以及丛林色、古典园林色、海滨色、沙滩贝壳色等大自然色调,都是仿生学在服装色彩上的成功应用。纺织品三大类之一的装饰用织物的图案设计更符合仿生学相似原理,装饰织物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双重作用,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因此,它的设计既要考虑实用性,更要考虑装饰性。设计人员通过对大自然的模仿、概括、提炼和艺术夸张等手法,再运用变色、变形、变调将自然形态上升到高于自然形态的艺术形态,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
(五)服装服饰中的仿生技术
仿生技术在服装服饰中的应用不仅历史悠久,而且越来越广泛。例如燕尾服的后摆仿照了燕子开衩的毛羽,穿上这种燕尾服后显得更加英俊潇洒,风度翩翩。现在人们对燕尾服的实用比以前少了,但在后摆开衩的西服、风衣上仍可见到燕尾服的影子。蝴蝶结也是在服饰中早已出现的蝴蝶形象,生动而逼真,从头结、领结到衣结、鞋结,应用十分广泛,它的应用不但是服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还具有锦上添花的效果。荷叶边服饰在国内外甚多,如外国历代皇室贵族妇女日常都穿着连身蓬裙,达官贵人也都爱穿荷叶边领子的衣衫,显得格外雍容华贵,典雅而不俗。我国自古以来也有采用荷叶边来美化衣着和生活环境的爱好,现在还常常见到在家居和宾馆中的窗帘、舞台上的幕布以及床罩、缝纫机套、电视机套等上缀有美丽的荷叶边,以衬托出环境美。蝙蝠在我国民间视为吉祥物,人们为了讨个吉利,常以“蝠”和图案象征“福”,在新婚的床单、被罩和枕头上常绣上双蝠图案,好比双翼,比翼飞翔。为了烘托出蝙蝠翱翔时的英姿美态,服装设计师还专门设计出蝙蝠羊毛衫、蝙蝠连衣裙等松身蝙蝠形蝙蝠系
列服装。清代时兴的瓜皮帽由6块黑色毛料或黑色贡呢拼缝而成,样子像半个西瓜,是晚清时期男士的时兴着装。以上服饰具有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作用,是实用品,也是艺术品,既有实用性,又有装饰性。这是人们通过对大自然形态的模仿、概括、提炼和艺术夸张等手法,再运用变色、变形、变调予以配合,将自然形态上升到高于自然形态的艺术境界,从而给人以美的享受,这不能不说是仿生学的杰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