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一系列气象参数对大气影响进行校正的思想最早由Luzi提出,后来在第十三届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协会的大会上,通过投票决定大气折射率n采用艾森-弗鲁姆公式来计算,即:
式中,T为大气绝对温度,T=t+273.16℃,t为大气干温;P为大气压强;e为大气水汽压强。
根据艾森-弗鲁姆公式推导出Φatm,即:
式中,大气水汽压e可以用式(7.8)表示,大气饱和水汽压E可以用式(7.9)表示,h为大气湿度。
根据以上公式可知,通过气象参数校正法得到大气因素引起的相位值Φatm,需要按照一定规律,等间隔采集观测现场不同时刻的大气湿度、大气干温、大气压强等气象信息。(www.daowen.com)
2015.5月15日相关人员在武汉大学测绘学院的楼顶进行IBIS-L的环境监测实验,观测目标区域内主要为稳定的建筑,GBSAR观测主要参数见表7.1,观测时间由上午11:58至下午17:31,获取56景连续观测影像。完整的观测区域覆盖实地面积为0.9×0.8平方千米,考虑到数据处理效率,选取其中400×300平方米大小的区域进行大气改正。对该组影像分别采用气象参数法、固定点法以及二次曲面拟合法进行大气改正,以对比三者的改正精度。在连续观测数据中,选择起始采样时刻11:58的数据作为主影像,采样时刻16:12的数据作为辅影像,两影像的时间基线约为4h。
表7.1 IBIS设备参数设置
由于精确的气象参数较难以获取,因此气象数据从当日的气象资料中得到。实验当日的气象参数在表7.2中列出,利用式(7.3)~式(7.5)能够计算出采样时刻的折射率n。然后将折射率代入式(7.2)中,即可求解出大气相位。折射率差Δn约为0.353×10-5。经过公式计算,由实验区域最大斜距400m可得出,最大的大气相位改正仅为1.028rad。由图7-3可知,该监测时段干涉相位中大气的相位成分随距离增大有递增趋势,大气扰动最大的相位值可达4rad。按照气象参数改正进行大气校正的视线向最大改正值仅为1.44mm,而对于本实验中由大气所造成的视线向路径误差接近5.6mm,因此这种改正效果无法满足GBSAR高精度变形监测的要求,从而可知利用气象参数进行大气改正的效果非常有限。
从根本上说,气象观测数据一般都是某地区的平均值,而改正大气相位在地基数据中的误差需要气象参数精确的二维分布,因此,无法达到理想效果是可以预知的。而且折射率需要公式进行反演,也有可能带来公式反演的误差。总之,利用大气参数改正法对GBSAR的大气相位进行抑制的效果非常有限,难以满足实践中对形变区域监测精度的要求。
图7-3 主辅影像干涉图
表7.2 气象观测数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