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连续监测方法的应用与优势

连续监测方法的应用与优势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3-13IBIS-L监测原理3.连续干涉相位累积IBIS-L是一种连续采样的工作模式,采样间隔一般为5~10min,如前所述,这种连续干涉相位累积的方法同样也可被应用于L型设备的时序监测中。图3-14IBIS-L数据简单处理流程通过分析上述简单处理流程不难发现,目前连续监测情况下的时序分析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采用单一阈值提取PS点,精度较差。

连续监测方法的应用与优势

地基SAR由于是零基线,空间去相干影响较小,采样时间间隔短,其时间去相干影响也较小,因此能够较好地完成对照射区域形变过程的监测。但是,由于大量SAR数据中含有的相位信息非常复杂,且大气相位与形变相位在时空分布中都具有较强的相关性,传统的InSAR时序分析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地基SAR的时序处理中。因此,本书基于已有的InSAR时序处理方法,探讨不同监测模式下适用于GBSAR的时序分析方法。

为获取监测区域二维的时序形变信息,需要通过对IBIS监测的原始数据进行处理,基本的数据处理流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二维监测数据采集

选定监测区域,调整雷达方向,尽量使雷达视向与形变方向平行。避免出现夹角为90°,由于地基雷达主要是观测形变矢量在视线向的投影,因此若形变方向雷达视线成直角,则其在视线向的投影为0,即无法得到形变信息(见图3-13)。

2.雷达信号成像处理

雷达接收到监测区域的反射信号,距离向根据距离雷达中心的距离由近及远进行记录,方位向是由雷达与目标点的相对运动情况决定的。信号数据无法直接进行干涉处理,因此必须通过成像算法,将雷达信号转换为聚焦成像数据。距离向采用脉冲压缩,方位向采用合成孔径技术,最终得到SAR的单视复数影像。

图3-13 IBIS-L监测原理

3.连续干涉相位累积(www.daowen.com)

IBIS-L是一种连续采样的工作模式,采样间隔一般为5~10min,如前所述,这种连续干涉相位累积的方法同样也可被应用于L型设备的时序监测中。但是,由于L型设备的采样间隔要远大于S型设备,干涉相位中可能会混入大气及噪声相位,因此相位叠加容易带来误差累积,具体的影响后面章节会给出详细的分析。

4.形变提取与分析

通过连续干涉相位累积的方法,可以获取监测区域内任一目标点任一时刻的形变值。但是,该方法中存在大量的大气及噪声相位累积,常用单个或多个稳定点对形变结果进行环境改正,进行基于点目标的时序分析技术提取出形变速率,进而得到整个监测区域的形变场,对大型建筑的安全健康状况评估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综上所述,连续监测条件下GBSAR简单的变形监测流程如图3-14所示。

图3-14 IBIS-L数据简单处理流程

通过分析上述简单处理流程不难发现,目前连续监测情况下的时序分析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采用单一阈值提取PS点,精度较差。常用的PS点提取方法均是基于单一阈值的,因此存在PS点分布及定位不准的问题。后续的时序分析都是基于PS点上的分析,错误的PS点会带来错误的分析结果。为避免此类问题出现,可以利用双阈值提取方法,能更为高效且准确地提取出PS点,为时序分析提供重要的数据基础。

(2)采用累计叠加解缠,存在错误。对于连续获取的SAR影像,由于时间间隔较短,通常假定相邻干涉相位间没有发生缠绕,一般采用累计叠加求解真实相位。然而实际测量中,大约5min的时间间隔内,由于大气与周围场景是变化的,因此这种假设是不成立的,干涉相位是缠绕的。若仍然采用累计叠加的解缠方法,会存在较大的误差。若采用空间二维加时序一维的解缠方法,能够避免此类错误。

(3)未剔除大气相位,误差累加。类似于问题(2),没有考虑到大气相位的存在,往往得到的干涉相位实际上是形变相位、大气相位等的总和,真实的形变信息往往淹没在影响较大的大气相位中,从而得不到正确地提取。通常可以利用二次曲面拟合的方法对大气相位进行改正,以保证形变结果的可靠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