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侵爆毁伤效应的影响

探究侵爆毁伤效应的影响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35侵彻体芯体内应力和壳体径向速度变化图2.36芯体应力峰值及侵彻体剩余速度变化贯穿不同厚度靶板后,侵彻体不同位置处壳体半径变化如图2.37所示,图中纵坐标12.5 mm处的水平实线表征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初始半径;曲线虚线部分表示该部分壳体对应活性芯体已被激活,穿靶后这部分壳体将脱离剩余侵彻体形成靶后破片,实线部分表征膨胀后的剩余侵彻体部分壳体半径。

探究侵爆毁伤效应的影响

高速碰撞条件下,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依靠动能、活性芯体径向膨胀效应和爆燃反应联合作用,对目标造成高效毁伤,且侵彻体动力学响应特性、目标毁伤效应显著受弹靶结构参数、靶板材料类型、弹靶作用条件等因素影响。

1.侵彻体结构参数影响

为分析弹靶结构参数对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毁伤效应影响规律,基于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侵彻理论,对壳体厚度h为2.5~8.75 mm的侵彻体垂直侵彻15 mm均质装甲钢靶板过程进行分析。碰撞速度1 000 m/s,侵彻体直径25 mm、长度100 mm,合金钢壳体厚5 mm,活性芯体长95 mm,材料参数列于表2.9。

表2.9 弹靶材料参数

图2.29 不同壳体厚度条件下芯体不同位置轴向压力时程曲线

不同壳体厚度条件下芯体不同位置轴向压力时程曲线如图2.29所示,不同位置壳体径向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2.30所示。可以看出,在相同碰撞速度下,壳体越厚,径向速度越低,且产生径向速度的壳体长度也越短。主要原因在于,壳体厚度的增加,直接导致芯体直径变小,膨胀效应明显减弱,导致壳体微元径向加速度降低。另外,壳体厚度增加,意味着相同位置处,需要加速的壳体质量增加,进一步降低了壳体的径向速度。而产生径向速度的壳体长度变短,主要是由于随着壳体厚度增加,芯体直径变小,侧向稀疏波会更快追赶上芯体内冲击波并卸载,导致冲击波扫过的芯体长度变短。

图2.30 不同位置壳体径向速度随时间变化曲线

不同壳体厚度条件下,芯体内应力峰值随弹靶界面距离变化如图2.31所示。从图2.31中可以看出,相同碰撞速度下,虽壳体厚度不同,但芯体内应力峰值基本保持一致;随观测点与弹靶分界面距离增加,壳体较薄时的芯体率先卸载,壳体较厚时芯体则在更短距离处完全卸载。主要原因在于,从壳体表面回传的侧向稀疏波到达芯体所需时间较短,但进入芯体后,稀疏波在芯体内传播速度较低,导致薄壳体时芯体内稀疏波传播时间要长于厚壳体时。因此,厚壳体时,虽卸载较晚,但在弹靶界面处却更快完成对冲击波卸载。活性芯体冲击激活阈值为3.6 GPa时,如图2.31中黑色横线所示,在当前碰撞速度下,壳体越厚,活性芯体反应度越高。

图2.31 芯体内应力峰值随弹靶界面距离变化

不同壳体厚度条件下,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贯穿靶板后壳体径向位置如图2.32所示。图2.32中纵坐标12.5 mm处的黑色水平线为侵彻体初始半径位置;曲线虚线部分表示该部分壳体所对应活性芯体已被激活,穿靶后这部分壳体将脱离剩余侵彻体形成靶后破片;实线部分表示剩余侵彻体部分壳体半径。从图2.32中可以看出,在当前碰撞速度下,随着壳体厚度增加,径向膨胀半径减小,被激活芯体长度略微增加,剩余侵彻体长度减小。

图2.32 穿靶后壳体半径与位置

活性芯体爆燃率和径向膨胀随壳体厚度变化如图2.33所示。在1 000 m/s碰撞速度下,随壳体厚度增加,活性芯体爆燃率略有提高,剩余活性芯体半径显著减小。主要原因在于,壳体厚度增加,壳体对芯体约束力增加,同时芯体直径减小,挤压后对壳体的作用力也减小,导致壳体变形小。

穿靶后碎裂壳体长度及其最大径向飞散速度随壳体厚度变化如图2.34所示。随壳体厚度增加,用于形成靶后破片的壳体长度增加,但穿靶后所形成破片的径向飞散速度却明显减小。主要原因在于,在此碰撞速度下,壳体厚度增加导致被激活活性材料长度增加,更多壳体形成靶后破片。但与此同时,由于壳体厚度增加,活性芯体直径减小,挤压造成的径向膨胀与被激活反应活性材料质量减少,导致材料反应对壳体径向飞散贡献降低。(www.daowen.com)

图2.33 活性芯体爆燃率和径向膨胀随壳体厚度变化

图2.34 穿靶后碎裂壳体长度及其最大径向飞散速度随壳体厚度变化

2.靶板结构参数影响

为分析靶板结构参数对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响应行为影响,基于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侵彻理论,对侵彻体垂直侵彻厚度3~25 mm靶板响应行为进行分析,侵彻体速度1 000 m/s,壳体厚度5 mm。

靶厚15 mm条件下,侵彻体芯体内应力和壳体径向速度变化如图2.35所示,芯体应力峰值及侵彻体剩余速度变化如图2.36所示。由于活性芯体内应力衰减的主要原因是侧向稀疏波,靶板厚度的增加仅影响轴向稀疏波,因此靶板厚度变化未对芯体内应力随时间变化产生影响,如图2.35(a)所示,并与图2.29(b)一致。但如图2.36(b)所示,靶板厚度增强会显著影响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剩余速度。随靶板厚度增加,轴向剩余速度显著减小。

图2.35 侵彻体芯体内应力和壳体径向速度变化

图2.36 芯体应力峰值及侵彻体剩余速度变化

贯穿不同厚度靶板后,侵彻体不同位置处壳体半径变化如图2.37所示,图中纵坐标12.5 mm处的水平实线表征活性复合结构侵彻体初始半径;曲线虚线部分表示该部分壳体对应活性芯体已被激活,穿靶后这部分壳体将脱离剩余侵彻体形成靶后破片,实线部分表征膨胀后的剩余侵彻体部分壳体半径。从图2.37中可以看出,随靶板厚度增加,壳体径向膨胀效应更显著。虽靶板厚度不同时,壳体达最终径向速度相同,但随靶板厚度增加,侵彻时间增长,导致壳体可获得更显著径向膨胀。另外,靶板厚度不同时,穿靶后剩余侵彻体长度基本相同,主要原因是靶板厚度变化并不影响芯体中应力峰值变化。

图2.37 靶板厚度对穿靶后壳体半径影响

靶板厚度对活性芯体爆燃率和径向膨胀影响如图2.38所示。从图2.38中可以看出,在1 000 m/s碰撞速度下,随靶板厚度增加,活性芯体爆燃率基本保持不变。主要原因在于,靶板厚度变化不影响应力峰值及应力卸载,因此爆燃率未发生显著变化。此外,剩余侵彻体径向膨胀随靶厚增加而增大,主要原因是靶厚增加延长了径向膨胀作用时间,从而使侵彻体产生更大的径向膨胀。

图2.38 靶板厚度对活性芯体爆燃率和径向膨胀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