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Na3Y2(PO4)3∶Ce3+/Tb3+的发光性质分析

Na3Y2(PO4)3∶Ce3+/Tb3+的发光性质分析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4.23是对Na3Y23∶0.02Ce3+发射光谱的高斯拟合图,该峰是由峰值为378 nm和409 nm的两个峰叠加而成,分别归属于Ce3+离子的5d能级到2F5/2和2F7/2能级的跃迁。因此,Ce3+离子在Na3Y23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 mol%。Na3Y23∶0.03Tb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4.25所示。

Na3Y2(PO4)3∶Ce3+/Tb3+的发光性质分析

4.4.3.1 Na3Y2(PO43∶Ce3+发光性质

由图4.23(a)可见,在382 nm的发射波长监控下,Ce3+的激发光谱位于220~350 nm范围内,由发光中心位于274 nm和326 nm的两个峰组成。激发峰来自Ce3+离子的4f基态到5d激发态的不同晶体场劈裂能级的跃迁。由图4.23(a)中发射光谱观察到,在274 nm激发下测得的发光强度高于在326 nm激发下测得的发光强度。发射光谱的范围位于350~500 nm,整体峰型呈现出主峰位于382 nm的不对称宽光谱形态。图4.23(b)是对Na3Y2(PO43∶0.02Ce3+发射光谱的高斯拟合图,该峰是由峰值为378 nm和409 nm的两个峰叠加而成,分别归属于Ce3+离子的5d能级到2F5/22F7/2能级的跃迁。这两个峰值差为2 005 cm-1,与2F5/22F7/2之间的理论能量差相符合(约2 000 cm-1[184]

图4.23 Na3Y2(PO43∶0.02Ce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a)与在326 nm监测下Na3Y2(PO43∶0.02Ce3+发光谱的高斯拟合图(b)

由4.24(a)和(b)可以看出,发射光谱的发光强度随着Ce3+离子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Ce3+离子的掺杂浓度高于0.02 mol时开始逐渐下降。因此,Ce3+离子在Na3Y2(PO43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为2 mol%。当Ce3+离子的掺杂浓度高于2 mol%时,样品的发射强度因浓度淬灭而下降。

图4.24 在326 nm激发下Na3Y2(PO43∶xCe3+(x=0.01~0.1)的发射光谱(a)与Na3Y2(PO43∶xCe3+样品的发射光强度随Ce3+浓度变化关系图(b)

4.4.3.2 Na3Y2(PO43∶Tb3+的发光性质

一般情况下Tb3+离子的发射光谱主要为5DJ7FJ的能级跃迁。当Tb3+浓度较低时,主要为380~430 nm的5D37FJ跃迁的发射光谱,随着Tb3+离子浓度增高,由于能级间的交叉弛豫现象,这些峰强度逐渐降低,5D37FJ的跃迁增强,最高强度来自5D47F5跃迁的发射峰对应波长为550 nm左右,位于绿光区域,因此Tb3+离子常常作为绿色荧光粉的激活剂。Na3Y2(PO43∶0.03Tb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如图4.25所示。在550 nm监测下的激发光谱,覆盖了从220~270 nm的(最强激发峰位于230 nm处)宽谱和一些从300~400 nm的较弱线状谱,它们分别来自4f8→4f75d(ΔS=0)自旋允许跃迁和4f-4f跃迁。在230 nm激发下,Na3Y2(PO43∶yTb3+的发射峰包括位于419,439,458,469 nm的蓝光发射峰,分别对应于5D37F65D37F55D37F45D37F2的能级跃迁和对应于5D37F65D37F55D37F45D37F3能级跃迁的绿光发射峰496,550,583,623 nm。

在230 nm激发下,不同浓度Na3Y2(PO43∶yTb3+的发射光谱如图4.26(a)所示,当Tb3+离子掺杂浓度较低时,发射光谱主要是由5D37FJ跃迁引起的蓝光发射峰组成,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由于Tb3+离子间5D35D4能级间的交叉弛豫,增强了5D4能级能量,从而使5D47FJ跃迁引起的绿光发射增强。对于Tb3+离子来说,5D35D4间的能级差接近于7F67F0间的能级差。由图4.26(b)可以看出,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5D3发射强度逐渐降低,同时5D4发射强度逐渐增强直到Tb3+离子掺杂浓度达到最佳掺杂浓度30 mol%。这种现象可能是通过Tb3+5D3)+Tb3+7F6)→Tb3+5D4)+Tb3+7F0)传递过程产生的[185]。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交叉弛豫作用也越来越强,从而增强了Tb3+离子位于550 nm处的绿光发射。又由于浓度淬灭机制,当Tb3+离子掺杂浓度为30 mol%时,位于550 nm处的绿光发射达到最强。

图4.25 Na3Y2(PO43∶0.03Tb3+的激发和发射光谱

图4.26 Na3Y2(PO43∶yTb3+(y=0.01~0.7)的发射光谱图(a)和Tb3+离子的5D35D4能级的变化与Tb3+浓度关系图(b)

4.4.3.3 Na3Y2(PO43∶Ce3+,Tb3+的发光性质

在326 nm激发下,测试了样品Na3Y2(PO43∶0.02Ce3+,yTb3+(y=0,0.01,0.03,0.05,0.07,0.1)的发射光谱,如图4.27(a)所示,当单掺杂Ce3+离子时,发射光谱中只有Ce3+离子的发射峰,当Tb3+离子掺杂浓度增加时,不仅有Tb3+离子的发射峰,并且出现了Tb3+离子的特征发射峰。随着Tb3+离子掺杂浓度的增加,Ce3+离子的发射光谱的发射强度明显减弱,说明Ce3+离子将部分能量传递给了Tb3+离子。同时从图4.27(b)明显看出,在326 nm激发下,固定Ce3+离子掺杂浓度,Ce3+离子在382 nm的蓝光发射强度随Tb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减弱,Tb3+离子的绿光发射强度随其掺杂浓度增加而增强。

图4.27 Na3Y2(PO43∶0.02Ce3+,yTb3+(y=0,0.01,0.03,0.05,0.07,0.1)荧光粉的发射光谱(a)和在Na3Y2(PO43∶0.02Ce3+,yTb3+荧光粉中固定Ce3+离子掺杂浓度,改变Tb3+离子浓度时,Ce3+和Tb3+离子发射强度的变化(b)

4.4.3.4 Na3Y2(PO43中Ce3+向Tb3+的能量传递(www.daowen.com)

为了进一步研究Ce3+离子向Tb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测试了在326 nm激发光激发下,掺杂不同浓度Tb3+离子的样品的Ce3+离子5d能级的衰减曲线,结果如图4.28所示。如Blass的研究,Ce3+离子的衰减规律为[186,187]

式中,I为荧光强度,A1和A2为常数,t为时间,τ1和τ2分别表示快慢衰减寿命。平均寿命τ*

图4.28 在326 nm激发下,Na3Y2(PO43∶0.02Ce3+,yTb3+的衰减曲线和能级寿命

图4.29 Na3Y2(PO43基质中Ce3+离子向Tb3+离子的能量传递图(a)和能量转移效率(b)

如图4.28所示,随着Tb3+离子浓度的增加,Ce3+离子的寿命逐渐降低,由公式计算得到平均寿命分别为27.8,23.9,20.9,17.3,14.4,10.2 ns。

根据Na3Y2(PO43∶Ce3+,Tb3+的激发、发射和能级寿命衰减曲线,给出了Ce3+,Tb3+能级图和能量传递示意图,如图4.29(a)所示。当Ce3+、Tb3+离子共掺杂时,Ce3+离子吸收紫外光从基态(2F5/2)回到激发态,同时,将部分能量传递给了Tb3+离子的5D3能级,随后,5D3能级通过自己的跃迁或者通过交叉弛豫将能量传递给5D4能级。到达5D4能级的电子可以通过辐射跃迁回到基态,发射出一系列的5D47FJ跃迁的窄谱带发射光,发射峰位置分别为496,549,583,623 nm。从而可以实现Ce3+离子到Tb3+离子的能量传递。

为了更好地理解Ce3+离子到Tb3+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从敏化剂离子到激活剂离子之间的能量转移效率ηET为[188]

式中,I和I0分别表示有和无激活剂时敏化剂的发射强度。简单来说,发射强度I定义为Ce3+离子在382 nm处的强度值。在Na3Y2(PO43基质中,Ce3+离子到Tb3+离子能量转移效率公式中,I和I0分别表示掺杂和未掺杂Tb3+离子的发射强度。ηET(Ce3+离子到Tb3+离子)如图4.29(b)所示。随Tb3+离子浓度逐渐增加,ηET值逐渐增加,当Tb3+离子的掺杂浓度达到10 mol%时,ηET达到68.55%。由此可以证明,敏化剂Ce3+与激活剂Tb3+离子之间存在能量转移过程。

由于Ce3+_Tb3+存在能量转移,在单一基质中同时得到Ce3+离子的蓝光发射和Tb3+离子的绿光发射,从而使在单一基质中实现颜色可调成为可能。图4.30为Na3Y2(PO43∶xCe3+,yTb3+在326 nm紫外光激发下的色坐标。当固定Ce3+离子的掺杂浓度变化Tb3+离子的掺杂浓度,Na3Y2(PO43∶xCe3+,yTb3+荧光粉发光颜色从紫蓝色(A,0.164 5,0.024 8)到蓝绿色(B,0.223 5,0.258 9)再到绿色(C,0.263 8,0.414 2)直至黄绿色(F,0.301 3,0.557 5)。表4.8为在326 nm激发下,Na3Y2(PO43∶xCe3+,yTb3+荧光粉的色度坐标的X,Y值。

表4.8 NYP∶xCe3+,yTb3+系列荧光粉的CIE坐标

图4.30 Na3Y2(PO43∶xCe3+,yTb3+荧光粉在326 nm波长激发下的色坐标(嵌入图是该样品在紫外灯照射下的实物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