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仪(Ulti ma IV,日本)对所合成样品开展物相分析,其中采用Cu靶作为辐射源,入射波长选择λ=1.504 5Å,工作电压和电流分别设置为40 k V和40 mA,扫描的速度选择6°/min,扫描的角度2θ区间为10°~80°,扫描步长设置为0.02。采用荧光光谱仪(日立F-7000)进行荧光粉的光致激发光谱和光致发射光谱分析,其中激发光源为150 W氙灯。
1)XRD数据分析
据Sokolova等人报道,在Na2CaPO4F晶体结构中,Ca2+离子分别占有5种位置,分别是配位数为6的Ca1,Ca3,Ca4,Ca5和配位数为7的Ca2。其中,Cal,Ca3,Ca4,Ca5连接4个O2-离子和两个F-离子,Ca2连接5个O2-离子和2个F-离子。Ca2+离子的离子半径分别为1.0(CN=6Å),1.06(CN=7Å),考虑到相似的离子半径和价态,可以推断Ce3+离子,Mn2+离子能够更容易地进入Ca2+离子的位置。图4.6分别列出了利用高温固相法合成的Na2CaPO4F,Na2CaPO4∶0.02Ce3+,Na2CaPO4F∶0.05 Mn2+,Na2CaPO4F∶0.02Ce3+,0.05 Mn2+,Na2CaPO4F∶0.02Ce3+,0.20 Mn2+的XRD图谱。可以看出这几种XRD图在峰形和大小上都没有太明显的区别。通过与Na2CaPO4F的标准卡片ICSD:56962对比得知[164],所合成的样品的峰位均能够很好地与标准卡片上的峰位相对应,因此成功合成了Na2CaPO4F基质,并对其进行了Ce3+离子、Mn2+离子的掺杂。
图4.6 Na2CaPO4F∶Ce3+,Mn2+荧光粉的XRD图
2)Ce3+离子掺杂Na2CaPO4F荧光粉的发光特性研究
图4.7分别列出了在377 nm波长光的监测下,经过优化后的Na2CaPO4F∶0.02Ce3+荧光粉与优化后的NaCaPO4∶0.02Ce3+荧光粉的光致激发光谱。Na2CaPO4F∶0.02Ce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中,至少在A(~220 nm),B(~245 nm),C(~264 nm),D(~308 nm)4个位置分别有明显的激发峰,对应的这几个激发带均来自Ce3+离子的f-d跃迁。与NaCaPO4∶Ce3+荧光粉的激发光谱相比,可以看出,两者的激发光谱图大致相似,但Na2CaPO4F∶0.02Ce3+荧光粉的最高激发峰相比于NaCaPO4∶Ce3+荧光粉的最高激发峰波长有着细微的蓝移。可以明显地看出Na2CaPO4F∶0.02Ce3+荧光粉的激发波长的强度明显高于NaCaPO4∶Ce3+荧光粉。也就是说,在200~360 nm激发光波段,Na2CaPO4F∶0.02Ce3+荧光粉对光的吸收强于NaCaPO4∶Ce3+荧光粉。这是因为在Na2CaPO4F基质中,F-离子的强烈的电负性作用起了活化Ce3+离子的作用。从图中也可以看出,Na2CaPO4F∶0.02Ce3+荧光粉可以在254 nm紫外光下被有效地激发,说明这种荧光粉在灯用荧光粉中可能存在应用的价值。
图4.7 在377 nm监测波长下Na2CaPO4F∶0.02Ce3+荧光粉与NaCaPO4∶0.02Ce3+荧光粉的光致激发光谱
图4.8为在264 nm紫外光的激发下,当不同Ce3+离子掺杂浓度下Na2CaPO4F∶xCe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Na2CaPO4F∶Ce3+荧光粉呈现350~500 nm的宽带发射。其中,激发峰的中心位为377 nm,分别对应于Ce3+离子的5d电子从激发态跃迁到2F5/2,2F7/2基态。插图为Na2CaPO4F∶xCe3+(x=0~0.05)在不同浓度x处的发射光谱强度。可以看出,当x<0.02时,Na2CaPO4F∶xCe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逐渐增强,当x=0.02时,发射强度达到最大,当x>0.02时,发射强度由于出现了浓度淬灭现象而逐渐降低。图4.9为通过浓度优化过后的Na2CaPO4F∶0.02Ce3+荧光粉与NaCaPO4∶0.02Ce3+荧光粉的光致发射光谱对比图。两者光谱形状没有太明显的变化,但是可以看出Na2CaPO4F∶Ce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明显大于NaCaPO4∶Ce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Ce3+离子的f-d跃迁属于宇称允许跃迁,而且Ce3+离子的5d轨道是暴露在外的,因此在不同的晶体环境作用下,基质晶体环境对它的跃迁影响比较严重,所有Ce3+离子也是一种对晶格较为敏感的一种稀土离子。通过计算得知,优化过后的Na2CaPO4F∶0.02Ce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是优化过后的NaCaPO4∶0.02Ce3+荧光粉的发射强度的1.65倍。由于在Na2CaPO4F晶体结构中引入了F-离子,其强大的电负性作用使得Na2CaPO4F∶Ce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明显增强。
图4.8 在264 nm激发波长下Na2CaPO4F∶xCe3+(x=0~0.05)荧光粉的光致发射光谱
图4.9 在264 nm激发波长下Na2CaPO4F∶0.02Ce3+荧光粉与NaCaPO4∶Ce3+荧光粉的光致发射光谱
3)Ce3+离子、Mn2+离子共掺杂Na2CaPO4F荧光粉的发光性能及作用机理
Mn2+离子在作为发光离子时在不同的基质材料中通常表现为在500~700 nm之间的发光波长,因此广泛应用于黄色到红色发光的荧光粉的制备。但是,Mn2+离子的4T1(4G)-6A1(6S)属于禁止跃迁,因此,在紫外光的照射下,单掺杂Mn2+离子的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一般都会特别低。为解决这一问题,通常采用增加敏化剂的方法来提高Mn2+离子的发光性能,而Ce3+离子通常被用作Mn2+离子的敏化剂。从图4.10可以看出,Mn2+离子的激发峰有两个明显的激发峰,分别位于357 nm和405 nm处,分别对应于Mn2+离子从基态6A1(6S)到激发态4E(4D)和4E(4G),4A1(4G)的跃迁。在264 nm紫外光的激发下,Na2CaPO4F∶Ce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和在585 nm光监测下的Na2CaPO4F∶Mn2+荧光粉的激发光谱有着明显的重叠现象,也就是说,Ce3+离子和Mn2+离子之间有着明显的能量传递。因此,在Na2CaPO4F基质中,Ce3+离子作为敏化剂使得Mn2+离子发光性能得到改善。(www.daowen.com)
图4.10 Na2CsPO4F∶Ce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λex=264 nm)与Na2CaPO4F∶Mn2+荧光粉的激发光谱(λem=585 nm)
Na2CaPO4F∶Ce3+,Mn2+荧光粉能够在254 nm光下被有效地激发,因此做了在254 nm光的激发下Na2CaPO4F∶Ce3+,Mn2+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图。如图4.11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Na2CaPO4F∶0.02Ce3+,yMn2+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分为两个发射带,其一为350~500 nm之间的Ce3+离子的发射带,另一个为520~700 nm之间的Mn2+离子的发射带。当Mn2+离子掺杂量增加的时候,Ce3+离子的发射峰数值逐渐降低,而Mn2+离子的发射峰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并稍有红移现象(插图为Mn2+离子发射峰的放大图),这是由于随着Mn2+离子的增加,导致Mn2+离子所占用的Ce3+离子的晶格发生了改变。
图4.11 Na2CaPO4F∶0.02Ce3+,yMn2+(y=0~0.20)荧光粉的发射光谱(λex=254 nm)
通过对Ce3+离子与Mn2+离子共掺杂Na2CaPO4F荧光粉的发射光谱的分析,可以得出在Na2CaPO4F∶Ce3+,Mn2+荧光粉中确实存在Ce3+离子与Mn2+的能量传递。为了研究Ce3+离子与Mn2+离子两个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方式,通过Dexter的关于相互作用的关系式[165]来分析在Na2CaPO4F∶0.02Ce3+,yMn2+荧光粉中,Ce3+离子与Mn4+离子之间的交互作用关系。
式中,η0和ηs分别为有Mn2+离子和没有Mn2+离子时Ce3+离子的发光效率。的值恰巧等于的值,C的值为Ce3+离子和Mn2+离子的总和。因此,式(4.1)和式(4.2)可以分别写为
图4.12为经过直线线性拟合的图谱,其中n=6,8,10分别为偶极-偶极相互作用(d-d)、偶极-四极相互作用(d-q),四极-四极相互作用(q-q)。通过对比得知,当n=6时,相关系数R2=0.990 2,最接近于1,表示线性拟合结果最好,因此,在Na2CaPO4F∶0.02Ce3+,yMn2+荧光粉中,Ce3+离子与Mn2+离子之间属于偶极-偶极(d-d)相互作用。
图4.12 Ce3+与Mn2+离子之间交互作用
4)CIE色度坐标
通过分析在254 nm紫外光下Na2CaPO4F∶0.02Ce3+,yMn2+荧光粉的发射光谱数据,得知通过调节Mn2+离子含量,可以把Na2CaPO4F∶0.02Ce3+,yMn2+荧光粉从蓝光区域调节到红光区域。其中,Na2CaPO4F∶0.02 Ce3+,0.20 Mn2+荧光粉表现出强烈的红光。表4.2为在不同Mn2+离子的掺杂量下,Na2CaPO4F∶0.02Ce3+,yMn2+荧光粉在CIE色度坐标图中所处坐标的变化情况,图4.13形象地描述了他们的颜色区域的变化。可以看出,当y=0.20时,Na2CaPO4F∶0.02Ce3+,0.20 Mn2+荧光粉表现出了强红光发射。因此,Na2CaPO4F∶Ce3+,Mn2+荧光粉有着作为灯用红色荧光粉的潜在应用。
表4.2 Na2CaPO4F∶0.02Ce3+,yMn2+发光粉的CIE色度坐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