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Bruker AXS D8的X射线衍射仪对物相进行分析(Cu Ka辐射源,工作电流电压分别为40 mA,40 k V,扫描范围为10°~80°,扫描速度为50°/min,步长为0.02),采用Jade6.5软件分析晶格结构。粉体样品的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通过U-3100分光光度计测试,测试时采用BaSO4白板作为参考。常温激发发射光谱采用Fluoro Max-4荧光光谱仪,激发光源为450 W氙灯。
1)Li6ALa2Nb2O12∶Eu3+(A=Ca,Sr,Ba)的XRD分析
图2.1 Li6(Ba,Sr)La2Nb2O12∶x Eu3+(x=0,0.02,0.05)和LSG∶0.02Eu3+的XRD衍射光谱(a)和Li6CaLa2Nb2O12∶x Eu3+(0≤x≤0.30)的XRD图谱(b)(所有的杂相峰均被标出)
图2.1为Li6ALa2Nb2O12∶Eu3+(A=Ca,Sr,Ba)的XRD图谱。Li6ALa2B2O12石榴石结构化合物属于Laid空间群,拥有16(a),24(c)和24(d)3个阳离子位置,其中,A离子属于c点位,B离子属于d点位。图2.1(a)是Li6Ba(La1-xEux)2Nb2O12(x=0,0.02,0.05;简称LSG∶Eu3+)和Li6Sr(La0.98Eu0.02)2Nb2O12(简称LSG∶0.02Eu3+)的XRD图谱。从图2.1(a)中可以看出,当Eu3+的掺杂量超过2%时,在LBG和LSG中就会分别出现杂相Ba2Eu Nb2O6(JCPDS No.49-1530)和Sr5Nb4O15(JCPDS No.83-0132),表明各相的固溶度达到了饱和。图2.1(b)是Li6Ca(La1-xEux)2Nb2O12(0≤x≤0.30;简称LCG∶x Eu3+)的XRD图谱,如图所示,当Eu3+的掺杂含量不超过20%时没有出现杂相,但当掺杂浓度达到30%时,有杂相Eu Nb8O14(JCPDS No.83-0870),Ca3Nb2O8(JCPDS NO.15-0553)和Li3Nb O4(JCPDS NO.82-1198)产生。Eu3+的离子半径(1.066Å,配位数N=8)与La3+(1.16Å,N=8)离子半径非常接近,从离子半径和化合价的角度考虑,Eu3+在Li6ALa2Nb2O12(A=Ca,Sr,Ba;简称LAG)基质中很可能占据La3+离子的位置。Eu3+离子的发光行为受其所在的晶体场环境的影响巨大,由于同在基质位点的八配位Ca2+(1.12Å,N=8)离子半径小于八配位的Sr2+(1.25Å,N=8)和Ba2+(1.42Å,N=8)离子半径,所以这种由c点位离子半径所引起的Eu3+局部晶体场环境的变化,必然使Eu3+的发光性能受到影响并表现出不同的荧光性能。
2)Li6ALa2Nb2O12∶Eu3+(A=Ca,Sr,Ba)的光谱性能分析
图2.2为LAG∶Eu3+(A=Ca,Sr,Ba)荧光粉的吸收光谱。如图所示,LAG对400 nm以下的光具有很强的吸收,这是由于电荷在基质的价带和空带间转移导致的[108]。而从LCG∶0.2Eu3+样品的吸收光谱可以看到,在393 nm和464n m处有明显的吸收峰,且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而越明显,这表现了Eu3+离子的4f跃迁的特征吸收峰。
图2.2 LAG∶Eu3+(A=Ca,Sr,Ba)的吸收光谱
图2.3(a)为LAG∶0.02Eu3+(A=Ca,Sr,Ba)荧光粉的激发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在260~340 nm的激发光谱段有个明显的宽带吸收峰,这被认为是基质中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基团间电荷转移所致。在激发光谱中还有若干窄带吸收峰,分别位于361,378,383,393,415,464 nm处,这分别对应于Eu3+的7F0_5D4,7F0_5GJ,7F0_5L7,7F0_5L6,7F0_5D3和7F0_5D2能级跃迁。其中393 nm和464 nm是两个主要的吸收峰,表明该荧光粉分别适合于近紫外和蓝光激发的LED芯片。图2.3(b)是LAG∶Eu3+样品与参照样品Y2O3∶Eu3+的荧光发射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LAG∶Eu3+样品的发射光谱中有明显的发射峰为578,588,608,627,654 nm,其中,608 nm为最强发射峰,这对应于Eu3+的5D0_7F2电偶极跃迁,这表明Eu3+在基质晶格中占据了非对称位点[110,111]。
图2.3 LAG∶0.02Eu3+(A=Ca,Sr,Ba)的荧光激发光谱(a)、LAG∶Eu3+(λex=464 nm)和(Y0.95Eu0.05)2O3(λex=467 nm)的发射光谱(b)、不同Eu3+掺杂浓度的LCG∶x Eu3+(x=0.02,0.05,0.10,0.20,0.30)的荧光发射光谱(c)以及LAG∶0.02Eu3+中5D0_7F2跃迁的发射强度相对于半径离子的曲线(d)
图2.3(c)为样品LCG∶x Eu3+的发光强度与Eu3+掺杂浓度间的关系图。由图可见,LCG∶x Eu3+样品的最佳掺杂浓度是20%,在此掺杂浓度下LCG荧光粉获得最强的发光。继续增加LCG∶x Eu3+样品的Eu3+掺杂浓度时,荧光粉的发光强度会明显下降,这是由于荧光浓度淬灭所致。荧光浓度淬灭是因为不同的发光中心之间存在能量转移,晶格内的能量转移链引发能量转移至晶格的缺陷处泯灭。通常发光中心间的临界距离(Rc)用来表征在临界掺杂浓度时对应的活化中心间的距离,临界距离可以近似地用Blasse's关系式计算[112]:Rc≈2[3V/(4πxcN)]1/3,其中V表示晶胞的体积,xc表示临界浓度,N表示Eu3+在晶胞中的配位数。对于LCG∶Eu3+样品,N=8,V=2 046.93Å3,xc=0.20,从而可以计算出临界距离Rc=13.47Å。此临界距离足够大,所以出现能量转移受阻时能量泯灭还未出现,这使LCG∶Eu3+样品的高浓度掺杂成为可能。然而随着掺杂浓度的进一步提高,Eu3+间的距离继续下降,导致Eu3+离子间出现非辐射能量传递途径。另一方面,高浓度掺杂时杂相的出现也是导致荧光强度下降的原因。
图2.3(d)为5D0_7F2跃迁发光强度与LAG基质中位点离子半径间的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荧光强度随着位点离子半径的减小而明显增大,即LCG>LSG>LBG,这是因为Eu3+离子的5D0_7F2能级跃迁对晶格环境非常敏感[113],改变LAG基质位点的离子半径,会导致Eu3+所在的晶格环境发生变化,最终表现为Eu3+离子在基质中的发光强度不同。从图2.3(c)和(d)可以看出,在蓝光激发下制备的最佳LCG∶0.2Eu3+样品的发光强度是商业化红色荧光粉Y2O3∶0.05Eu3+的两倍。
图2.4 室温下,LBG∶x Eu3+(x=0.02,0.05)(a)与LSG∶x Eu3+(x=0.02,0.05)(b)的荧光发射光谱
图2.4为LBG∶x Eu3+和LSG∶x Eu3+(x=0.02,0.05)荧光粉的发射光谱。LBG∶x Eu3+和LSG∶x Eu3+荧光发射光谱均有3个明显的峰,分别为588,608,627 mn,对应于5D0_7F1,5D0_7F2,5D0_7F3跃迁,其中5D0_7F2跃迁为主峰。在此较低浓度掺杂时,LBG∶x Eu3+和LSG∶x Eu3+的荧光发射强度均随Eu3+的掺杂浓度的增加而增强,且光谱的峰形与位置不随Eu3+浓度的变化而变化。
3)Li6Ca(La0.8Eu0.2)2Nb2O12:荧光粉的色坐标分析
图2.5为LCG∶Eu3+荧光粉的色坐标,其中插入图为Li6Ca(La0.8Eu0.2)2Nb2O12荧光粉在365 nm紫外灯下的实物照片。LCG∶0.20Eu3+荧光粉色坐标为(x=0.635,y=0.363),非常接近于NTSC标准的红色色坐标值(x=0.670,y=0.330)。所以此荧光粉可以用来补充商业荧光粉YAG∶Ce3+的光谱缺陷,同时也可以用来制备红色LED灯,在LED市场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图2.5 LCG∶0.2Eu3+在464 nm光激发下的1931色坐标
4)Li6CaLa2M2O12∶Eu3+(M=Ta,Sb)的晶体结构与物相分析
图2.6为Li6CaLa2M2O12(简称GCM)的模拟晶体结构图。GCM与Li5La3Ta2O12同构,为立方晶系,属于Ia-3d(No.230)晶面族,晶胞参数为a=12.725Å(Li6CaLa2Ta2O12),12.786Å(Li6CaLa2Sb2O12)。在晶格中La3+和Ta3+(或Sb3)分别占据八配位和六配位的位置,而在GCM晶格中八配位Eu3+离子的半径(1.066Å)与八配位的La3+离子半径(1.16Å)很接近。综合离子半径相近与价态相同,推测Eu3+在GCM基质晶格中最有可能随机占据晶格中La3+格位。图2.7为GCM∶x Eu3+(0≤x≤0.6)样品的XRD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所制备的GCM∶Eu3+荧光粉的XRD衍射峰与Li5La3Ta2O12的标准卡片(JCPDS No.45-0110)完全相符合,表明Eu3+离子的掺杂没有明显地改变GCM基质的晶格结构。此外,从XRD图谱中可以看出,随着Eu3+掺杂浓度的增加,衍射峰向高角度偏移,这是由于小离子半径的Eu3+取代大离子半径的La3+所致。对Li6CaLa2M2O12石榴石结构d点位的M离子种类进行调节,势必引起晶体场环境变化,从而引起Eu3+发光性能的变化。
(www.daowen.com)
图2.6 模拟的Li6CaLa2M2O12∶Eu3+(M=Ta;Sb)晶体结构
5)Li6CaLa2M2O12∶Eu3+(M=Ta,Sb)的光谱性能分析
图2.7 Li6CaLa2M2O12∶x Eu3+(0≤x≤0.6)荧光粉的XRD衍射图谱和Li5La3Ta2O12:的标准卡片图谱
图2.8 Gcm∶Eu3+(M=Ta,Sb)的吸收和激发光谱
(a)Li6CaLa2Ta2O12∶0.5Eu3+(简称GCT);(b)Li6CaLa2Sb2O12∶0.4Eu3+(简称GCS);(c)GCM,GCT∶0.5Eu3+和GCS∶0.4Eu3+吸收光谱
图2.8为GCM∶x Eu3+的吸收光谱与对应的激发光谱。从图2.8(a)和(b)可以看出,样品的吸收光谱峰与对应于激发光谱的峰值有一定的对应关系,GCM∶Eu3+样品在370~500 nm范围内的窄带峰是Eu3+离子传统的4f能级跃迁的特征峰。图2.8(c)表示GCM∶Eu3+吸收光谱,从图谱中可以看出样品在250~350 nm有很明显的吸收边,这源于样品的价带与空导带间的能带。对于GCT∶0.5Eu3+和GCS∶0.4Eu3+样品,他们的带隙分别是3.4eV和3.7eV。
图2.9(a)为GCT∶0.5Eu3+和GCS∶0.4Eu3+在5D0_7F2跃迁波长监测下的激发光谱。从激发光谱可以看出,在250~350 nm之间有个宽带激发峰,这归因于电荷转移态的重叠,具体说来就是电子转移从氧的配位基团的2p轨道至Eu3+离子空的4f轨道(Eu3+_O2-)。在激发光谱的350~550 nm之间有若干的窄带峰,这是源于Eu3+的4f轨道跃迁。值得注意的是,激发光谱主要存在两个激发峰,分别位于394,464 nm处,对应于Eu3+的7F0_5L6和7F0_5D2能极跃迁,这很好地对应于市场上的近紫外In GaN基芯片和GaN基的蓝光芯片。
图2.9 GCT∶0.5Eu3+(λem=608 nm)和GCS∶0.4Eu3+(λem=611 nm)荧光粉的荧光激发光谱(a)、GCT∶0.5Eu3+和GCS∶0.4Eu3+荧光粉在394,464 nm波长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b)
图2.9(b)是GCT∶0.5Eu3+和GCS∶0.4Eu3+荧光粉分别在394,464 nm波长下激发的发射光谱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394 nm和464 nm波长激发下,发射光谱的形状和发射峰的位置基本一致。此外,在464 nm波长激发下的发光强度明显强于在394 nm波长激发下的强度,所以Gcm∶x Eu3+(M=Ta,Sb)荧光粉应用于LED时更适合用GaN基蓝光芯片激发。Gcm∶Eu3+的发射光谱由若干Eu3+的特征发射峰组成,对应着Eu3+的5D0_7FJ(J=0,1,2,3,4)能级跃迁。对于GCT∶0.5Eu3+样品,590 nm处的橘黄色发射峰源于5D0_7F1能级跃迁,而608 nm处的最强红色发射峰则源于5D0_7F2能级跃迁。众所周知,Eu3+的5D0_7F2电子偶极跃迁对所占据的位点环境很敏感,而5D0_7F1磁偶极子跃迁对位点环境则相对不太敏感。因此,可以通过5D0_7F2与5D0_7F1跃迁的强度比(R=I2/I1)来衡量Eu3+所处晶格位点的对称性。I2和I1分别为对发射光谱中602~620 nm波长段曲线与x轴的积分面积和582~600 nm波长段的积分面积。低对称性位点就会获得高的R值(>1)。对于GCT∶0.5Eu3+和GCS∶0.4Eu3+样品,计算的R值分别为3和3.41,这表明在GCM基质中Eu3+占据了低对称性位点,这与上述的晶体结构分析一致。
图2.10为Gcm∶x Eu3+(M=Ta,Sb)荧光粉在不同Eu3+掺杂浓度下的发射光谱。从图中可以看出,GCT∶x Eu3+和GCS∶x Eu3+样品的最佳Eu3+掺杂浓度分别为50%和40%。对比2.10(a)和(b)Gcm∶x Eu3+的发射光谱,可以看出,最佳掺杂的GCT∶0.5Eu3+发光强度明显比GCS∶0.4Eu3+强很多,而峰的形状基本相同,这是因为所处的晶格环境不一样。总的来说荧光粉的发光强度Li6CaLa2Nb2O12∶Eu3+>Li6CaLa2Tab2O12∶Eu3+>Li6CaLa2Sb2O12∶Eu3+。
图2.10 在464 nm光激发下的荧光发射光谱
(a)GCT∶x Eu3+;(b)Gcm∶x Eu3+(插入图为Gcm∶x Eu3+与Eu3+浓度的对应关系)
通常浓度淬灭是由发光中心间的能量传递造成,这些能量传递链引发能量传递至能量陷阱而泯灭。随着Eu3+浓度的增加Eu3+间的平均距离就会减小,从而引发能量在Eu3+间以非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因此Eu3+离子间的能量传递很大程度上依赖于Eu3+离子间的临界距离。关于荧光粉中能量传递的机理,布拉格提出了临界距离Rc来近似衡量。对于GCT∶Eu3+样品,N=8,V=2 060.5Å3,xc=0.5,计算出Rc=9.95Å,这表明此荧光粉中Eu3+离子没有发生相互交换作用。结合图2.10,GCM∶Eu3+的发射光谱和激发光谱没有明显的重叠区,所以辐射再吸收的能量传递方式不会发生。激活中心间的非辐射能量传递方式分为多极相互作用、辐射再吸收和交换相互作用3种方式。基于上述分析可知,此样品Eu3+间的能量传递为电荷的多极相互作用。
图2.11分别为Eu3+最佳掺杂浓度的Li6CaLa2M2O12(M=Nb,Ta,Sb)荧光粉发射光谱的对比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在Eu3+最优掺杂浓度下Li6CaLa2Nb2O12∶Eu3+荧光粉的发光强度最强,Li6CaLa2Sb2O12∶Eu3+最弱,说明对石榴石结构中d点位离子种类和半径的改变,可以调节Eu3+晶格环境,调节其发光强度。
图2.11 Li6CaLa2M2O12∶Eu3+(M=Nb,Ta,Sb)荧光粉在464 nm波长光激发下的发射光谱
6)Li6CaLa2M2O12∶Eu3+(M=Ta,Sb)[114]荧光粉的色坐标分析
图2.12是计算的GCM∶Eu3+色坐标和商业荧光粉Y2O3∶0.05Eu3+的色坐标。在464 nm激发下,GCT∶0.5Eu3+和GCS∶0.4Eu3+荧光粉的色坐标分别为(0.65,0.34),(0.64,0.35),这与NTSC标准的红色坐标(x=0.67,y=0.33)很接近。从色坐标上看,所制备的荧光粉相对于商业Y2O3∶0.05Eu3+(0.62,0.37)更接近于NTSC色坐标。此外,根据图2.12,可以得出GCM∶Eu3+可以很好地配合商业YAG∶Ce3+用来制备白光LEDs,以补充YAG∶Ce3+的红光成分不足的缺陷。所以GCM∶Eu3+红色荧光粉在LED市场上拥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图2.12 GCT∶0.5Eu3+,GCS∶0.4Eu3+和Y2O3∶0.05Eu3+的色坐标图(插入图为GCT∶0.5Eu3+和GCS∶0.4Eu3+荧光粉在暗室内365 nm紫外光激发下的实物照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