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贸市场异常肉品监督与检验优化方案

农贸市场异常肉品监督与检验优化方案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黄脂肉、黄疸肉品质异常肉的鉴定。资 料 单一、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监督在动物屠宰后或保藏期间均可出现肉的气味和滋味异常现象。黄脂肉又称黄膘,是指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质地较硬,稍浑浊,其他组织器官无异常的一种色泽异常肉。

农贸市场异常肉品监督与检验优化方案

【基本概念】

黄脂肉、黄疸肉

【重点内容】

品质异常肉的鉴定。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品质异常肉的鉴别方法及处理原则;能够鉴别病健肉、死畜肉、死鸡肉、异常肉、注水肉、公母猪肉、不同牲畜肉、中毒动物肉、黄脂肉与黄疸肉。

资 料 单

一、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监督

在动物屠宰后或保藏期间均可出现肉的气味和滋味异常现象。发生的原因包括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未去势或晚去势、宰前投服芳香类药物、发生某些病理过程及周围环境气味的影响。

1.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鉴定

(1)饲料气味。动物生前长期饲喂带有浓郁气味的饲料,常使肉带有特殊气味。如长期饲喂胡萝卜、甜菜、油渣饼、蚕蛹粕、鱼及泔水等,使肉和脂肪带有饲料气味和鱼腥味等异常气味。

(2)性气味。老公猪、老母猪肉特别明显,公羊的膻味特别大。通常肉的性气味在去势后2~3周消失,脂肪组织的性气味大约2.5个月后才消失,唾液腺的性气味消失更慢。

(3)药物气味。畜禽在屠宰前内服或注射松节油、樟脑等芳香类药物,使肌肉带有药物气味。长期饲喂被农药污染的块根、牧草等,也能使肉带有农药气味。

(4)病理气味。屠畜宰前患某种疾病时给肉带来的特殊气味。如患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的胴体有陈腐油脂气味;患创伤性化脓性心包炎和腹膜炎时肉有腐尸臭味;患蜂窝织炎、瘤胃鼓气时胴体有腥臭味;砷中毒时肉有大蒜味;患尿毒症时肉有尿味;患酮血症时,肉有怪甜味;家禽患卵黄性腹膜炎时,肉有恶臭味。

(5)附加气味。肉置于有特殊气味的环境,如汽油、消毒药、烂水果蔬菜、鱼虾、漏氨冷库煤油等,可因吸附作用而具有这些特殊气味。

(6)发酵性酸臭。新鲜胴体冷凉时,由于吊挂过密或堆放,胴体余热不能及时散失,引起自身产酸发酵,使肉质软化,色泽深暗,带酸臭气味。

2.气味和滋味异常肉的处理

异味肉的处理可依据不同情况分别对待。除有病理因素、毒物中毒引起的气味、滋味异常肉,可将肉放于通风处,经24 h,切块煮沸后嗅闻,如仍保持原有气味的不得上市销售,胴体做工业用或销毁。如仅个别部分有气味,则将该部分割除,其余部分出售食用。

二、色泽异常肉的监督

色泽异常肉的出现主要由病理因素(如黄疸、白肌病)、腐败变质、冻结、色素代谢障碍等因素造成。肉的色泽因动物种类、性别、年龄、肥度、宰前状态等而有差异。

1.色泽异常肉的鉴定

在市场贸易中常见的色泽异常肉有黄脂肉、黄疸肉、红膘肉、黑色素沉着肉、白肌肉、白肌病等。

(1)黄脂肉。黄脂肉又称黄膘,是指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质地较硬,稍浑浊,其他组织器官无异常的一种色泽异常肉。黄脂肉仅仅是脂肪有黄色素沉着而呈黄色乃至黄褐色,以背部和腹部皮下脂肪最明显。一般认为,黄脂肉是由于长期饲喂黄玉米、棉籽饼、胡萝卜、南瓜、鱼粉、蚕蛹、鱼肝油下脚料等饲料,或者机体色素代谢机能失调所引起的。黄脂肉放置后颜色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2)黄疸肉。黄疸肉是指由于病理因素,机体发生大量溶血或胆汁排除受阻,导致大量胆红素进入血液,把全身各组织染成黄色。黄疸肉除脂肪组织发黄外,全身皮肤(白皮猪)、黏膜、浆膜、结膜、巩膜、关节液、腱鞘及内脏器官均染成不同程度的颜色。关节液、组织液、皮肤和肌腱黄染对黄疸和黄脂的鉴别具有重要意义。黄疸肉存放时间越长,其颜色越黄,这也是其区别于黄脂肉的重要特性。

(3)红膘肉。红膘肉是指皮下脂肪由于充血、出血或血红素浸润而呈现红色。引起红膘肉的原因,一是某些传染病如急性猪丹毒、猪肺疫,二是由于背部受到冷热空气刺激而引起,特别在烫猪水温超过68 ℃时常可见到皮下和皮肤发红。因此,规范屠宰加工工艺是减少红膘肉的重要措施。

(4)白肌肉。白肌肉又称PSE肉,也称“水煮样肉”。主要特征是肉的颜色苍白,质地柔软,有液体渗出。病变多发生于半腱肌、半膜肌和背最长肌。发生的原因多是猪宰前受到驱赶、冲淋、电击等应激,使肾上腺分泌增多,在缺氧状态下糖酵解过程加速,产生大量乳酸,肉的pH值下降,肌浆蛋白凝固收缩,肌肉游离水增多而渗出,从而使肌肉色泽变淡,质地变脆,切面多汁。白肌肉味道不佳,加热烹调时损失很大,口感粗硬,不宜鲜销。

(5)白肌病。白肌病主要发生于幼年动物,特征是心肌和骨骼肌发生变性和坏死,发生病变的骨骼肌呈白色条纹或斑块,严重的整个肌肉呈弥漫性黄色,切面鱼肉样,左、右两侧肌肉常对称性发生。一般认为,白肌病是缺乏维生素E和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病变发生于负重较大的肌肉,主要是后腿的半腱肌、半膜肌和股二头肌,其次是背最长肌。

(6)放血不全肉。全身皮肤呈弥漫性红色,淋巴结淤血,皮下脂肪和体腔内脂肪呈灰红色,肌肉组织色暗,较大血管中有血液滞留。

2.色泽异常肉的卫生处理

(1)黄脂肉胴体放置24 h后,若颜色变淡或无色,则可食用,也可上市销售;若颜色消退不快或有异味,则不允许上市,其胴体、内脏可经高温处理后销售。

(2)黄疸肉确诊后一律不得上市,其胴体做工业用或销毁;怀疑是传染病引起黄疸应进一步送检,胴体和内脏按动物防疫法的规定处理。

(3)红膘肉如由传染病引起,应结合传染病处理规定处理;如内脏、淋巴结没有明显病理变化的红膘肉,将胴体及内脏高温处理后出厂(场)。

(4)白肌肉如果感官上变化微小,切除病变部位后,胴体和内脏不受限制出厂;病变严重,切除病变部位后,胴体和内脏可做成制品出售,但不宜做腌腊制品的原料。

(5)白肌病全身肌肉有变化时,胴体做工业用或销毁。

(6)放血不全肉连同内脏做非食用或销毁。皮肤充血发红,皮下脂肪呈淡红色,肾脏颜色较暗,肌肉组织基本正常的高温处理后出场。

三、注水肉的监督

少数屠宰户,为了牟取暴利,千方百计向肉中掺假,注入自来水、血水、矾盐水、胶质液体等,严重影响了肉品的卫生质量,危害人民群众的健康

1.注水肉的特征

(1)失重较快,宰后畜禽胴体的表皮在通风环境下不易形成干膜。

(2)掺水的畜禽肉颜色比正常的淡,有一种水样光泽,切面呈淡红色或玫瑰色;用手指按压时,有水滴流出,指压后凹陷恢复较慢。

(3)经注水后畜体内一些内脏器官呈水肿样;肝体积增大,被膜紧张,肝叶边缘钝圆,切面隆突、有水分渗出。

(4)肺肿胀,肺叶胀满,手提肺沉重,用手压之,气管中有泡沫状的液体流出,切开肺叶即可流出多量液体。

(5)肾水肿,剖之可见肾盂部积液。

(6)胃肠浆膜外观明显湿润肿胀。

2.注水肉的检验方法

注水肉的检验方法有感官检验法、实验室常压水分干燥法等。市场检验以感官检验为主,其中较常用到的方法有外观特征检查法、加压检验法、刀切检验法、贴纸检验法、肉水分速测仪法等。

3.注水肉的处理

(1)凡注水肉,不论注入的水质如何,不论掺入何种物质,均予以没收,做化制处理。

(2)对经营者予以经济处罚,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四、公、母猪肉的监督

公、母猪肉的皮厚、肉质粗硬,很难煮烂,且味道差,食用价值低。为了维护消费者的利益,出售公、母猪肉,必须实行挂牌销售并适当降低价格。

1.公猪肉的特征

(1)公猪肉常发出腥臭的气味。

(2)皮肤与皮下脂肪界限不清,皮下脂肪较薄,脂肪颗粒粗大,下腹部皮下脂肪可见到明显的网络状毛细血管。

(3)毛孔粗而稀,皮肤呈溥白色或发黑。

(4)臀部、肩部、颈部肌肉发达,呈暗红色,无光泽。

(5)在后臀中线两侧,有时可见阉割的睾丸皮。

2.母猪肉的特征

(1)皮肤组织结构松弛,发粗发白,较厚硬,颈部和下腹部皮肤皱缩。

(2)皮肤与皮下脂肪结合不紧密,两者之间有一层薄脂肪呈粉红色,即所谓“红线”,皮下脂肪薄,脂肪外膜黄白色,肌肉呈砖红色。

(3)乳头大,长而油滑,呈圆锥形,切开可见灰白色乳腺深入脂肪层,乳房周围毛孔粗大而稀少。

(4)肋骨一般扁而宽,骨膜呈淡黄色,老的母猪肋骨隆起显著。

3.公、母猪肉的卫生处理

(1)第一胎母猪去势后育肥4个月屠宰,胴体允许上市销售。

(2)老母猪肉需修割掉乳腺、生殖器官等,允许上市销售或做肉食品加工原料用。

(3)老公猪肉、特老母猪肉修割唾液腺,剔除筋腱及生殖器,割除乳腺后,胴体绞碎做灌肠等原料,鲜肉销售时应予以注明。

五、病死畜禽肉的监督

病死畜禽肉的确诊,除采用现场感官检验外,必须结合实验室快速检验(涂片镜检和理化检验)。市场病死畜禽肉的检验常从问询和现场观察开始,结合肉品感官检验就能查出疑点。病死畜禽肉的鉴别主要着眼于肉体的放血程度、宰杀刀口状态、血管残血及血液坠积情况和畜禽的病理变化等方面。

1.病畜肉的特征

通常是急宰的牲畜。

(1)肉体明显放血不全;肌肉色泽深或呈暗红色,可见个别的暗红色血液浸润区。

(2)脂肪组织、结缔组织、胸、腹膜下的血管显露,内有余血,指压有暗红色血滴溢出;脂肪组织染成淡玫瑰红色。

(3)宰杀刀口一般不外翻,刀口周围组织稍有血液浸染现象,骨髓红染;淋巴结肿大,有暗红色或其他相应的病理变化。

2.死畜肉的特征

(1)肉体极度放血不全。

(2)死畜肉的宰杀刀口不外翻,切面平整光滑,刀口周围无血液浸染现象。

(3)肉呈黑红色,带蓝紫色彩,切面有黑红色血液浸润,并流出血滴;血管中充满血液,指压无波动感。

(4)肉体一侧皮下组织、肌肉和浆膜,呈现明显坠积性淤血,血液浸润组织呈大片紫红色,侧卧部位皮肤上有淤血斑。

(5)腹膜下血管怒张,表面呈紫红色。

(6)脂肪呈现红色;骨髓呈暗红色;淋巴结肿大,切面呈紫红色或有其他病理变化。

3.病死禽肉的特征

(1)肉体放血不全,皮肤呈暗红色或淡蓝紫色,冠髯表现最为突出。

(2)颈部、翅下、胸部和跖部皮下血管充血。

(3)肌肉切面色暗、湿润多汁,有时有血滴流出。

(4)死禽肉皮肤表面可见到紫色斑点;宰杀刀口无血液浸染现象,或无刀口。

4.病死畜禽肉的卫生处理

凡病死畜禽,不论是何原因,一律不准上市销售。

若检出是恶性传染病(炭疽、狂犬病)时,应在卫生检验人员的监督下就地销毁。对场地、车辆、工具、衣物进行消毒,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凡与恶性传染病畜接触的人员,必须接受卫生防护。

固定摊点销售病死畜禽肉尸,除按规定处理胴体外,有关部门依据具体情况处以罚款,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六、中毒动物肉的监督

动物因农药、化学药品、工业毒物污染、毒蛇毒虫咬伤等原因中毒死亡的,其临床表现和死后病理变化多种多样,在农贸集市销售此类肉多不带头蹄、内脏,胴体上的病理变化常不完整,所以市场上对可疑中毒动物肉的诊断,必须在掌握宰后病理变化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毒物快速定性检验。

1.中毒动物肉的特征

(1)与毒物接触组织、器官的变化。一般与毒物接触的口腔、食道、胃肠黏膜会引起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变性、坏死、黏膜脱落、溃疡等变化。

(2)毒物吸收后实质器官的变化。毒物吸收后,会引起心、肝、肾、脑等组织器官的充血、出血、水肿、变性、坏死等变化。

(3)中毒动物放血不良。胴体肌肉呈暗红色,淋巴结肿大、出血、切面呈紫(暗)红色。宰杀口状态、血液坠积等现象基本与病死动物肉相同。

(4)中毒动物的特征性病理变化。某些毒物对某些组织器官有特殊的选择性,会引起这些组织器官特征性病理变化。具体内容见技能单。

2.常见毒物的市场检验方法

毒物检验方法主要有纸上呈色反应法、薄层层析法、色谱法等。实践中市场上多采用快速、简便的定性检验法——纸上呈色反应法。

3.中毒动物肉的卫生处理

(1)确认中毒致死或死因不明的中毒动物肉,禁止上市销售,其肉尸、内脏应全部销毁。

(2)某些饲料中毒,如食盐中毒、酒精中毒、尿素中毒、棉籽饼中毒、霉玉米中毒、甘薯黑斑病中毒等,肉尸经高温处理后利用,内脏、头蹄化制或销毁。

(3)被蛇、毒虫咬伤而急宰的肉尸,被咬伤局部和病变组织修割后肉尸高温处理后利用,内脏、头蹄全部销毁。

七、肉种类的鉴别

1.外部形态学特征(www.daowen.com)

各种动物肉及脂肪的形态学特征受品种、年龄、性别、阉割、肥育度、使役、饲料、放血程度及屠畜应激反应等因素的影响,不可能始终如一。因此,只能作为肉种类鉴别时的参考。不同动物肉的外部形态学特征见技能单。

2.脂肪熔点特征

每种动物脂肪所含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其熔点也不相同,故脂肪溶点可作为鉴别肉种类的依据。各种动物脂肪熔点与凝固点温度见表2-7。

 表2-7 各种动物脂肪熔点与凝固点温度   ℃

3.肉种类的市场检验方法

进行市场肉种类鉴别时,主要依据肉的外部形态、骨的解剖学特征、肉的脂肪熔点特性及免疫学反应等。冷鲜肉的检验主要用外部形态、骨的解剖学特征观察及肉的脂肪熔点测定方法;肉制品中因含有辅料,多用免疫学法、凝胶电泳法、色谱法、核酸探针法。用于市场肉种类鉴别的免疫学方法,首推沉淀反应和琼脂扩散反应。琼脂扩散反应在形成沉淀线之后不再扩散,并可保存作为永久性记录,有法律证据价值。

技 能 单

一、材料与设备

品质异常肉、病健肉、注水肉、公母猪肉、牛肉羊肉、猪肉、狗肉、马肉、驴肉、食品检验速测箱、记录本。

二、方法与步骤

在光线充足、无异味的环境中,按步骤对样品逐项进行感官检验。

1.病健肉的感官鉴别(见表2-8)

表2-8 病健肉的感官鉴别

2.死畜肉鉴别(见表2-9)

表2-9 死畜肉鉴别

续表

3.死鸡肉鉴别(见表2-10)

表2-10 死鸡肉鉴别

4.异常肉的感官鉴别(见表2-11)

表2-11 异常肉的感官鉴别

5.注水肉的感官鉴别(见表2-12)

表2-12 注水肉的感官鉴别

6.老母猪肉、老公猪肉的感官鉴别(见表2-13)

表2-13 老母猪肉、老公猪肉的感官鉴别

7.牛、马、绵羊、山羊、猪、狗、兔、禽肉的感官鉴别(见表2-14)

表2-14 牛、马、绵羊、山羊、猪、狗、兔、禽肉的感官鉴别

续表

8.黄脂肉和黄疸肉的鉴别(见表2-15)

表2-15 黄脂肉和黄疸肉的鉴别

9.中毒动物肉的特征性病理变化(见表2-16)

表2-16 中毒动物肉的特征性病理变化

三、实训报告

根据异常肉的感官检验方法及鉴别要点,针对被检样品写出检验分析报告。

作 业 单

查阅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一、判断

1.凡注水肉,不论注入的水质如何,不论掺入何种物质,均予以没收,化制处理。

(  )

2.凡病死畜禽,不论是何原因,一律不准上市销售。   (  )

3.白肌肉的特征表现为肌肉苍白,质地柔软,有液体渗出。   (  )

4.消瘦肉是由于饲喂不足引起的,无任何病理变化。   (  )

5.判断肉尸放血不良最好等到屠宰后的次日。   (  )

二、简答

1.怎样判断死畜肉?

2.如何进行放血程度的检验?

3.如何检验注水肉?

4.如何鉴别黄脂肉与黄疸肉?

评 估 单

【评估内容】

一、名词解释

1.红膘  2.黄脂肉 3.黄疸肉

二、填空

1.冷鲜肉的检验主要用(  )、(  )、(  )方法。

2.肉中常见的异常气味有(  )、(  )、(  )、(  )、(  )、(  )。

3.色泽异常肉主要是(  )、(  )、(  )、(  )等因素造成的。

4.在市场贸易中常见的色泽异常肉有(  )、(  )、(  )、(  )、 (  )、(  )等。

5.白肌肉病变多发生于(  )、(  )和(  )。

6.白肌病是缺乏(  )和(  ),或(  )利用障碍而引起的一种营养代谢病。

7.白肌病病变发生于负重较大的肌肉,主要是后腿的(  )、(  )和(  ),其次是(  )。

8.注水肉的检验方法有(  )、(  )等。市场检验以感官检验为主,其中较常用的方法有(  )、(  )、(  )、(  )等。

9.病死畜禽肉的鉴别主要着眼于(  )、(  )、(  )、(  )等方面的检疫。

10.常见毒物的市场检验方法主要有(  )、(  )、(  )等。实践中市场上多采用快速、简便的(  )。

11.肉种类的市场检验主要依据肉的(  )、(  )、(  )及(  )等。

三、判断

1.患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的胴体有陈腐油脂气味。   (  )

2.患蜂窝织炎、瘤胃鼓气时胴体有腥臭味。   (  )

3.砷中毒时肉有腥臭味。   (  )

4.患酮血症时,肉有怪甜味。   (  )

5.黄疸肉是指皮下或腹腔脂肪发黄,质地较硬,稍呈浑浊,而其他组织器官无异常的一种色泽异常肉。   (  )

6.黄脂肉放置后颜色会逐渐减轻或消失。   (  )

7.黄疸肉存放时间越长,其颜色越黄。   (  )

8.白肌病又称PSE肉,也称“水煮样肉”。主要特征是肉的颜色苍白,质地柔软,有液体渗出。   (  )

9.白肌肉主要发生于幼年动物,特征是心肌和骨骼肌发生变性和坏死,发生病变的骨骼肌呈白色条纹或斑块,严重的整个肌肉呈弥漫性黄色,切面鱼肉样,左、右两侧肌肉常对称性发生。   (  )

10.黄疸肉确诊后一律不得上市,胴体做工业用或销毁。   (  )

11.母猪肉的皮肤与皮下脂肪界限不清,皮下脂肪较薄,脂肪颗粒粗大,切开下腹部皮下脂肪,可见到明显的网络状毛细血管。   (  )

12.公猪肉的皮肤与皮下脂肪结合不紧密,两者之间有一层薄脂肪呈粉红色,即所谓的“红线”,皮下脂肪薄,脂肪外膜呈黄白色。   (  )

13.病畜肉的宰杀刀口,一般不外翻,刀口周围组织稍有血液浸染的现象,骨髓红染;淋巴结通常肿大,且有暗红色或其他相应的病理变化。   (  )

14.死畜肉的宰杀刀口不外翻,切面平整光滑,刀口周围无血液浸染现象。   (  )

15.亚硝酸盐中毒时,血液、肌肉呈鲜红色。   (  )

16.氰化物中毒时,血液呈黑褐色,如酱油状凝固不良。   (  )

17.健畜肉的淋巴结呈淡灰色、淡白色、淡粉色。   (  )

18.病畜肉放血刀口粗糙,刀口外翻,刀口周围血渗广泛。   (  )

19.黄疸肉除脂肪发黄外,皮肤、内脏上有瘤性病灶等病变。   (  )

20.消瘦肉的特点是消瘦、无病灶,可以食用。   (  )

【评估方法】

以小组为单位,采用小组随机抽查提问方式,对团队整体水平进行比对考核。

优:能正确回答每个问题。

良:能正确回答大部分问题,有提示即可完成。

及格:能基本回答每个问题,但有个别错误。

不及格:回答不正确或者不能回答。

备注:项目十任务二学习情境占模块二总分的1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