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是以制造技术为主导进行产品制造的企业群体的总称,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同时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产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自工业革命以来,世界强国的崛起无不依赖于其发达的制造业体系,而以我国为代表的一批发展中国家通过工业化脱离贫困,走上国家繁荣之路的经验,更是为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做出了有力证明。制造业的发展不仅直接影响着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发展,还对国家整体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着较大的影响。据调查,先进的工业化国家中,60%~80%的社会财富和45%的国民收入都是由制造业创造的,近1/4的人口从事于各种形式的制造活动,而在非制造业部门中,也有近一半人员的工作性质与制造业有着密切的关系。
纵观世界各国,任何一个经济发达的国家,无不具有强大的制造业,许多国家的经济腾飞,制造业功不可没。其中,日本最具有代表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先后提出“技术立国”和“新技术立国”的口号,对机械制造业的发展给予全面的支持,并抓住机械制造的关键技术——精密工程、特种加工和制造系统自动化,在战后短短30年里,一跃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与此相反,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后,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忽视了制造技术的发展。美国政府历来认为生产制造是企业界的事,政府不必介入。而美国学术界却只重视理论成果,忽视实际应用。一部分学者还错误地主张应将经济重心由制造业转向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结果导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竞争力明显下降,在汽车、家电等行业中不敌日本。(www.daowen.com)
制造业在我国的地位尤为重要,它是我国国民经济和工业化发展的核心力量。《中国制造2025》开篇即指出:“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面对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我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通过将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中国在新世纪实现飞跃式发展。2020年中国工业增加值达到了31.31万亿元,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在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带动下,中国GDP也在2010年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中国通过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了经济繁荣,取得了巨大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