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画审美在服装设计与板型研究中的体现

中国画审美在服装设计与板型研究中的体现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人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而中国绘画艺术正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得到了各个时代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肯定,具有普遍而极高的审美价值。笔墨作为中国画形式表现的核心,以其独特的语言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画的创作者要诠释选取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统一、协调、融合的整体画面。多样性的构图手法使得中国画的布局呈现丰富的表现。可以说,中国画的构图是更加机动灵活的。

中国画审美在服装设计与板型研究中的体现

(一)审美价值的概念

“审美形态就是在特性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产生的某一类型审美意象。”审美价值是指,客体对人所具有的审美意义和心理效能。凡是能引起主体审美感受的事物和现象,都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审美价值的产生和发展,取决于事物审美特性与人类的社会实践、审美需要的关系。真正杰出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尤其是艺术作品可经得起历史考验,具有超越时代、民族、阶级的普遍审美价值。而中国绘画艺术正是经历了历史的沉淀,得到了各个时代全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肯定,具有普遍而极高的审美价值。

(二)中国画的审美特征

1.中国画笔墨的审美特征

随着历史时代的发展,笔墨逐渐不只作为中国画技法的代名词,而又包含了更深刻的内涵和更广泛的外延。构成中国画独特的标志性特点的决定性因素之一,是中国画是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绘画,并有了标志性专有性名词——中国画。笔墨问题是中国画永远的主题,笔墨是中国画的语言,有了语言才能更好地表达思想,笔墨语言的独特性是中国画的特质,中国画就是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着绘画的思想。顾恺之提出了传神论,谢赫提出了至今仍为我们所用的六法,一曰:气韵生动,二曰:骨法用笔,三曰:应物像形,四曰:随类赋彩。五曰:经营位置,六曰:转移模写。虽然是针对人物画提出的品评标准,但是成了千百年来品评绘画的标准,骨法用笔一直沿用至今,可以看出,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人们总结出了绘画中用笔的关键,对笔法有了独到的研究。因为毛笔的独特性,要自如掌握毛笔的特性,才能创作出有美感的绘画作品。

(1)笔墨的表现形式

笔墨是绘画作品能否气韵生动与传神的关键,笔和墨是不可绝对分离的。古人说:“笔在墨在,即墨在笔在;笔在骨在,也就是骨在笔在。”笔墨相映生辉,互相依存。笔墨的表现贵在自然,关键的问题是在用笔,轻而不浮,重而不刻,留而不滞,是得笔之气。用墨自然,用笔畅达,墨色光泽,笔墨之气即得。如元代倪云林画山水,善用侧峰干笔的方法,造成一种萧疏淡雅的逸趣。笔墨作为中国画形式表现的核心,以其独特的语言成为中国绘画美学的重要内容。中国画的笔墨承载着绘画对自然的关照,笔墨不仅反映客观自然的形与质,更要传达主观情感。中国传统笔墨强调形神、物我辩证统一,气韵藏于笔墨,笔墨汇成气韵,通过笔的力度,墨的韵致,追求意趣和境界,完美的表现画家的主体精神。

(2)笔墨蕴含文化与精神

谢赫的“六法论”中的“气韵生动”,就是指以笔墨的形式达到对自我的超越。中国画的起始、发展就与道、佛、儒家有着紧密的联系,道家提倡淡泊的修养,由彩色的绚丽之极归于墨色的平淡,是一种精神境界的升华。老庄的“道法自然”启发了笔墨表现的无线丰富性和主体对客观的主动性。儒家思想利于中国画既注重主观情感的抒发又注重社会功能的实现。笔墨之道合乎宇宙根本规律,白为阳,墨为阴,墨色的两极正合自然之法。禅宗的“直觉妙悟”则被文人画家将人品、修养融入绘画的创作当中。中国画将精湛的笔墨技巧、传统的人文思想、哲学观念和画家对自然的感悟理解以及自身的品德修养合而为一,不仅使中国画超越时空的限制表现永不可及的幻象,又可充分表达画家的内心世界

2.中国画构图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的构图形式是画家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将创作意念和艺术思想初步物化为视觉形态,从而形成具有独特个性的艺术风格的重要途径。中国画的构图有多种形式,也可以说是多样性的构图方法,姑且可以称作为表现的章法和对画面的布局运用。东晋时期,顾恺之首推构图“置陈布势”,谢赫又提“经营位置”。构图的说法众多,但要表达的思想是趋同的。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是有机统一的。黑格尔的《美学》中提:“艺术的内容是理念,艺术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艺术就是要把这两方面形成自由的统一整体。”中国画的创作者要诠释选取的内容与形式,呈现出统一、协调、融合的整体画面。多样性的构图手法使得中国画的布局呈现丰富的表现。也可以说,中国画的内容表现与构图形式是心灵与视觉、意念与形态、心理与手法相融合的有机统一。中国画的构图,以其异趣横生、穷极变化的形式,构筑了中国绘画“意写”的精神内核,从而使中国的绘画艺术在形式、气韵上更具东方审美特征。

(1)散点透视法构图使画面具有灵活性

中国绘画运用了“散点透视”的空间绘画技法,这点区别于西方的“焦点透视”绘画技法。西方的绘画技法是通过单一视角去观察内容题材。可以说,中国画的构图是更加机动灵活的。“散点透视”具备多点观察的效果,这样可以更加全面的反应所选题材,使得思想主题更加细腻生动,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时空线性,是画面更加多变,这就好比电影语言中的蒙太奇,给人以一种非线性的审美遐想。

采用了散点透视或是多点透视法的构图布局,使得中国画的构图具备了自由的宽度,这使得创作者有着广阔的布置空间。创作者利用这种透视法表现出更加丰富的内容,并且这种透视法为创作者提供了一个宽泛的思想抒发维度。散点透视法不受时空的影响,而是通过创作者的构思表现主题与理念,这种构图法则的非局限性,促使了创作者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扩大自身的视野,在移动中捕捉到多个角度的景物,并把自己内心所要表达的情怀创作到画面中去。最具有散点透视构图法代表性的中国绘画要属北宋著名画作《清明上河图》,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正是反映了生活在公元十二世纪时期的北宋汴梁城里城外生动的生活气息与丰富的时代景致。创作者以一种现实主义的情怀在一个长有五米多的画卷上,采用多点透视方法记录了不同角度的内容,这样的布局正是散点透视的特征所在。而且无论站在哪一段看,景物的比例都是相近的,如果按照西洋画焦点透机的方法去画,许多地方是根本无法画出来的。这是中国的古代画家们根据内容和艺术表现的需要而创造出来的独特的透视方法。画作中以汴河作为画面的主轴,分为了汴梁城郊外、汴河流域与城中心的美好景致。创作者为欣赏者描绘出了一个多点场景集合统一在一起的生动画面,表现了汴梁城里的老百姓在河道旁、在街巷里、在民俗节日里的真实生活,运用散点透视构图法的《清明上河图》绘声绘色地为欣赏者全景展示了当时的人生百态。东晋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南唐顾闳钟的《韩熙载夜宴图》等,都通过采用散点透视的方法,非线性的排列时空来表现绘画作品的内容和思想意境。散点透视构图法的创作自由度并不会为欣赏者造成混乱的时空错位感,反而更细致把握给人以一种全景真实的视觉效果传达,多点的构图布局为绘画提供了极丰富的表达内容。

(2)宾主关系构图使画面具有层次感

中国画在构图中重视考虑主宾关系是为了突出画面的主体,使作品具有节奏感,并且使表达内容主次分明。“观者先看气象,后辨清浊。定宾主之朝辑,列群峰之威仪”。这是五代后梁时期画家荆浩的《画山水赋》中就指出了中国传统山水画在创作之前要先思考宾主关系,也就是说画面的选取要主次分明,符合情理的设计布局。由于散点透视法则,造就了在一幅绘画作品所表达的内容呈现多样,这就要求创作者在宾主关系确定的前提下,在绘画之前调整好主次关系,依据画面内容的需求和创作者主观情怀的抒发,把主要形象应作为全画面构图的重点,进一步去细化。元代倪瓒的《六君子图》是描绘江南秋色的景致,画家运用了主次分明的构图法,通过把远处的山水作为宾的次要关系,突出了近景的六棵象征着君子的松、柏、樟、楠、槐、榆六种树木。远景与近景通过水面相对,有呼应感,体现了一种秋韵宁和的审美境界。由于这种主次关系的布局,使得画面突出主题,而君子风范正适合这样的幽静深远的环境,作品的主题及意境都通过宾主关系构图法表达出来。中国画对宾主关系的体现除了在山水画中运用,在人物画中也有所表现。唐朝著名人像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体现了以唐太宗和吐蕃使者禄东赞为主要对象的布局,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主要人物在画面中心或焦点的位置摆放,作为侍者的布局在次要位置的体现,画家就通过所创作的人物比例大小来表现。画面突出了唐太宗主人公的位置,正是宾主关系的应用。除了山水或是人物画作,宾主关系还在花鸟画中运用。这里有个一般性的应用规律。多采用花、鸟、鱼、虫等作为主,以自然植物作为次要,需要注意的是可以采用一主多宾或是多主多宾的构图关系。综上所述,作者的主题以及作画者的内在表达思想离不开绘画构图中宾主关系的确定。

(3)留白手法构图使画面具有虚实感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一个重要的构图手法。采用留白的构图形式可以使绘画艺术作品的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给观赏者留有想象空间。中国绘画构图就是置黑布白,也可说是经营空白,讲究虚实、黑白、疏密关系。“知白守黑”“虚实相生”,是中国画艺术常见的一种构图表现形式,“留白”以及对“虚”与“实”的巧妙运用,就是“迁想妙得”所产生的对“黑”与“白”,“虚”与“实”的超常认识,而意境则存在于黑与白、虚与实的空间境像之中,是理与情、形与神的统一,使画面有着内在精神,又有着画外的意境。留白与画中表达内容相互呼应,互相衬托,统一协调。同时,留白又是笔墨的补充,这是通过空白来为画面提供更加丰富的遐想,使得画作虚实相映。留白利于构图的布局,简化了不必要的繁冗,可以说,留白是一种绘画境界的体现。

3.中国画色彩的审美特征

在中国绘画发展到唐宋以前,绘画者多对于色彩有着更多的利用,正如“随类赋彩”的绘画法则一样。在宋代之后,尤其是在工笔画中,勾勒绘画的线条主要是用墨来表现。唐代张彦远著有《历代名画记》并首次提出了“运墨而五色俱”的论述。

(1)色彩注重主次

色彩是中国画形式构成因素之一,中国画家在注意到用笔、用墨、用色的和谐统一的基础上,也重视色彩的独立审美价值,强调画面色彩的“相和”即色调的和谐统一。中国画在色彩运用的实际中,对画面色调的处理是互相联系,互相贯通的,只是侧重不同而已。注重主次,不但是指重视画面上不同色彩的主次,还重视着色彩在调制和搭配方法上的主次,以达到画面色调的和谐统一。清朝花鸟画名家邹一桂在《小山画谱》中提出:“五彩彰施,必有主次,以一色为主,而他色附之。”清乾隆年假画家迮朗在《绘画琐言》中提出:“凡着色之法,有正必有辅。如用丹砂宜带燕脂,用石绿宜带汁绿,用褚石宜带藤黄,用墨水宜带花青。”通过对中国画色彩运用的梳理,可以发现色彩运用是有着一定比例的,如在青绿山水画中,它以石青、石绿偏作为主色加以运用,褚石做底,点缀小块红色,再采用人物、车船,房舍加以陪衬,形成一种程式化的表现手法。

(2)多色调和单一色调的调和运用

多色调的调和运用,就是重点采用对比色的调配,加以灵活的处理线条,还有墨色、金银色衬托搭配,可以促进强烈对比色彩之间的融合,从而使得画作传达出了一种美轮美奂、色彩夺目又不失典雅的视觉传达效果。唐人的《簪花仕女图》以其浓艳丰厚的色彩描绘了唐代的雍容华贵;宋人则以精微细腻的色调表现了和谐幽玄的意境。单一色彩的变化调和,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画常见的形式——水墨画是属于这一种处理方法,宋元以来几乎占据了整个中国画坛。而纯粹单一色彩绘画并不多见,多是将某一色彩调和再进行应用。单一色相的变化调和,也可以说是以色代墨,即表现了强烈的色彩效果,使画面简单、明确,又能突出用笔、用线,体现了中国画形式构成的艺术特色。这种处理方法在现代工笔画中也常见。宋画《枯荷翎鸟图》寥寥几笔,设色淡而清,就使一派淡秋疏荷的情致尽显;再如《豆花蜻蜓图》采用水、色相撞的技法把寻常所见的事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www.daowen.com)

4.中国画意境的审美特征

中国画的最高境界在于作品意境的充分表达。意境是指画家用绘画的形式和作品的内容有机融合,通过画面所展现出来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绘画讲究意境美,追求意境的表现是中国传统美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传统绘画意境的产生,说到底是画面气与势的营造,这与中国画的笔墨运用、合理构图、实与空的交融等方面的结合是分不开的。中国画的意境能使欣赏者通过联想产生共鸣,思想感情受到感染。

中国画的灵魂可以说就是意境的表达,尤其表现在山水画中。绘画的主题确定,整体构图的设计和布局,笔墨的用法和处理方式,都会受到意境的主宰,而意境与伴随着构图、笔墨等的运用而表达出来。王维曾在他的著作《山水论》中提:“凡画意在笔先”,这就充分证明了意境对于中国画表达的重要性。画家张彦远也曾指出:“夫象物必在于形似,形似须全其骨气,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而归乎用笔”,就是在说明意境表达的重要性。意境对于中国绘画构图的艺术表现形式至关重要。意是情与理的统一,境是形与神的统一,意境的特征正是在这些互相制约、互相融合的统一中体现出来。

(三)中国画的审美价值在服装设计与板型研究中的体现

审美是美学中的组成部分,也是服装美学的重要内容。其中审美主体的人与审美对象的物体之间的内在联系,即人与现实的某种特定关系,研究的是审美主体的人与审美对象服装之间的联系;就审美主体对审美对象的感受的美感,作为美的欣赏活动的产物,即服装美感,是人们直观感受下最常见的产物。服装审美是现代社会普遍的、形象性很强的思维活动,是审美主体对审美客体服装所做的独特的情感式的评价、判断,贯穿于服装的选择、穿着等的全过程。

1.中国画元素在服装廓形设计的体现

中国画追求的是抒情、飘逸与空灵的意境,这种美学意境恰恰暗合了现代服装设计的审美理念,那就是使服装增加更多的空间层次感。在传统的设计中,服装的外轮廓是较为规则而连续的实线构成,造型挺括、结构规则,单层次感相对单薄,缺乏空间层次感。因此现代服装在廓形的设计上则要力求突破这种围合的封闭性和写实性,常常用不规则、不连贯的虚实结合的轮廓线来构成一种新廓形,从而使服装具有空间层次感和多维的意象。就如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散点透视构图一般,在沿袭这一构成理念的服装设计中,焦点不再是某一局部的造型,如门襟、领型等,焦点是服装的整体造型和风格传达。欣赏者或穿着者自己会成为服装造型的一个动态组成部分,随着观看的角度的变化、时间的推移、空间的变化,这个焦点是变化的,所以对服装整体的廓形与局部的结构需要辩证的设计构思,恰似中国山水画的构图,可观、可赏、可游。

2.中国画元素在服装色彩与图案设计的体现

传统中国画的色彩讲究墨分五色,视觉的趣味点是墨彩搭配或者说是图与底的协调共生。对于服装设计而言,色彩不但具有表现力与艺术的审美意义,同时也是有生命力的。运用中国画的美,在宣纸与布料之间寻找连接点,把那些宣纸与墨色渗透中传达出来的写意色彩转移到现代纺织面料上,可以让那种浸润、虚实交融的幻化色彩来调和现代人生活的紧张与疲惫。

在服装的设计中,色彩有着其重要的地位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在不同环境中穿着的需求,服装也有着其特性的色彩表现。一个人穿着服装可以说是对其自身性格的体现,也可以说是对其内在美的一种外在包装。当下,人们挑选和穿着服装的时候越发重视色彩的搭配,丰富多样的色彩变幻使得人们可以分众化去展现自己的个性风格。可以充分展现中国画色彩在服装中运用的设计作品要属华裔设计师谭燕玉的创意设计系列,设计师采用了中国画独特的水墨和色彩晕染结合的方式,在“立体宣纸”——服装上将水墨花卉、蝴蝶等元素通过夸张、打散布局等手法进行装饰,体现了中国画水墨晕染的效果(图4-32)。设计师谭燕玉还采用国画牡丹的元素装饰于服装上,色彩以大红、浅紫色为主,就像中国绘画“六法论”中的随类赋彩的手法,使服装展现了其特有的色彩主题。这样奇特的设计手法,使中国画的笔墨、色彩、意境完美融合于服装的结构、色彩和图案之中。

图4-32 谭燕玉2010高级成衣

3.中国画元素在服装设计意境营造中体现

中国画的意境深远,体现了朴素的尽显卓然的韵味。提取中国画中具有服装设计艺术价值的元素,将中国画元素与服装设计进行融合,通过具体的设计实施把中国画美的理念与审美的特征充分展现出来,创新出兼具文化与时尚的艺术精品。将中国画的意境通过服装的平台展现,给人以国画与服装融为一体的视觉效果,和谐统一的体现画与服装美的意境。

中国画之意境在服装设计中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把握中国画意境中的虚实关系来进行创意设计。视觉的画面需要虚与实辨证统一关系来烘托意境的美妙。意境需要虚实,这是艺术作品的韵味体现与美的变幻。在将中国画元素应用于服装设计的过程中,在把握意境体现的问题上,应该考虑到“虚中带实,实中有虚”的中国画意境美的特点。中国的传统绘画所追求的意境之美就是要体会虚与实的结合,这也是中国绘画艺术与服装结合的作品所要把握的重点。服装的设计造型就是要把握好中国的传统文化精髓和美的理念。在服饰的运用上把握好朴素自然与飘逸灵动。在服装设计中运用虚实结合的原则进行图案装饰,可以使设计不过于繁琐,可以为审美受众提供意境美的满足。

(四)中国画元素在服装中的表现形式

1.中国画元素以刺绣的方式在服装中体现

刺绣是我国优秀的民族传统工艺之一,作为一种既古老又现代的装饰艺术,不仅是一种展示美的形式,同时它也是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载体。随着中国文化与外界的交流增多,“刺绣”作为代表具有中国特色风格的元素,经常出现在各大品牌服装新品发布中。采用刺绣工艺能够提升服装的档次和品牌价值,并能够传递一定的文化内涵。中国高级成衣品牌夏姿·陈的系列高端成衣中,大部分都会加以刺绣工艺用以装饰,局部的刺绣会给服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装饰图案更具有灵动感,在含蓄中又体现了华贵感,刺绣工艺的采用增加了服饰产品的附加价值。中国画元素采用刺绣的方式运用到定制服装中是普遍多见的,例如中国高级定制服装品牌NE TIGER,其大部分华服均采用了刺绣工艺进行局部装饰。虽然苏州的乱针绣,色彩丰富,渐变细腻,可以实现中国画自然渐进的晕染效果,但是由于从事刺绣行业的工人越发减少,局部的刺绣成本都已达到千元以上,并且耗费工时,这样就给服装定制增加更多的成本。

2.中国画元素以手绘的方式在服装中体现

手绘是在纺织品上直接绘染出各种装饰花纹,其特点是:自由、随意、方法简便。手绘不受机器生产工艺的限制,画法多样,色彩丰富,风格独特。最大的特征是:手绘能根据每个人的不同喜好与要求进行选材造型、精心绘制,体现了服饰织物因人而异的现代审美观念。在服装上手绘中国画,相对于刺绣工艺比较起来,其特点表现在:首先是手绘简便、易于操作,使设计者的意图可以充分发挥;其次,制作方便。它不需要过大的场地和复杂的设备,只需一些简单的绘制工具、染化材料和必要的后期处理即可进行。然而,采用手绘的方式将中国画绘制到服装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中国画的瑰宝名作大部分都为几百年前的历史珍品,中国画的经典作品应用到服装上,会使得服装的审美价值得到更大的提升,但是采用手绘的方式将中国画元素应用到服装上,只能是当代艺术家或者画家亲手绘画在服装上,无法将历朝历代的中国画精品运用到服装中。其次,中国画的绘画颜料为墨及水彩,都是以水来进行调配的,手绘到服装面料等纺织品上会有晕色的不良效果,而且不易固色,水洗后会有脱色现象出现;若采用其他颜料,如丙烯等油性颜料,虽然不会有晕色及脱色现象出现,但由于油性颜料的原因则达不到中国水墨画晕染的意境效果。

3.中国画元素以数字喷墨印花的方式在服装中体现

运用数字喷墨印花的方式将中国画元素应用到服装面料上是最方便快捷、高效又节省成本的方式。采用数字喷墨印花工艺,无论什么图案都能经过计算机进行数字化处理,再使用计算机进行测色、配色、喷印等过程来达到上千万种颜色。

传统纺织印染所无法实现的微妙光色变幻、渐变、层次、晕染等高精度图案都能真实展现,完全不受图案类型和套色数限制。当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服装定制的领域,竞争较为激烈,进行服装定制满足消费者不同审美需求的同时,还需要控制好定制服装的生产成本。因此,采用数字喷墨印花的方式将中国画元素印制到服装面料上可以大大的控制服装定制的成本。数字喷墨印花技术具有小批量生产的特点,非常适合定制服装图案的设计应用。设计师可以根据服装的具体结构进行中国画图案细节的调整,并且可以将历代的经典名画通过数字喷墨印花的方式应用到服装中。这样在满足定制服装的艺术审美的同时还提高了服装定制的生产效率,并且有效节约了成本,还能增加定制服装的多样性。

在服装设计中,将中国画与数码印花工艺和中国四大刺绣工艺结合,会使中国画在服装中体现得更立体。在定制服装中,刺绣是经常会采用的装饰工艺。刺绣是中国的传统工艺,与中国画元素的结合运用堪称是经典组合。刺绣不仅能提高服装的艺术审美性,更能增加定制服装的产品附加值。但是由于刺绣造价昂贵,传统的将中国画元素通过刺绣大面积的展现在服装中增加了产品的成本,在定制服装中只能少量或局部使用。因此,可以采用数字喷墨印花与刺绣工艺结合的方式将中国画更立体的展现在服装中。首先将大面积的中国画元素图案通过数字喷墨印花的方式打印出来,再在服装的视觉中心或重点装饰部位进行局部刺绣装饰,这样不仅使服装显得更加精致立体,也大大提高了定制服装的产品附加值,同时又能真实展现中国画本身的审美价值,而且还有效控制了成本。在定制礼服中,钉珠、亮片等装饰元素也是常见的,将珠片与中国画结合应用到服装中,会增加定制服装的时尚感。同样可以通过将大面积的中国画图案运用数字喷墨印花的工艺实现,再使用定制礼服中常用到了水晶、珍珠、亮片等装饰元素将中国画点缀装饰,这样使得中国画元素服装的风格更加多样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