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设计思维不同
东西方设计师运用解构手法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上,中国人求同,西方人求异。中国人崇尚中庸之道,趋同排异。而西方人则提倡追求个性与自由,敢于与众不同标新立异。文化的差异直接决定了思维的差异。国外设计师设计思维开放而无约束,善于打破常规的设计法则,以现代审美的新视觉,体现出浓烈的后现代主义风格,使服装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鲜明的时代感,传达出全新的、与众不同的设计理念和文化诉求。
因此,从服装设计的本质思考出发,开启新的设计思维才是最重要的。服装设计中最重要的是设计思维,而设计思维的差异隐藏在服装设计手法的差异之中。设计思维方式的不同,使国内外设计师运用解构手法无论是在结构造型、图案色彩应用、面料改造以及材料的使用和工艺技巧运用上都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二)设计手法不同
因为欧亚文化的巨大差异,同样是解构主义服装,风格上就会大相径庭,日本式的解构服装风格,惯常手法是用大块的面料通过巧妙的翻转、折叠、堆积和褶皱等手法创造出稀奇古怪的风格,不强调人体美不表现女人的曲线和性感,也没有过多暴露的设计,日本的设计师注重服饰所传达的理念和内涵,更加强调个性化的表达,比如腹部和背部莫名其妙凸起的服装会女性的美和女人味大打折扣,甚至让人跌破眼镜。但是在日本设计师的别出心裁的设计下,反倒会让人觉得穿着的人很特立独行,有自己的穿衣风格和品位,也彰显着另一种美感。和日本相比,欧洲的解构主义服装风格倾向于强调人的曲线美和人体美,服装总体呈现强烈张扬的风格。设计师喜欢在重点部位如胸部、臀部上做设计,或把强调的部位表现的若隐若现,要不就让它全部暴露在外,又或者用极其复杂的解构手法将大众的目光集中于此,彰显女性身体的性感和美感。
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国内外设计师在处理整体外观造型与内部细节解构上表现出不同之处。
1.结构造型
因为上千年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影响,中国设计师造型手法更倾向于平面化,而西方服饰造型以立体的表现手法为主。在设计手法上,国外设计师更加大胆和夸张,敢于尝试着各种可能性,设计语言多元而丰富,通过解构对服装款式进行各种演绎变化,打破传统固有形式,在各种形态之间进行创新和设计,不考虑人体、比例、协调等基本元素,忽视历史的合理性和逻辑性,素材的来源也是没有任何限制,五花八门,各色各样。而国内设计师在结构造型方面受传统固有思维的限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都遵循了形式美法则,创新能力不如国外设计师强,在原有服装造型结构上强调对服装部件的设计,比较局限于单一的某个形式造型上,无法像国外设计大师那样进行得心应手的设计。(www.daowen.com)
在服装设计过程中,中国设计师擅长以夸张的造型、面料改造和巧妙的配色来引人注目,但是在服装内部结构的创新设计始终是个薄弱环节。注重结构设计的服装才是将艺术和商业、设计和市场相结合最好的产物,而不仅仅只是舞台服装或者T台上昙花一现的时装秀。国外设计师解构主义风格的作品,或是创新有趣,或是形散而神不散,都是对服装内部结构设计高度理性化思考的产物。对中国设计师来说,实现从概念到成衣这个过程,最大的障碍就在解构设计创意的突破上。
2.图案色彩应用
中西方设计师在运用图案上有很大不同。中国设计师喜欢将未经过任何处理的图案直接运用到面料上或者对图案进行生硬、刻板的解构,使得服装作品显得含蓄、保守而缺乏新颖。
国外设计师通过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把图案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进行打破和消解,传达出全新的设计理念,设计手法更加夸张、多变,擅长将一些看起来毫无关系的素材混搭在一起重新进行排列组合,或者将图案进行创新解构形成新的样式,或者将不同风格的图案进行混搭,呈现出无法比拟的即兴创作形式。
3.面料改造以及材料的使用
因受悠久的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影响,比起国外设计师面料二次设计和多样化的材料的使用上,国内设计师的设计手法显得比较单一乏味,中国设计师大多偏爱传统材料,注重面料的固有特性,喜爱用棉麻毛丝等传统常规面料,在设计手法上多表现为刺绣、钉珠、烫钻、绘画等平面装饰,而国外设计师倾向于用立体装饰,尽可能地在视觉上创造新的可能性,经过随意、夸张、对比、混搭等各种手法,在相互碰撞和糅合中赋予面料强烈的表现效果,将面料的特性发挥到极致,在对于新材料的使用上,国外设计师思想更加的开放,敢于尝试各种可能性以及敢于探索未知领域,将一切皆有可能的精神运用在新材料的使用上,求新求变的想法让面料改造以及材料的使用显得更加丰富多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